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熱門旅遊導遊詞

  湖南地形地貌猶如一個向北開口的馬蹄,東北部是幕連九山脈,東部是羅霄山脈,西部是武陵山脈和雪峰山脈,南部是南嶺,中部是湘中盆地。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

  篇1

  武陵源景色奇麗壯觀,位於中國中部湖南省境內,連綿26000多公頃,景區內最獨特的景觀是3000餘座尖細的砂岩柱和砂岩峰,大部分都有200餘米高。在峰巒之間,溝壑、峽谷縱橫,溪流、池塘和瀑布隨處可見,景區內還有40多個石洞和兩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橋。除了迷人的自然景觀,該地區還因庇護著大量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物種而引人注目。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位於中國中部湖南省西北部,由張家界市的張家界森林公園、慈利縣的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和桑植縣的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組合而成,總面積約500平方公里。最近又發現了楊家界新景區。億萬年前,武陵源是一片0大海,大自然不停地搬運、雕琢,變幻出今日武陵源砂岩峰林峽谷的地貌。這裡遍地奇花異草,蒼松翠柏、蔽日遮天;奇峰異石,突兀聳立;溪繞雲谷,絕壁生煙。武陵源的自然價值和濃郁的原始野性,將人們征服。武陵源以“五絕”: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聞名於世。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是20世紀80年代初新發現的山水名勝。這裡的風景沒有經過任何的人工雕鑿,到處是石柱石峰、斷崖絕壁、古樹名木、雲氣煙霧、流泉飛瀑、珍禽異獸。置身其間,猶如到了一個神奇的世界和趣味天成的藝術山水長廊。在三百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積中,據航測所知有山峰三千多座,垂直四百米以上的石峰有一千餘個。這裡的峰石與別處不同,直立而密集,那些突兀入眼的巖壁、峰石、如帛、如筍,似屏似柔,一扇扇、一根根,連綿萬頃,給人以層巒疊嶂的磅頡氣勢與恢巨集大觀。天子山、張家界有八十多處觀景臺,在那裡可以靜觀細賞。峰石名稱很多大如“神堂灣”、“西海長卷”,小如“天女獻花”、“屈子行呤”、“羅漢峰”,同樣使人產生無拘無束的暢想。

  篇2

  鳳凰古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被紐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讚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這裡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淨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

  相傳天方國***古印度***神鳥“菲尼克司”滿五百歲後,集香木0。復從死灰中復生,鮮美異常,不再死。此鳥即中國百鳥之王鳳凰也。鳳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故以此而得名。

  作為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的風景將自然的、人文的特質有機融合到一處,-後的沉重感也許正是其吸引八方遊人的魅力之精髓。

  鳳凰的風景是歷史的。從遠古盤瓠到鳳凰廳、到辰沅永靖兵備道、到民國、到今天,走在古巷中,冥冥中想起的是眾多鳳凰名人的身影。

  鳳凰的風景是文化的。但這文化是沉重的。奇樑洞古戰場、落馬河等眾多血腥濃郁的名稱正像這美麗風景的陰暗胎記時時提醒你。這文化是樸實的。走進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黃永玉畫屋,簡陋的陳設,撼人的成就,強烈的人格力量,一種敬仰心態完成一次神聖的人生文化洗禮。這文化還是鮮活的。尋常人家那些製作工藝獨特,藝術風格樸拙的蠟染、扎染作品和薑糖作坊系列,使人產生一種全方位文化交融的聯想。這文化當然更是肅穆的。當年的鳳凰縣境,人口不足十萬,卻建有規模都很大的敬修、三潭兩大書院。這是怎樣強烈的一種文化吶喊!敬修書院是官辦,如今文廟仍在。三潭書院是清同治十三年時任貴州黔東兵備道道員及黔東總兵的苗族人吳自發建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博士後基金會副理事長肖繼美教授就是在這裡啟蒙。世間多數人有錢只用於建私宅、建私家園林、購置私家田地,吳自發對文化的這種崇敬,正透露出苗族人對外部的探索、對內部的整理、對價值的評判、對發展的希冀。走在儲存完好的三潭書院內,放眼四野秀麗的風光,我們怎能不肅然起敬?

  鳳凰的風景是民族的。一個小縣聚居了18個民族,可能全國少有了吧。那座全國儲存最完好的黃絲橋古石城,二萬多平方米的小圈子裡,住了一百十來戶人家,卻有八十多個姓氏,分屬多個民族。而眾多少數民族獨有的節慶活動,真使人心馳神往:苗族的還儺願、趕秋、四月八,土家的文武茶燈、陽戲等,經幾百上千年的交匯融合,都既保留了民族的質地,又與異地同族習俗明顯不同,引人入勝。

  鳳凰的風景自然還是世界的。因為沈從文,許多人不顧長途跋涉的勞累,把鳳凰作為他們的終極目標,就是一種對美學的真諦、對文學的歸依、對藝術的認同、對歷史的評判問題的直接應答。或者到準提庵看看黃永玉精心創作、才情洋溢的二十幅巨型壁畫,面對四壁的曠世佳作,細嚼那些智慧與幽默共生的題跋,道德感染撲面而來。這裡展露了鳳凰人對傳統的繼承、對文化的吞吐、對世界的思考、對未來的憧憬。這是民族的風景,更是世界的風景。

  篇3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是1982年國務院委託國家計委批准成立的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83年成立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代管張家界村,袁家界村,公園總面積4810公頃,森林覆蓋率98%,木材蓄積量35萬立方米。公園常駐人口3800人,管理處幹部職工1500人。公園以獨特的石英砂峰林地貌著稱,集“雄、奇、幽、野、秀”為一體,是“縮小的仙境,擴大的盆景”。公園已開闢黃石寨、金鞭溪、鷂子寨、袁家界等精品遊覽線,130多處精華景點。公園不僅自然景觀奇特,而且動植物資源異常豐富。有木本植物93科517種,觀賞植物720種,鳥類13科41種,獸類28種,有“天然植物園”、“動物王國”之稱。隨著旅遊事業的不斷髮展,公園不斷髮生新的變化。由昔日以營林生產為主的單一經營發展到農林商與生態旅遊為一體,保護與開發相協調的實體。旅遊帶動戰略的實施,迎來了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旅遊觀光客人,也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園以來,共接待中外遊客16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7億元。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以峰稱奇,以谷顯幽,以林見秀,三千座石峰拔地而坡,形態各異,峰林間峽谷幽深,溪流潺潺。春天山花爛漫,花香撲鼻;夏天涼風習習,最宜避暑;秋日紅葉遍山,山果掛枝;冬天銀裝素裹,滿山雪白。公園一年四季氣候宜人,景色各異,是人們理想的旅遊、度假、休閒目的地。

  作為最早建設的國家森林公園,在不斷探索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發揮了森林公園的領頭和表率作用,得到了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和社會的認可。公園先後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全國文明森林公園”、“全國森林防火工作先進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光榮稱號,公園管理處所屬黃石寨管委會、金鞭溪管委會先後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稱號。不懈奮鬥、永遠向前,是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人的精神,華夏第一園、國際知名園的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