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黃山鬆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黃山鬆》語言流暢,節奏鮮明。從學生的視角,激發了對它的喜愛、敬佩和讚美之情。小編在此整理了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黃山鬆》教學設計,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黃山鬆》教學設計1

  一、概述

  《黃山鬆》是小學語文長春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是豐子愷先生的一篇散文,主要是描寫黃山景物中最具特色的景物之一——松樹。文章抓住黃山鬆的三個突出特點來具體介紹黃山的松樹。作者在文章開頭先設問,明確黃山鬆有特色,至於特色是什麼,文中只說明數量並沒有具體說明特點是什麼,從而激發讀者的興趣。接著文章從三個方面具體來介紹黃山的松樹。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黃山鬆的特點。這篇文章雖然篇幅較長,但層次清楚,突出了黃山鬆的特點。本文用兩課時完成,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黃山鬆的特色,感受作者對黃山鬆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通過概括黃山鬆的三個特色,學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習本文觀察細緻、抓住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看”、“讀”、“說”的過程,以讀代講,以讀代問,幫助學生體會感受黃山鬆的奇、美,利用多媒體教學將黃山鬆奇與美的特點展示出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作者對黃山鬆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2.感受黃山鬆的的形象、品格、精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黃山鬆的三個特色,感受作者對黃山鬆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教學難點:

  感受黃山鬆的形象、品格、精神。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通過5年時間的學習,學生理解、感悟能力有所增強,而且已經掌握了一些閱讀方法,獲得知識量也逐步在拓展,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對於寫作也有一定基礎,能夠準確的將自己積累的詞句應用在作文中,在學文中,積累了一些寫作的方法。多數同學能夠端正學習態度,學習興趣濃厚,認真學習,部分同學由於孩子小自制力較差,尤其是一些男同學,學習習慣不好,學習熱情不是很高,在課堂中努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課下多督促。,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這篇文章雖然篇幅較長,但是思路非常清晰,所以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取資訊,瞭解文章文章的內容。通過觀看黃山美景以及黃山鬆的圖片,生動形象地啟發感染學生,讓學生感悟黃山鬆的特色,運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合作探究交流,幫助學生感受黃山鬆的奇特,美麗。

  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反覆朗讀,仔細用心感悟黃山鬆的特色,同時更好地體會作者在描寫方面觀察細膩、用詞準確精當。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材、教參,網路圖片多媒體教室,多媒體。

  六、教學過程

  1.設境激趣,觸發情感

  播放視訊:黃山美景

  請學生談談欣賞後的感受

  師:黃山是享有盛名的旅遊勝地,它以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於世,今天我們就再一次走進黃山,重點欣賞黃山松樹的奇美,感悟它的品格與精神。

  2.瀏覽文章,再現內容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黃山鬆有三個特色,請同學說說都有哪三個特色?

  3.披文入情,載情入文

  ***1***小組學習

  出示文字:明確學習要求。

  ①自讀課文,結合具體語句想想作者是怎樣來描寫黃山鬆的這一特點的。

  ②小組交流:哪些語句表現出黃山鬆的特點,畫一畫,讀一讀。

  ③感情朗讀:讀你喜歡的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2***師生交流

  特點一:生在石縫裡

  出示一組松樹生長在石上的圖片

  師: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中,黃山鬆生長得怎麼樣呢?

  出示句子:“黃山的松樹也許是吃石髓而長大起來的吧?長得那麼蒼翠,那麼堅勁,那麼窈窕,真是不可思議啊!”

  設疑:不可思議是什麼意思?蒼翠、堅勁、窈窕是什麼意思?

  師:看到長勢這麼好的黃山鬆,作者為什麼感到不可思議了呢?

  師:那是金屬利器都很難將它劈開的花崗岩啊,800攝氏度的高溫下才會出現裂紋,而現在要將它掙裂的是黃山鬆的根啊,你有怎樣的感受?

  生體會黃山鬆生命力的頑強。

  師:這真是一種生命力頑強的生物啊!讓我們通過朗讀表達對黃山鬆的喜愛吧!

  師:更有不可思議的是什麼?

  出示句子:

  “更有不可思議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樹,由於石頭崩裂,鬆根一大半長在空中,像須蔓一般搖曳著。而這株松樹照樣長得鬱郁蒼蒼,娉娉婷婷。這樣看來,黃山的松樹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氣,呼吸雨露和陽光,也會長大的。這真是一種生命力頑強的生物啊!”

  師:誰來帶著你的理解讀這段話,讀出這種頑強的生命力。

  特點二:枝條大多向左右平伸或倒生

  出示圖片。

  師:觀察圖片,看看文中是怎樣描寫黃山鬆這一特色的。請你讀一讀描寫這一特色的語句,並談談你的感受或體會。

  師:作者觀察得非常仔細,他不僅把黃山鬆與其他樹木的枝條作了比較,而且運用比喻修辭方法形象生動的把黃山鬆的姿態展現出來。

  出示圖片及文字:“顯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於丘壑中,而一心傾向著陽光。”

  師:請你讀這句話並理解它的含義。

  指導朗讀: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描寫黃山鬆姿態奇特的句子。

  小結:作者借物抒情,不僅細緻地描繪了黃山松枝條生長的樣子,而且從中發現了黃山鬆的向陽性,那對光明的嚮往與追求的品格與精神。

  特點三:黃山鬆的枝條具有異常強大的團結力

  師:你從哪些句子體會到黃山松枝條具有異常強大的團結力?學生彙報時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①團結鬆

  出示圖片,指名讀句子。

  “獅子林附近有一株松樹叫“團結鬆”。五六根枝條從近根的地方生出來,緊密地偎傍著向上生長,到了高處才向四面分散,長出松針來。因此,這一束樹枝就變成了枝幹,形似希臘殿堂的一種柱子。”

  師:“偎傍”一詞用的是擬人的方法,準確傳神地把黃山松枝條相互依靠、緊密連線的情態描畫了出來。

  指導讀:帶著理解讀句子。

  出示句子:大概它們知道團結就是力量,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風吹、雨打和雪壓,所以生成這個樣子。如今這株團結鬆已經長得很粗,很高。我伸手摸摸它的樹幹,覺得像鐵鑄的一般。即使十二級颱風,漫天大雪,也動彈它不了。

  師:十二級的颱風,一般的樹遇到會怎樣?***折斷***團結鬆呢?

  師:這真是團結得不可思議的黃山鬆啊!讓我們通過朗讀來讚美它強大的團結力吧!

  ②蒲團鬆

  師:讀一讀描寫蒲團鬆的句子。出示蒲團鬆的圖片。

  師:哪些句子體會到異常強大的團結力?

  生:上面可以坐四五個人,幾個人可是幾百斤,全靠松枝支撐著,竟然安然無恙,能看出黃山鬆的枝條具有異常強大的團結力。

  小結:這些詩句把蒲團鬆的形狀及對它的讚美之情都表現的淋漓盡致,更加讓我們感受到了黃山鬆那種團結的精神。

  4.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過渡:同學們,本文作者豐子愷先生用他的妙筆描寫了黃山鬆的三個特色,現在讓我們再次欣賞黃山鬆的奇美並感受它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吧。

  出示圖片:黃山鬆。

  解說:黃山鬆是“黃山四絕”之首,黃山“無處不石,無石不鬆,無鬆不奇”,黃山鬆以石為母,以云為乳,七十二峰,處處都有青松點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畫筆,把五百里黃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

  師:看到這樣美的黃山鬆?你想說點什麼?你會聯想到什麼?

  過渡:黃山鬆展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它的奇美,更重要的是它展現給我們的頑強、嚮往光明、團結的品格和精神。這不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嗎?

  5.拓展知識昇華情感

  師:在抗日戰爭時期,豐子愷的散文主題大多和抗戰有關,這篇《黃山鬆》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後寫的,我想豐子愷一定是藉著《黃山鬆》的精神來歌頌我們中華民族的頑強精神、不向黑暗屈服的精神、異常強大的團結精神。

  播放視訊:抗日勝利時刻。

  師:全國軍民經過八年的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抗日戰爭這部悲壯的歷史,閃耀著中華民族精神。

  總結:黃山鬆精神是一種民族精神,一種時代精神。我們應該學習黃山鬆精神,頌揚黃山鬆精神,讓黃山鬆精神代代相傳。

  6.總結寫法指導寫作

  師:這篇文章比較長,但層次清楚,結構嚴謹,你們發現了結構上的寫作特點了嗎?

  小結:這種先概括寫再具體寫的寫作方法,可使文章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我們平時寫作的時候可以應用。

  7.佈置作業積累語句

  從課文中找出寫得美的句子抄寫下來。

↓↓點選下一頁檢視更多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黃山鬆》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