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詩人于謙的故事介紹

  明朝于謙是著名的民族英雄,關於于謙的故事有很多。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詩人于謙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明朝于謙的故事

  于謙又被後人稱為“救時宰相”,關於明朝于謙的故事至今在民間廣為流傳。“兩袖清風”講述的就是明朝于謙的故事。話說,于謙擔任兵部侍郎期間,有一次在河南一帶巡查。當時,朝廷的政權被宦官王振所把持,各地官員為了拉攏王振,紛紛用重金和稀有寶物去賄賂王振。即使在外地出差的官員,等到回京時,也要帶一些金銀財寶前去獻給王振。

  如果要是哪位官員沒有給王振獻上寶物,那麼他就很有可能遭到王振及其黨派的打擊報復。兩袖清風的于謙當然看不過王振囂張跋扈的樣子,但是苦於沒有證據,所以沒法扳倒王振及其黨羽。等到于謙從河南迴京時,有同僚建議于謙回京之後給王振進奉一些金銀財寶,順便再拿點河南的土特產送給權貴們。于謙聽完同僚的建議後,他哈哈大笑,隨後拿起毛筆,在白紙上洋洋灑灑寫下一首詩歌。詩歌內容就是:“ 絹帕茹蘑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同僚看完這首詩歌后,立馬明白了于謙的意思。等到于謙踏上回京之路時,他果然沒有帶上當地的土特產。等到于謙回京之後,大多官僚都以為于謙會對王振有所表示,但是于謙依然我行我素出入朝廷,絲毫沒有顧及王振及其黨羽的看法。後來,人們常常用“兩袖清風”這一成語來形容於謙為人清廉、正直的美好品行。

  明朝于謙的成就

  明朝于謙有著“救時宰相”的美稱。明朝于謙的成就主要體現在政治、軍事、文學和思想四個方面。眾所周知,“兩袖清風”是明朝于謙的代名詞,于謙不僅在生活中主張清廉,同時他在政治舞臺上依然秉持清廉的作風。于謙為官期間,他敢於為民請命。只要有作奸犯科者,于謙絕對會毫不留情的懲處打壓。

  當明朝廷貪汙的官員比比皆是,于謙的清廉精神如同一劑強心針,及時改良了朝廷貪汙腐敗的風氣。明朝于謙的成就之二,就是于謙在軍事領域的建樹。到了明朝後期,明朝廷出現了冗官、冗軍等現象。于謙看到這一情況之後,他主張“兵貴在精,將貴謀勇”,除此之外,于謙還號召士兵們在遇到緊急特殊情況時,要懂得隨機應變。為了將明朝軍隊培養成為一支精銳軍隊,于謙創立了團營之制。于謙所創立的團營之制具有積極意義,對後來明朝兵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于謙在文學領域也有不素的建樹。眾所周知,《石灰吟》是于謙的代表詩作,通過這首詩歌可以看出于謙所表達的歸隱情懷恰好預示了後來詩壇風氣的轉向。于謙詩作的風格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與政治相得益彰,這影響了後人的詩歌創作。其次,明朝于謙的成就還表現在他在思想方面的建樹。“重名節,輕名利;重成仁,輕殺身;重社稷,輕君王”就是于謙的思想主張。

  明朝于謙故居

  明朝于謙自幼在浙江杭州長大,所以明朝于謙故居也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清河坊祠堂巷42號。明朝于謙在進入明朝廷之前,一直都在此讀書學習。從外觀來看,明朝于謙故居是典型園林式結構,磚牆和青瓦呈現了明清建築特色。公元1466年,明孝宗為于謙平反之後,當地的百姓為了紀念這位寧死不屈的民族英雄,便將於謙故居改為了憐忠祠。

  如今,明朝于謙故居已經煥然一新,故居里面還儲存著與于謙有關的遺物,比如造像碑、旗杆石等等。明朝于謙故居如今已經成為浙江省重要的一處人文景觀,距離西湖不到一公里。在當地政府的決定之下,明朝于謙故居已經免費向公眾開放。一進入于謙故居,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口井,這口井一面靠牆,另外三面是由石欄杆團團圍住的。話說于謙當年就是在此汲水生活的,如今井圈內壁繩痕跡還清晰可見。

  井的旁邊便是一個起居室,這個起居室大約十平方米,于謙曾經就在這個房間居住。每天早早起床後便在井邊打水洗漱,而後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涯。“忠肅堂”是明朝于謙故居的主建築,裡面的陳設十分簡單,基本上可以一眼望到底。忠肅堂門楹上寫著一副對聯,內容是“吟石灰、贊石灰,一生清白勝石灰;重社稷、保社稷,百代罄擊意社稷”。如今,來明朝于謙故居的遊人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