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

  每當看到身體不是很健全的人蔘加運動會的時候,心裡都會有一種崇敬、佩服的心情。你對殘奧會了解嗎?清楚嗎?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希望大家喜歡。

  

  ***英語:Paralympic Games***,簡稱殘奧會、殘奧,是一項國際綜合性賽事,參賽運動員為身心障礙者,包括移動障礙、截肢、失明和腦性麻痺。殘奧會始辦於1960年,是由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每四年於夏季奧運會後舉辦一屆,截至2012年已舉辦過第14屆,全世界超過28000名殘疾運動員角逐殘奧賽場。冬季殘奧會自1976年舉行以來,截至2011已經舉辦了10屆,參賽運動員總人數接近4000人。比賽專案有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冰上雪橇球、輪椅體育舞蹈等4個大項,每個大項中又包括若干小項。中國2002年首次參加冬季殘奧會,當時共派出4名運動員參加了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取得一個第六名的成績。

  殘奧會分季賽會

  夏季賽

  夏季殘奧會截至2012年已舉辦過第14屆,全世界超過28000名殘疾運動員角逐殘奧賽場。殘奧會比賽專案在幾十年的發展和演變過程中,幾乎每屆都有變化,有些僅僅是曇花一現,有些則經久不衰,保留至今。隨著殘奧會體現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團結、友誼、勇氣以及誠實競爭的理念深入人心,參賽國家、地區的數量和參賽運動員人數呈逐屆遞增趨勢,殘奧會影響力日趨增大。

  冬季賽

  冬季殘奧會截至2010年已舉辦過第10屆,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有許多受傷的士兵和普通人試圖重新參加滑雪活動,殘疾人冬季體育運動逐漸發展起來。早期的殘疾人冬季體育運動先驅有奧地利失去雙腿的塞普·茨維克納格,他用假肢從事滑雪運動。後來滑雪運動器材設計方面出現了革新,例如創造出了使用柺杖的3板滑雪***three-track skiing***1.1獨腿運動員單腳穿1只滑雪板,再使用分別裝配有小滑雪板的雙柺,這樣雪地上便留下了3條痕跡。這1器材的革命導演了1948年2月奧地利17名殘疾人蔘加的第1次滑雪比賽。廣大殘疾人滑雪愛好者10分歡迎這項比賽,於是翌年在奧地利的巴德加施泰因***Badgastein***舉行了首屆奧地利3板滑雪錦標賽。

  中國參賽

  基本情況

  中國從1984年06月首次組團參加了在美國紐約舉行的第7屆殘奧會,之後參加了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的殘奧會。在這5屆殘奧會上共派出215名運動員,共奪得金牌80枚、銀牌72枚、銅牌52枚,59人次破75項世界紀錄,25人破殘奧會紀錄。

  中國殘疾人體育與西方國家相比,起步晚,基礎薄弱。1984年中國改革開放剛剛起步,與其他事業1樣,體育事業也是百廢待興。這1年的6月,殘疾人體育和健全人體育1樣,重回國際賽場,組團參加了當年的奧運會和殘奧會。中國僅派出24名殘疾人運動員參加了在美國紐約長島舉行的第七屆國際夏季殘奧會,兩位盲人姑娘平亞麗、趙繼紅面對各國強手,勇於拼搏,分別奪得女子B2、B3兩個級別的跳遠金牌,比中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峰還早1個月實現了中國人在奧運會上金牌“零的突破”。時至今日,談起1984年的殘奧會,平亞麗還有些遺憾。當她獲得金牌後站在領獎臺上聽著國歌奏響的時候,竟沒有留下1幅照片和1盤錄影帶。回國後,平亞麗受到了300元人民幣的獎勵和提升兩級工資,但是後者1直沒有落實;經過爭取,北京市政府還獎勵給她1套住房,但是後續麻煩不斷,至今也沒有解決。在這屆殘疾人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共獲得2枚金牌、13枚銀牌、9枚銅牌,24次升起五星紅旗,9人次打破世界紀錄。金牌總數位居第23位。

  三少一新

  一般來說,中國參加殘奧會都是“三少一新”,即參賽人數少,參賽專案少,參賽經驗少,參賽新手多。由於人數少、新手多、臨場經驗不足和平時缺乏訓練,要與世界上眾多強手較量爭雄,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如1988年10月在漢城舉行的第八屆國際夏季殘奧會上,共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名運動員參加,設17個比賽大項。許多國家都派出了龐大的代表團,美國、韓國等都派出了4、5百人的隊伍,兩百人以上的代表團也有5、6個國家。而中國只派出了43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游泳、乒乓球和射擊四個專案的角逐,而射擊專案只有1名運動員參賽。面對強手如林的嚴峻現實,在1984年殘奧會上獲得1枚金牌的B2級女運動員趙繼紅,在這屆跳遠比賽中,雖以一釐米之差輸給美國選手,獲得銀牌,但他1鼓作氣,在100米、400米的比賽中挫敗美國、前蘇聯、波蘭等國強手,連奪兩枚金牌。在許多專案比賽中,中國選手與對手往往以1釐米、零點幾秒險勝或屈居第2。牛貴平的1百米蝶泳、劉澤兵的1百米自由泳只比第2名快零點幾秒,張瑋的射擊冠軍僅比亞軍多1環。女子乒乓球三枚金牌的獲得,都是過五關斬六將,有的場次1直打滿全域性,最後以2分優勢奪魁的。在該屆殘奧會上,中國殘疾人運動員共奪得44枚獎牌,其中金牌17枚、銀牌17枚、銅牌10枚,有11人次打破9項世界紀錄。金牌總數排名第14位。

  人權保障

  殘疾人體育事業作為人權保障事業的組成部分,已被世界各國高度重視,美國、澳大利亞等一些國家,他們用重金培養職業選手,進行長期的科學化訓練,在國際殘疾人體育大舞臺上,爭金奪銀。國際殘疾人體育競爭日趨激烈,競技水平不斷提高。中國殘疾人體育的競技水平、競技實力也有了極大的增強。1992年在巴塞羅那第九屆殘奧會上,中國獲得11枚金牌,14次打破世界紀錄,金牌總數排名第11位。1996年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第10屆殘奧會上,中國獲得了16枚金牌,16次打破世界紀錄,金牌總數位居第9位。到了2000年悉尼殘奧會,中國運動員共獲得34枚金牌,25次打破世界紀錄,金牌總數又上升至第6位。河南盲人姑娘朱巨集豔,在訓練中她克服了腰肌勞損、肩周炎和關節炎帶來的痛苦,1練就是幾個小時,在悉尼殘奧會上,1舉奪得5枚游泳金牌;天津小夥子孫長亭在事故中失去了1條腿,在每1次跳高訓練後,鮮血都溼透了沒有腿的褲管,儘管如此,通過自己的努力,他不僅獲得了殘奧會冠軍,而且打破了世界紀錄,跳過了許多常人都難以逾越的1.90米的高度;曾參加過8、9、10、11屆殘奧會的乒乓球47歲的廣西女運動員張小玲,她1條腿假肢。她1球在手,1板1板、1分1分地咬住對方,打敗對方。每次都捧回金燦燦的金牌,被中國殘聯和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優秀運動員”的榮譽稱號。

  顯著特點

  雅典殘奧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參賽人數多。本次代表團由287人組成,其中運動員200人,是悉尼殘奧會派出運動員的2.3倍。二是參賽專案多。該屆殘奧會我們將參加田徑、游泳、乒乓球、射擊、舉重、盲人柔道、自行車、射箭、輪椅擊劍、輪椅網球、坐式排球11個大項、284個小項的比賽。參賽大項比上屆多了5項,小項也增加了125項。三是參賽新手多。首次參加殘奧會的運動員有161人,佔運動員總數的80.5%,這批年輕選手,是中國參加2008年殘奧會的骨幹力量。

  中國首次參與1984年紐約殘運會,參賽的運動員人數為24人,其中平亞麗和趙繼在女子B2、B3***視力障礙***的跳遠金牌,是該屆殘運會中國唯一奪得的兩面金牌。在該屆殘運會中,中國得到13銀9銅,在獎牌榜的第23位,更有9人打破了世界紀錄。

  1988年的漢城殘運會中,中國派出了43位運動員,奪得17金、17銀、10銅,獎牌榜排名14,當中11人破世界紀錄。4年之後的巴塞羅那殘運會所派出的人數與首屆派出的人數相同,奪得獎牌數目較上屆少,共為11金、7銀、7銅,14人破世界紀錄,21人破殘運會紀錄。雖然參賽人數減少,但獎牌榜排名卻上升了兩位,成績出眾。

  第10屆的亞特蘭大殘運會37人數賽,16金、13銀、10銅是該屆的成績,當中10人16次破世界紀錄,獎牌榜排名第9。2000年悉尼殘運會派出了歷屆中最多大數的87位運動員,摘下了34金、22銀、16銅的卓越成績,獎牌榜排名進1步提升到達第6,該屆殘運會共有25次的世界紀錄被中國代表打破,當中包含了15人以及4人4次創下殘運會的新紀錄。

  2008年的北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最後入場。殘疾游泳運動員王曉福手持鮮豔的五星紅旗,走在隊伍最前列。觀眾們激動地揮舞著手中的5星紅旗,歡呼聲經久不息。中國體育代表團共547人,其中運動員332人,是中國自參加殘奧會以來規模最大、也是北京殘奧會上人數最多的代表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