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鐵甲艦

  鐵甲艦又譯裝甲艦,是十九世紀下半葉早期的一種蒸汽式軍艦,外覆有堅硬的鐵或鋼製裝甲。由於木造軍艦無力抵禦越來越強大的炮彈的轟炸,鐵甲艦便應運而生。下面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世界幾個最大鐵甲艦吧。

  最大鐵甲艦排行

  10.飛翔的荷蘭人

  成名原因:傳說中神祕鬼船的原型飛翔的荷蘭人***德語:Fliegender Holländer;英語:The Flying Dutchman。又譯作漂泊的荷蘭人,彷徨的荷蘭人,飛行的荷蘭人等***,是傳說中一艘永遠無法返鄉的幽靈船,註定在海上漂泊航行。飛翔的荷蘭人通常在遠距離被發現,有時還散發著幽靈般的光芒。據說如果有其他船隻向她打招呼,她的船員會試圖託人向陸地上或早已死去的人捎信。在海上傳說中,與這艘幽靈船相遇在航海者看來是毀滅的徵兆。在德文裡***fliegend***是用來表示一種持續飛行的狀態,形容受詛的荷蘭人永遠飄流在海上,四處航行,卻始終無法靠岸的悲慘宿命。——偉大的加勒比海盜

  9.安妮女王復仇號

  成名原因:英格蘭海盜黑鬍子的旗艦

  安妮女王復仇號是英格蘭海盜黑鬍子的旗艦名。她只被其駕駛了不到一年,卻成為了他掠奪生涯的一件高效工具。[1]1718年,他駕船遊弋於南卡羅來納州卡特里特縣的波福特灣,該地位於今天的美國。1996年末,一家名為英特索***Intersal***的私營企業負責南卡羅來納的海洋打撈工作,他們發現了疑似安妮女王復仇號的船隻殘骸。

  8.美國北方海軍小型裝甲炮艦——莫尼特號、南方邦聯海軍裝甲艦——弗吉尼亞號

  成名原因:近代意海上炮戰中首次投入的鐵甲艦[在別的遊戲裡這兩戰艦灰常的渣渣]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美國北方海軍的小型裝甲炮艦“莫尼特”號首次採用了封閉的迴旋式炮塔。它與南方邦聯海軍的“弗吉尼亞”號裝甲艦於1862年3月發生了首次近代意義上的海上炮戰——1862年的漢普敦海戰。就這場以平局收尾的戰鬥本身而言並沒有任何特別之處,但它卻在整個美國海軍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因為,這是這次戰役首次投入鐵甲艦。

  1973年,他們的殘骸在哈特拉斯角被發現。隨後還發現了諸如炮臺、螺旋槳、引擎以及船員個人物品的等東西。現在,這些遺留物在維吉尼亞紐波特紐斯的水手博物館展出,遺址被定位國家地標。

  7.伊麗莎白女王號

  英國於1912年預算批准建造4艘配備新式15英寸火炮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至次年再建1艘,以鞏固皇家海軍在攻擊力方面的領先地位。該級艦體以“鐵公爵”級為原形,但由於裝備威力巨大的15英寸主炮而相應放大,且主炮塔重量較大導致主炮數量減為8門,採用艏艉對稱佈置。中部炮塔的拆除節省了寶貴的艦體空間的裝甲重量,利於整體防護的改善,同時得以安裝總數達24臺的燃油型鍋爐,使其最高航速超過25節,幾乎與戰列巡洋艦相當。

  並列7.美國戰艦——憲法號

  成名原因:服役時間與美國海軍的歷史一樣長,且永久現役永不退役的船[帝國全面爭戰遊戲裡的憲法號是雙甲板炮艦啊!]別名“老鐵殼”的“憲法”號風帆炮艦是十九世紀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最有名的一艘戰艦。他參加過40多次海戰,在一對一的戰艦較量中更是屢屢獲勝,因而成為海軍拼搏和勝利的象徵。

  1828年7月,他暫時退役了,政府決定拆解該船。但是詩人奧利弗·赫爾莫斯的詩《老鐵甲》使其儲存下來。於是,這艘美國海軍的第一艘自己生產的戰艦,服役時間與美國海軍的歷史一樣長,而且是永久現役永不退役。現在,他被儲存在波士頓,艦上有60名現役海軍士兵,他們的任務被海軍列入“特殊勤務”來安排,平時停在波士頓查爾斯頓軍港作為軍事博物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經歷了數次大修和平時的細心維護,該艦一直都可以航行,並經常在全國巡迴展示。

  6.西班牙戰艦——聖特立尼達號

  成名原因:人類史上唯一一艘服役的風帆超級艦該艦是西班牙唯一一艘四層甲板戰艦。裝備了140門火炮。參加了1797年的聖-文森特角之戰,是西班牙艦隊旗艦,險些被納爾遜俘獲。在1805年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用猛烈的炮火把“勝利”號打成重傷,但最終還是被英國俘獲,後來在拖航途中遭到暴風雨沉沒。

  她在古巴的哈瓦那建造, 設計師是愛爾蘭造船師Matthew Mullan 。1765年開始設計,1769年建成。最初是被設計成112門炮的一級戰列艦,設計初尺寸是:長度59.53米,龍骨50.82米,寬度16.09米 ,吃水8.06米。比同時期的英國勝利號和法國的同類戰艦都要大。1795年在她的艏艉甲板之間重建了新的一層炮甲板,使其成為當時唯一一艘四甲板風帆戰艦,並且火炮也達到了140門,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風帆戰列艦直到法國東方號的出現。不久火炮減少到130門-136門,但仍然比當時其他戰艦多。她被取了個綽號:西班牙的母馬。聖特立尼達號是少數幾艘被建成四層甲板的戰艦之一,另外還有1837年美國136門炮賓夕法立亞號和1849年法國瓦爾密號。英國曾經有計劃建造同類戰艦,但沒有實施。

  5.英國皇家海軍艦艇——勝利號

  成名原因:歷史上最大,最著名的風帆戰列艦之一,也是英國當年海上霸權的象徵這艘名艦於1759年開始建造。1765年下水,1778年開始服役,是歷史上最大,最著名的風帆戰列艦之一。全艦由榆木、橡木製成,共耗用2500株優質木材樹,相當於60英畝的百年老林。作為英國傳奇式的海軍司令納爾遜的旗艦,他參加了著名的特拉法加大海戰,而英國人憑此役抵擋住了拿破崙的進攻。

  1805年10月,在英法特拉法加大海戰中擔任英國艦隊司令納爾遜的旗艦,大敗法西聯合艦隊。特拉法爾加海戰的勝利,不僅把英國從拿破崙入侵的威脅中解脫了出來,而且確立了英國的百年海上霸主地位。正因如此巨大的歷史意義,英國人把納爾遜視為偉大的民族英雄,他的旗艦“勝利號”也被當作重要的歷史文物而儲存了下來。現在,“勝利號”永久保存於英國樸次茅斯港,是英國當年海上霸權的象徵。

  並列5.瑞典戰艦——瓦薩號

  成名原因:人類史上最2的戰艦。。。。“瓦薩”號戰艦是由瑞典國王阿道夫哥斯塔夫***Gustavus Ⅱ Adolphus***下令於1625年開始建造的一艘3桅戰艦,長69.00米,寬11.70米,吃水4.80米,排水量1210噸,帆面積1275平方米,艦上有133名船員、300名士兵,有二層炮甲板,裝備64門炮,屬三級線上軍艦。1628年8月10日,處女航時沉沒於斯德哥爾摩港內。1956年找到該艦沉沒地點,瓦薩號在1961年被打撈出來,1990年之後被放置在它自己的博物館進行展出,這裡每年吸引了超過100萬名遊客前來參觀。不過在2000年,腐壞的跡象開始在船體表面出現。

  628年8月10日,斯德哥爾摩碼頭人頭攢動,人們都在焦急地等待,翹首企盼著堪稱世界最頂級的“瓦薩”號戰艦。“啟動了!”人群中一片歡呼。看著眼前的情景,接受著艦上全體水兵的致敬,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斯心中一陣激動。他想像“瓦薩”號乘風破浪,縱橫馳騁,勇鬥頑敵。但突然,他臉上的笑容僵住了。離岸還沒來得及揚帆遠航的“瓦薩”號在一陣大風浪過後,開始傾斜,接著又慢慢恢復平衡,但隨即再一次朝右舷傾斜。岸上的人們都驚得目瞪口呆。“瓦薩”號的下層甲板在慢慢進水,艦體開始晃動下沉。“瓦薩”號就在眾目睽睽之下沉沒了。“瓦薩”號首航僅僅10多分鐘就結束了。建造過程中埋下的那些隱患:安置太多重炮卻沒有足夠的壓艙物,導致戰艦重心過高,首航前沒有經過嚴格測試等等,都是“瓦薩”號沉沒的罪魁。但因為一切都是依照國王的要求建造的,所以,這個轟動一時的沉船事件最後也就不了了之。

  4.定遠,鎮遠

  成名原因:人類史上第一次參加蒸汽鐵甲艦海戰的二等鐵甲艦定遠級鐵甲艦是中國清朝委託德國伏爾鏗造船廠***Stettiner Vulcan AG***製造的7000噸級的鐵甲艦***Ironclad***。定遠級鐵甲艦有兩艘,分別為定遠號及鎮遠號,二艦於1885年開始服役,成為清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而定遠則同時為北洋水師旗艦。排水量7,000噸的定遠與姊妹船鎮遠是中國海軍歷史上唯有的兩艘鐵甲艦,裝甲厚12至14吋,主要武裝為四門12吋口徑的主炮。定遠、鎮遠二艦不但是北洋水師的主力,服役時更是當時遠東最大型的軍艦。二艦為甲午戰爭初期的黃海大東溝海戰內日軍海軍集中打擊的物件,二艦中彈極多,但因其鐵甲堅固而只受一般破損,俱未失去戰鬥力。後來北洋水師退入威海衛以自保,1895年2月4日,日軍魚雷艇偷襲威海衛,以魚雷擊中定遠左舷。清軍將定遠移至淺灘擱淺,當作炮臺使用。2月9日,陸上之日軍佔領威海衛附近的清軍炮臺,以岸炮擊傷定遠。10日,管帶劉步蟾下令炸燬定遠號以免資敵。定遠號沉沒後劉步蟾亦自殺。而鎮遠則因觸礁受損,最後投降編入日本海軍。

  並列4.德國戰艦——俾斯麥號,沙恩霍斯特號

  成名原因:二戰時體積最大速度最快的戰艦,最頑強的戰艦也許沒有哪一艘戰艦像它一樣,攻入英國皇家海軍的腹地,讓其為之膽戰心驚。這艘高達823英尺的德國無敵戰艦最高航速為30節,是二戰中納粹德國海軍主力水面作戰艦艇之一,是俾斯麥級戰列艦的一號艦,也是當時海上體積最大速度最快的戰艦。第一次出海作戰,“俾斯麥號”就在1941年5月24日的丹麥海峽海戰中擊沉了被稱為英國皇家海軍著名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因此,英國皇家海軍派遣了大量軍艦前往攔截“俾斯麥號”。3日後,以“喬治五世”號和“羅德尼”號戰列艦為首的英國皇家海軍的軍艦圍攻,使其沉沒。

  ***人們發現了海底的“俾斯麥號”。令世人震驚的是,儘管在最後的一次戰役中慘遭重創,他仍然儲存相當完整。也就是說,事實上很有可能“俾斯麥號”是自己鑿沉而並非被英國海軍擊毀。這首傲視群雄的德國戰艦以他自己頑強的方式笑到了最後。

  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是納粹德國在二次大戰初期就投入使用的大型軍艦。參加了在大西洋上對盟國運輸船隻的襲擊戰和入侵挪威的登陸戰役,以及與入侵挪威戰役有關的海上戰鬥,為納粹初期的海上作戰主力之一,也是最後一艘在戰鬥中被擊沉的帝國戰艦。

  3.美國戰艦——企業號

  成名原因:美帝的海上霸權開始,人類史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航空母艦 ***CVN-65***:第八艘以企業號命名的船隻,為了紀念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將世界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命名為企業號。企業號於1960年首航,1961年服役,2012年12月1日退役。

  2.德國戰艦——H44工程

  成名原因:如果建成了,她就是人類史上最強的戰艦安裝800毫米主炮的“興登堡”級包括H42、H43、H44三艘***其實後兩艘連設計都沒有開始***。被希特勒的要求嚇得幾乎昏過去的德國海軍建造局的戰列艦專家們,在海軍將領們的幫助下,幾次三番向希特勒進言,但根本無法使希特勒放棄這個不現實的想法。經過一系列評估,最終海軍專家們認為現有的艦體安裝800毫米主炮***也是雙聯裝4座炮塔***是不可行的,必須建造新的艦體***即10萬噸的那種***。於是四艘沒完工的“興登堡”級被拆了個精光。到盟軍接收船廠時,除了巨大的、空蕩蕩的船塢還在外,“興登堡”級的半點殘渣都沒有剩下。

  並列2.大日本帝國海軍——大和號,武藏號

  成名原因:人類史上唯一建成服役的超級戰列艦[除了瓦薩號本人認為它們是最2的戰艦]大和號***Yamato, やまと***戰列艦是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歷史上最大的超級戰列艦之一。[1]1937年11月4日在吳港造船廠開工,1941年12月完工。大和號建成時,標準排水量65,000噸,試航排水量69,100噸,滿載排水量72,808噸注1。艦體全長263米,水線長256米,垂線長244米,艦寬38.9米,水線寬36.9米,型深18.915米,平均吃水***試航***10.4米,滿載平均吃水10.86米,主炮口徑460毫米,有效射程在40公里以上。1945年4月7日,大和號戰列艦在沖繩島戰役中被美軍飛機擊沉於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處。

  1.5中國戰艦——寶船

  成名原因:木質帆船史上的巔峰![最大的寶船噸位可達24461噸!]關於寶船的船型,如考慮到南海與北印度洋波濤洶湧和氣候惡劣等條件,鄭和寶船當是擅長於遠洋航行的尖底船型。這種海船“其底尖,其上闊。”可見,鄭和下西洋以選用此類船隻為宜。另外,根據史料《南船紀》***明·南京工部營繕司主事沈棨著***、《三保太監下西洋記》***明·羅懋登著***記載以及泉州等地出土的船體實物來看,中國古代海軍艦船的長寬比在2.5~2.8之間,多屬於寬短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