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之父歐文是誰

  歐文是美國曆史上著名的作家,是美國文學史的奠基人,是美國文學之父。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文學之父歐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文學之父歐文

  華盛頓歐文是19世紀美國最著名的作家,1783年4月3日出生在紐約一個富商家庭。歐文從少年時代起就喜愛閱讀英國作家司各特、拜侖和彭斯等人的作品。歐文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紐約外史》。1820年,歐文的《見聞札記》出版,引起歐洲和美國文學界的重視,這部作品奠定了歐文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歐文的文學影響

  1877年,清朝官員張德彝出訪英國時,見到了根據歐文的《瑞普·凡·溫克爾》改編的戲劇。回國後,張德彝在出訪記錄中記述了對它的感受。30年後,早期翻譯名家林紓將《見聞札記》譯成中文,取名《拊掌錄》,這是歐文作品的第一個中譯本。在林譯中,《瑞普·凡·溫克爾》被譯為《李伯大夢》。此外,林紓還翻譯了《旅人述異》和《大食故宮餘載》等書。林紓在序中說:“歐文氣量巨集廣,而思致深邃而便敏,行文跳踴變化,匪夷所思。其雅趣高情……又博古,廣哀遺典,叩以所有,無不立應。”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

  歐文作品的中譯本,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數量漸漸多了起來。1994年,百花洲出版社推出了王星賢等人翻譯的《旅客奇談》,講述了很多荒誕奇怪的故事;2000年,湖南文藝出版推出了《歐文經典散文選》,其中包括了《鄉村的驕傲》、《倫敦的星期天》等21篇散文;200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了《睡谷的傳說》,收錄了歐文的8篇小說。

  《見聞札記》則有兩個新譯本出版,一是廣西師範大學2003年的版本,譯者是劉榮躍,二是湖南文藝出版社2005年的版本,書名為《見聞錄》,譯者是李長蘭等人。[1]江蘇文藝出版社也有一個譯本,由潘豔梅、韋春紅翻譯,譯為《英倫見聞錄》。

  歐文的文學風格

  華盛頓·歐文嚮往田園生活和古代遺風,最愛寫隨筆和短篇小說,其主要作品的大部分題材都是歐洲的,極少描寫美國的生活,作者尤其關注奇聞軼事和窮鄉僻壤的風俗習慣。他的作品大部分以英國為背景,有充滿浪漫色彩的傳說,也有對英國風俗習慣的描寫及旅行隨筆。

  歐文的短篇小說,因為它們充滿了奇幻色彩,大部分都取材於歐洲地區的古老傳說,顯得及其神祕離奇。他的《鬼門關》,那是一個關於鬼魂、冒險、尋寶的故事,雖然情節

  沒有那麼的錯綜複雜,卻也扣人心絃,引人入勝。歐文敘述事情的口吻就像是一位慈祥的老者坐在篝火旁略帶睡意地講故事一樣,有一種非同一般的魔力-讀者在看《睡谷的傳說》時彷彿也受到那個被施咒語的小鎮的影響,變得頭腦昏沉,相信起靈魂和索命的怪物來。但讀者看這些故事的時候並沒有覺得害怕,只是感到十分好奇,想盡快往下讀好一探究竟。每一個結局都是很富有神祕主義色彩和浪漫主義色彩的,如《鬼新郎》中的有情人終成眷屬,黃金夢裡家境衰敗的主人公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最終變得富有等等。歐文的短篇無疑也反映了人們善良美好的願望,因此更顯得真實動人。

  歐文的歷史評價

  歐文是散文大師,是美國文學奠基人之一。他的文筆優雅自然,清新精緻,時常流露出溫和的幽默。他能夠在描寫現實生活的細節中巧妙地體現他的幽默與幻想。他的浪漫氣息給他的散文和短篇小說增添了不少風采和魅力。他厭惡資產階級的淺薄與庸俗。他從資本主義前的傳統觀點出發,對殖民主義者的無恥欺詐和殘酷剝削以及他們屠殺印第安人的罪行進行諷刺和揭露。他的諷刺往往都能擊中要害而不失之於尖刻。他的一些優秀的散文和故事已成為典範。他的缺點在於書卷氣較重,有時流露出感傷的情緒。但是,歐文是一位樂觀的幽默家,他沒有某些文人那種玩世不恭的態度。他對人類充滿信心,即使在緬懷古人、憑弔陳跡的時候,也沒有悲觀失望的情調。

  歐文的作品是中國讀者所熟悉和喜愛的。他的幾部名著早已經林琴南介紹過,其中有《拊掌錄》***即《見聞札記》***,《旅人述異》***即《旅客談》***和《大食故宮餘載》***即《阿爾罕伯拉》***。解放後翻譯的有《阿爾罕伯拉》、《歐文短篇小說選》和《見聞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