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戶苗寨旅遊攻略

  西江千戶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由於受耕地資源的限制,生活在這裡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這裡的地形特點,在半山建造獨具特色的吊腳樓,上千戶吊腳樓隨著地形的起伏變化,層巒疊嶂,鱗次櫛比,蔚為壯觀。西江每年的苗年節、吃新節、十三年一次的牯藏節等均名揚四海,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著一部苗族發展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臺。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千戶苗寨民俗文化

  西江苗族

  西江苗族是黔東南苗族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現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作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戶苗寨擁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蘊,苗族建築、服飾、銀飾、語言、飲食、傳統習俗不但典型,而且儲存較好。西江苗族過去穿長袍,包頭巾頭帕,顏色都是黑色的,故稱“黑苗”,也稱“長裙苗”。西江苗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中部方言的北部次方言,這裡現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漢語言文字,儘管漢語言是西江苗族與外界交流的必備語言工具,但苗族之間的語言交流仍然使用傳統的苗語。也是重要的苗族之一,這也是黔東南的重要的代表之一。

  管理方式

  清雍正以前,地方事務多由自然領袖管理,與漢族地區有顯著差別,實行自主管理內部事務。西江苗族的自然領袖主要包括“方老”、“寨老”、“族老”、“理老”、“榔頭”、“鼓藏頭”、“活路頭”等,不同性質的自然領袖其職責也不同,相互之間具有分工協作的性質,共同維護苗寨的安全與利益。“方老”是自然地方的最高領袖,每個自然地方下轄若干相互有密切聯絡的村寨,“寨老”是每個苗寨的最高領袖,“族老”則是某一家族的領袖,“理老”一般由德高望眾、學識豐富的人擔任,主要負責民間糾紛的調解、裁斷,“榔頭”主要負責刑罰,維持地方治安,“鼓藏頭”負責召集和主持祭祀、祭祖活動,“活路頭”則主持安排農業生產,是苗寨“農業部部長”。其中,鼓藏頭和活路頭是世襲的,而其他自然領袖一般是群眾選舉出來的。“議榔”是苗族社會為了維護地方治安和社會秩序,由方老、寨老、榔頭等組織的群眾議事會,以對內部的各種重要糾紛和外敵入侵進行商議、決斷。議榔大會一般每年舉行一次,如果社會安定,無爭無議,也可兩、三年舉行一次,遇外敵來犯時則臨時召開。西江的議榔一般是分頭在各寨子的風景林中舉行。清政府在苗疆實施“改土歸流”後,西江苗寨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轄,方老、寨老等自然領袖已基本不存在了,但負責祭祀和生產的鼓藏頭與活路頭仍得以世襲保留。長期以來,農業一直在西江千戶苗寨產業結構中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地位。刀耕火種的農業生產方式雖能養活生活在這裡的數千人口,人們過著世外桃源般自給自足生活,由於與外界聯絡甚少,社會經濟發展速度較為緩慢。

  千戶苗寨特色景點

  吊腳樓

  西江千戶苗寨

  西江千戶苗寨的苗族建築以木質的吊腳樓為主,為穿鬥式歇山頂結構。分平地吊腳樓和斜坡吊腳樓兩大類,一般為三層的四榀三間或五榀四間結構。底層用於存放生產工具、關養家禽與牲畜、儲存肥料或用作廁所。第二層用作客廳、堂屋、臥室和廚房,堂屋外側建有獨特的“美人靠”,苗語稱“階息”,主要用於乘涼、刺繡和休息,是苗族建築的一大特色。第三層主要用於存放穀物、飼料等生產、生活物資。西江苗族吊腳樓源於上古居民的南方幹欄式建築,運用長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結構的組合,構成三維空間的網路體系,與周圍的青山綠水和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和諧統一,相得益彰,是中華上古居民建築的活化石;在建築學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反映苗族居民珍惜土地、節約用地的民族心理,在中國當前人多地少的形勢下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上樑的祝辭和立房歌,具有濃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是苗族傳統文化重要的承載者。

  風雨橋

  西江千戶苗寨

  出於改善村寨風水條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慮,多數苗寨在村寨附近建有風雨橋,以關風蓄氣和擋風遮雨。西江以前有風雨木橋,主要有平寨通往歐嘎的平寨風雨橋和南貴村關鎖整個西江大寨風水的南壽風雨橋。由於是木質結構,幾經修復又被洪水沖毀。2008年西江修建的風雨橋有五座,是連線大寨和西江中學的弓形水泥風雨橋、主道一號弓形水泥風雨橋、連線大寨對面的也薅寨二號及四號弓形水泥風雨橋、連線南貴弓形水泥風雨橋,由於以前的風雨橋的建造屬全木式結構,容易被大水沖垮,現所修建的風雨橋全採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結構,使得風雨橋的堅實性和抵禦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加。

  千戶燈夜景

  每到黃昏時分,千家萬戶就亮起了燈。隨著天色越來越暗,西江千戶苗寨變成了燈的海洋,可以看到苗寨呈現那牛頭的形狀。為使遊客更好地觀賞西江千戶苗寨夜景,景區在路邊修建了觀景臺,還開通了觀光車。

  西江千戶苗寨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場的當地苗族青年男女表演的苗族歌舞節目,苗族人自己表演的歌舞節目有當地的色彩,華麗的服飾,歡快的歌舞都和美麗的愛情故事能使你更加了解苗族人民!

  苗族古歌演唱,演唱者全是寨中的老人,用苗族古語演唱其史詩般巨集大的古歌***苗族古歌有四部分,涵括萬物起源、天地洪荒及辛酸遷徙史等***能就此傳承下去,也是一大功德。遇到特別活動或是有重要人物出現,還是能夠看到掌坳的銅鼓舞、方祥的高排蘆笙、反排的木鼓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