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會一閃一閃的發光的原因

  螢火蟲是螢科昆蟲的通稱,全世界約有2000種,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根據中國幾位專家的統計現發現的種類約有100餘種,再加上未發現的種類,總共有150多種。小至中型,長而扁平,體壁與鞘翅十分柔軟。前胸背板平坦,常蓋住頭部。頭狹小。眼睛是半圓球形的,雄性的眼睛常大於雌性。腹部7~8節,末端下方有發光器,能發黃綠色光。螢火蟲夜間活動,卵、幼蟲和蛹也往往能發光,成蟲發光有引誘異性的作用。幼蟲捕食蝸牛和小昆蟲,喜歡棲息於潮溼溫暖草木繁盛的地方。


螢火蟲

  

  螢火蟲的光有的黃綠,有的橙紅,亮度也各不相同。它們發光的部分是在腹部最後兩節。這兩節在白天是灰白色,在黑夜才能發出光亮。光是通過透明的表皮而發出。 表皮下面是一些能發光的細胞。 發光細胞的下面是另一些能發射光線的細胞,其中充滿著小顆粒,稱為線粒體。線粒體能把身體裡所吸收的養分氧化,合成某種含有能量的物質。 發光細胞還含有兩種特別的成分:一種叫做熒光素, 一種叫做熒光酶。熒光素和含能量的物質結合,在有氧氣時,受熒光酶的催化作用,使化學能轉化為光能,於是產生光亮。螢火蟲常常一閃一閃地發光,是因為它能控制對發光細胞的氧氣供應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