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構圖應該解決什麼問題

  攝影構圖,是通過取捨和擺放,把三維的複雜世界表達在二維的簡單照片中。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理解攝影構圖

  攝影構圖分為兩個步驟,一是取捨元素,我們要把哪些東西拍進照片中?二是擺放物體,我們常常說的三分法、對稱法等等,其實主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攝影構圖,之所以大家覺得難,是因為要解決“聚焦主體”和“提供環境”兩大沖突。

  常見的旅遊照,很多都是隻簡單的記錄了當時的場景,但主體或者主題不夠突出,就難以給觀者帶來感受。

  但是如果我們過度的簡化構圖,僅僅聚焦在中心物體上,我們又難以獲得足夠的背景資訊。這座山在哪?有多高?周圍環境怎麼樣?有什麼特點?

  “聚焦主體”和“提供環境”是攝影構圖永恆的衝突,我們需要很多的經驗和理解,才能在這衝突之間,遊刃有餘的進行平衡。

  既取到小船,來襯托出山的巨集大。又取到湖面森林,來傳遞湖光山色的環境。同時不在構圖中放進多餘的物體,干擾我們的表達。

  無論我們採用何種方式構圖,都不要忘了攝影構圖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傳遞現場資訊,以及有效的表達作者思想。

  理解一張照片的構圖,我們需要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第一個角度,是大家很熟悉“視覺效果”,比如一張照片的明暗、線條、色彩,照片中各個物體的紋理細節、幾何形態、空間擺放等等。

  第二個容易被大家忽視的角度,是“內容內涵”。我們看一張照片,並不僅僅是看到了照片中的各種黃金比例、正方體、黑白顏色,而是看到了一個人、一件事和一個氛圍。

  比如馬克呂布的這張照片,雖然黑白對比、主體擺放、鏡頭虛化都非常的出彩,但真正讓我們記住這幅照片的,是一個女人和一群男人的對比,是一朵花和一排鋼槍的衝突。

  攝影構圖,既需要“取捨”,又需要“擺放”;既得“聚焦主體”,又得“提供環境”;既有“視覺效果”,又有“內容內涵”。這想必就是構圖的複雜和迷人之處吧。

  

  1***首先我們解決最簡單的問題:單個物體如何構圖?

  也就是說:我們如何在場景中找到那個最迷人的主體?

  2***理解了單物體構圖,我們再想想如何對多個物體的組合進行構圖?

  一個好的組合,物體之間一定有著某些聯絡。同時物體的擺放,也大多符合美學的原理。

  3***如果物體更多,比如廣角風光的大場景,又是星空又是雪山又是草地,如此複雜的場面,如何構圖?

  攝影愛好者最大的痛點,就是今天看了一篇教你怎麼拍秋色的,明天看了一篇教你怎麼磨皮的,後天基本就忘光了,原因有兩個:

  1***大部分教程都是浮於表面操作,而沒有更深入的分析背後的原理。

  就像我們在學生時代,如果沒有理解背後的原理,光靠強行記憶物理和數學公式,幾乎很快就會忘個精光。要舉一反三的解決難題,更是天方夜譚。

  2***這些東拼西湊的教程都是孤立的,相互之間沒有聯絡。

  東學一點,西學一點,就像堆了一盤散沙,幾乎是白費功夫。

  只有學會歸納、總結和聯絡,把這些孤立的知識點連線成一個系統性的知識體系,我們才能把散沙用水泥石子粘合起來,形成我們牢固的“混凝土式的”攝影知識與操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