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式花瓶插花圖片賞析

  中國插花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源於中國悠久的古文化,體現了中國哲學思想中儒、道、佛文化所追求的自然境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現代中式花瓶插花圖片和中國插花的起源及風格。

  現代中式花瓶插花圖片









  中國插花的起源與發展

  大約在5000多年以前的原始社會後期,我們的祖先就把美麗的花卉紋飾燒製在陶器上。進入奴隸制社會的夏商西周時期,花卉紋飾不僅可以從陶器上看到,在青銅器上也可以看到。到了西周至春秋中期有了文字記載。成書於春秋時代的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記載“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即芍藥***。”這是描寫男女青年為表達相互愛慕之情;臨別時折下芍藥花枝相贈的詩句。插花藝術是勞動人民長期與自然親近所形成的。人們先出於愛美,折取野花裝點鬢髮,裝飾居穴,所謂“菊花須插滿頭歸”,“插了梅花便過年”,便是這一情景的寫照。這是插花藝術的雛形。

  秦漢時期,文化藝術有了極大發展,插花藝術也不例外,記載,西漢惠帝時,孝惠皇后將四時植花羅致室內,並安排於寢榻、几案上。可想而知,這些“四時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東漢古墓墓道壁畫中繪有一個陶質圓盆,盆內均勻地插著6支小紅花並置於方形幾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幾架三位一體的形象,這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唯一的早期中圍插花。

  唐代是中國繁榮穩定的一個歷史階段,自然,插花也欣逢盛世,得以流行,不再侷限於民間的採取閒花野草隨便裝點,也不侷限於佛前的供花,插花已進入宮廷,成為宮廷喜慶不可缺少的裝飾物。唐章懷太子墓出土壁畫就有瓶花、石山的圖象,從中可以窺見插花在唐代宮廷以成一種風氣。當時文化興盛,繪畫、詩詞文學已發展到一個為後世所矚目的階段。文人雅士喜愛作畫、吟詩、賞花。文人插花便是在這時開始的。

  宋代,插花更為流行,上至宮廷,下至平民百姓都時興插花,如楊萬里有“青瓷瓶插紫薇花”的詩句。這時民間已有插花盛會習俗,有了製作插花用的花瓶的專業,也有了插花養護方面的理論,如《分門瑣碎錄》中說牡丹、芍藥等先燒枝斷處後插瓶,若花現萎便再剪後浸於深水中,則色鮮如初。當時由於寫意山水畫,工筆花鳥畫的影響作用。插花從構圖到技法上都有了中國的繪畫藝術理論作為借鑑,特別是文人插花,已從寫實的技法發展到寫意的技法。中國的插花藝術直到現在也是以唐宋以來的插花風格為基礎的。

  中國傳統插花的風格特點

  1.構圖多為不對稱的均衡,活潑多變

  中國傳統插花除宮廷插花的構圖比較規則,造型比較豐滿外,文人插花講究構圖簡潔,花枝少而花色清新,造型不拘泥形式,自然活潑。佈局結構講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勢,不齊不勻,虛實相生。袁巨集道在《瓶史》“宜稱”一節裡說:“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過二種、三種。高低疏密如花苑佈置方妙。置瓶忌兩對,忌一律,忌成行……夫花之所謂整齊者,正以參差不倫,意態天然。如子瞻之文,隨意斷續;青蓮之詩,不拘對偶,此真整齊也。”***子瞻即蘇東坡,青蓮即李白***中國傳統插花的不對稱構圖,亦是將書法、繪畫布局構圖的藝術原理融於插花中。

  2.追求自然之美

  插花要符合植物生長的自然規律,不要流露過多人為的痕跡。這與中國儒學崇尚自然、師法自然,去“人慾”,存“天理”,“天人合一”等哲學思想相吻合。《瓶花譜》在“插儲”一節裡有述:“若止插一枝,須擇枝柯奇古,屈曲斜嫋者;欲插二種,須分高下合插,儼若一枝天生者。或兩枝彼此各向,先湊簇像生,用麻絲縛定插之。”這裡強調插花枝條要自然優美。若插兩枝,要高低錯落,像天生的一枝產生的自然分枝一樣。若兩枝的勢態不協調,要先用絲繩綁紮,使之如自然生長的一株植物一樣,然後再插入瓶。中國傳統插花藝術以自然生長的植物為表現內容,使插花作品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藝術效果,正是中國傳統插花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