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唯物主義思想家範縝的滅神論

  範縝,字子真,漢族,南北朝時期著名的唯物主義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傑出的無神論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思想家範縝的滅神論

  唯物主義並不是近代才有,早在古代時期便已經有了唯物主義的思想,而範縝正是唯物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

  範縝字子真,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年幼的範縝早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而範縝對母親也極為孝順,雖然家境貧寒範縝卻不卑不亢,在劉瓛的門下儘管有許多貴族子弟範縝卻也鎮定不弱不覺羞愧。

  學有所成的範縝曾入朝為官,然而範縝此人為人卻太過剛強,說話直白,因為得罪了不少人。範縝在職期間,曾經任職宜都太守;而當地人信奉鬼神,常去寺廟上香。範縝任職後,因不信鬼神而後嚴禁當地百姓前去跪拜,並且將當地有名的寺廟嚴禁香火祭祀。

  而後老年時期的範縝也因此事被捲入了風口浪尖。當時的南北朝正是佛教盛行,而範縝卻反其道而行之,著作了《滅神論》將其在親友間傳播。

  在範縝因佛教之事被捲入風口浪尖後,範縝卻毫不退縮;反而將《滅神論》改為了主賓問答,共寫下了三十一問三十一答。其中的問答有理有據,言簡意深;最終叫眾人無可辯駁。

  只是雖然範縝的這種即便處於風口浪尖仍舊堅定自己的思想不動搖的精神值得學習,並且還鑄就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滅神論》可諸如範縝禁止寺廟的香火祭祀仍舊有些過激。

  諸如神佛,無關迷信,只是人心中的一種寄託與信仰。

  範縝反佛

  範縝是南朝一位著名的哲學家,他對哲學方面的內容頗有一番研究。他提出的沒有神存在的思想就是典型的堅持物質是本源的思想。他的這種思想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範縝反佛首先從因果報應開始,只要是有佛教派別的信徒宣傳有關佛教因果報應等佛教內容時,他就會向他們爭辯,他所說的句句中聽,句句在理,很少有人能把他的觀點找出瑕疵。在南朝時期,這種宣傳神存在的思想受到統治階級的支援,發展迅猛。因為這種思想的逐漸影響到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反對佛教先從統治階級開始,他們分析了佛教對統治者的不利之處便是佛教沒有遵從尊君思想,這個長期進行下去,必然會影響統治者的發展。便出現了反對佛教的一些人士,範縝是反對佛教的一個代表人物。

  他批駁佛教的因果報應,並寫了相關著作來表達自己的反對佛教理論,他的理由十分充分,舉得案例也十分精闢。就像刀刃和鋒利之間的相互影響,不管是否鋒利,它都需要一個承載物,而不是憑空就可以得到結論,刀就是物質層面的東西,鋒利是刀的一個外在表現。因此他堅持物質是本源的,任何事物都會依賴物質本身,而不能單獨存在並發展。就像佛教的相關認識,只是一種理論,它不能脫離事物本身。範縝反佛推進了古代哲學思想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

  範縝治學

  《範縝治學》是一篇文言文,通篇說的都說的是範縝自小貧困和他讀書的事情。

  《範縝治學》這篇文其實很短,開頭“鎮少孤貧,事母孝謹”就點名了範縝年紀的小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他對母親特別好。從這裡可以看出範縝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後面寫到他在二十歲弱冠以前是跟在獻王底下學習的,獻王覺得範縝天資聰穎,所以親自給範縝舉行了弱冠禮,可以說是對範縝的承認。

  裡面還提到範縝雖然家境貧困,但是他並沒有因為貧困就覺得自卑。他每天都是穿著草鞋,步行在獻王府邸和家之間,但他並不覺得自己就比那些坐著豪華馬車的富貴人家的子弟低了一等。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他不自卑也不傲,很明白自己的處境,這樣的心態是非常好的。

  範縝成人後,對儒家的經典學說非常擅長,不過由於他為人直率,觀點大膽,所以那些名流並不是十分接受他,但是他的表弟卻十分的欣賞他,並且覺得他的觀點很好。

  這就是《範縝治學》的主要內容,雖然相對比較簡單,也沒有說範縝的成就以及他的為人處世,但僅僅幾句的描寫,卻讓讀者看到範縝的性格,那就是不卑不亢,並且非常好學。《範縝治學》言簡意賅的講述了範縝的一生,從貧困到認真學習被獻王賞識,再到他後來學有所成,都惟妙惟肖的展現在這短短的《範縝治學》裡面了。

  範縝求學

  古代著名的《神滅論》,是一篇支援唯物主義的文章。眾所周知,在古代君主為了讓人民更加服從君命安排,一直鼓吹天神論,要求人民相信上天的安排,屈服於身份的設定。然而總有一些先進的學士走在時代之前,發表了唯物主義及無神論的觀點,範縝就是眾多學士其中之一。

  範縝,出生於公元四百五十年,也就是處於我國的南朝時期。範縝十分博學,對於古代的相關知識十分熟悉,這才能著出《神滅論》。然而範縝的一生過得並不平坦,求學之路也是如此,充滿了無數的挑戰與考驗。

  範縝的父親在範縝出生後不久便離開了人世,留下年幼的範縝與母親相依為命,家境十分貧困。然而範縝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家境貧困便自暴自棄,相反,他對母親孝順,對求學堅持。在範縝十幾歲之時,他告別母親,離開家鄉,投入自己的老師劉瓛的門下,開始了自己艱難的求學之路。因為當時劉老師的名望十分高,前來他門下學習的人不是家中富有的人就是家中顯赫的人,這些人依靠父輩經常自恃過高,看不起像範縝這樣的窮學生。家中貧困的範縝在求學的幾年中都是穿粗布衣服腳穿麻草鞋,但是他並沒有因此就感覺到自卑,相反他敢於發表言論,這讓劉老師逐漸對範縝加以關注,甚至親自為範縝行成人禮。

  範縝在求學這條荊棘的路上不斷前行,正是因為有了範縝在求學路上的孜孜不倦,這才使得古代時期有了獨特的思想,也為後人指明瞭道路。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