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美術設計的介紹

  舞臺美術設計師是舞臺演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對於舞臺美術設計,你瞭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瞭解舞臺文學相關知識及傳統的舞美設計

  古典文學常識,尤其是古體詩詞常識。因為我國傳統戲曲被稱為“劇詩”,許多劇目都與詩詞有關,例如著名京劇《春閨夢》,就是根據唐詩“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創作的。而我國古典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特色,同樣適用於舞臺美術的詩情畫意的營造。歷史知識也是舞美設計師所必須具備的。例如設計歷史劇的舞美,就必須懂得當時的歷史風俗特徵,從而使舞美具有歷史感。要使舞美設計真正具有美學品格與美學品位,舞美設計師就必須具有必要的美學知識。諸如審美體驗、審美愉悅、美感、觀眾審美需求等等,都要弄通弄懂。心理學知識,心理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作為舞美設計師,也要具備必要的心理學知識。諸如觀眾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創作心理學***聯想、想像、情緒、情感***等,舞美的各門類***佈景、服裝、化妝、道具、燈光、音響、效果***的主要特徵及功能。比如《少奶奶的扇子》是一個影響巨大的多幕劇,該劇在舞臺美術上“用硬片做佈景,真窗真門,臺上有屋頂;燈光按時間氣氛而變換,都是創舉。化妝、服裝和表演都達到了當時的最高水平。”成為中國劇史上寫實性舞臺美術的第一個範本。箱式立體佈景《少奶奶的扇子》的舞臺美術的最大特點就是箱式立體佈景。因為這種佈景在此前的中國戲劇演出中還沒有出現過。中國古典戲曲在演出時只使用程式化的簡單道具,基本上沒有舞臺美術設計。

  現代舞美設計與傳統舞美設計的運用比對

  首先是傳統的舞美設計與舞蹈作品的結合趨於單一,處於相對獨立的位置;而在現代舞美設計中,二者結合更為緊密並相互依存,舞美設計已經滲透到舞蹈表演的全過程,不但能有效服務於舞蹈作品,它那自然流露出來的藝術品位及價值就能深深打動觀眾的心,儼然成為舞蹈表演的一個副體。在現代舞美設計中,新的多媒體數字技術的應用,讓燈光、色彩和數字畫面更加立體和逼真。其次是傳統舞美設計在設計服裝、妝容造型、道具的選取製作時注重的是突顯舞蹈風格和角色塑造。如舞蹈《昭君出塞》和《秦俑魂》的服裝分別顯出是漢代和秦朝象徵;當然在現代舞美設計裡,也應遵循基本的舞美製作規律,但是,現代舞美設計立足於基本的舞美美學要求之上,更多地是突出其藝術性,大膽創新,為舞蹈作品的編排插上想象的翅膀,幫助舞者進行舞蹈造型和舞蹈動作的延伸。再有是服裝是舞蹈表演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舞蹈物質載體的延展。現代舞美設計在對服裝進行設計時,還能花些小心思,使服裝具備多樣性和多變性,使舞蹈作品的獨特性更具表現力。第八屆桃李杯舞蹈大賽的參賽作品《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編導運用了大量的維族舞蹈中極具代表性的旋轉技巧,作為該舞蹈的主要動態語彙來表現“花兒”,為使“花兒”的形象更為突出,在服裝設計的考慮上對尺度進行大膽改進,製作了360度的大裙襬,遠遠超出傳統的維族服裝的幅度。這是順應了舞蹈表演效果的處理,表達了舞者心中濃郁而強烈的情感,凸顯了“旋轉”的象徵意義:時而靜謐時而激盪、時而含羞時而奔放,或開或合、或沉或起。生命的節奏在旋轉中體現,複雜的情感在旋轉中彰顯。現代舞美設計的合理運用能深化舞蹈主題的內在意蘊,擴充套件了傳統舞蹈的表現能力,融合了音樂、舞蹈和舞美的綜合表情因素,為現代舞蹈作品在創編、設計、表演、審美和評價等方面營造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與容量。

  傳統的道具與現代的舞美設計開發

  在傳統的舞美設計中,如常用的扇子、花傘、手絹、腰鼓、紅綢能直接傳達舞蹈角色的情感;在群舞中大量使用能直觀地突出作品的主題,渲染和美化舞蹈意境,將表演情感和氣氛推向高潮。在現代舞美設計中得以發展的是,開發道具的多用性增強了舞蹈動作的表意性和抒情性,道具在舞蹈作品中的多個用途,對連貫作品的情節有重要的作用。在舞蹈《哈達獻給解放軍》中,白色哈達的靈活運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對於哈達的巧妙編排超出了它本身的用途和意義。首先是為展現勞動的熱烈場面,它充當起解放軍的勞動工具;接著又造型成教室的門窗,還竟然變成了寫字的黑板;最後是迴歸到它本身的涵義,藏族同胞對解放軍的崇高敬意,獻上愛的哈達。又如舞蹈《飛天》,七位演員衣裙飄曳,巾帶飛舞,隨彩雲飄浮,如行雲流水般的柔媚舞姿不時伴之以不同尋常的大角度傾倒動作,將這段追求極致飛翔之美的舞蹈一次次推向美的高潮。由中華民族的?“神舟五號”、“神舟六號”、“嫦娥一號”的成功昇天,聯想到敦煌壁畫裡的飛天形象,借這個舞蹈再現盛世中國的璀璨奪目,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時代意義。這個作品的成功,舞美道具特效功不可沒。如果沒有藉助於道具將演員的一條腿固定住,這個舞蹈作品是沒有辦法完成的,用身體自由的傾斜對抗地球引力,表現盛世中國的美麗景象,營造出一種和諧奮進的意境,給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舞蹈演員的一條腿始終固定在舞臺上,只依靠身體和另一條腿來完成表演,既揉進了雜技藝術的驚險,又具有舞蹈形式新穎獨特。彼得·布魯克導演的《仲夏夜之夢》中,其舞美設計十分巧妙地利用了鞦韆這個道具,不僅賦予了演員的表演以更多的浪漫情調,而且它變幻無窮,一會兒變成忒修斯的皇宮,一會兒變成森林……場景在舞臺上頓時活躍了起來,鞦韆在這裡就起到了暗示性和隱喻性的作用,它雖然簡單,卻意境盈盈,結合著演員的表演,足以把劇中神奇無比的情節和充滿夢幻的氛圍表現出來,更重要的是,“鞦韆”引誘並且激勵著觀眾想象力的參與。舞臺美術設計正是在這裡實現了表現、拓展、豐富的功能。又如在由彼得-布魯克執導,柯蘿伊擔任舞美設計的《暴風雨》中,幾根竹棍橫著舉象徵著船,豎著舉象徵著森林。演員抖動厚厚的塑料簾子,把門一開一關砰砰地響,以此來製造風暴等等。一切對道具的運用,十分地自然、自如,更重要的是,這樣的道具、表演極大地開掘了觀眾的想象力,使他們產生了對靈動的、立體化的理解。“暗示而不是再現,不去重視自然,只把它的最美麗及最活潑的幾個方面暗示出來。”戈登-克雷的這句話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彼得·布魯克成功的祕訣。其舞美設計經常是在空蕩蕩的舞臺上用極簡單的道具就勾勒、暗示出劇作最美麗、活潑的一面,就像是中國的水墨畫一樣,淡淡幾筆,遂出意境。布魯克本人也說重要的不是“呈現自然”,而是“讓觀眾喚起對自然的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