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給青蛙的信讀後感

  寄給青蛙的信原文

  青蛙每天都在信箱旁邊等信,但從來沒有收到一封信。青蛙很難過。

  小鴨看到了,就悄悄地給青蛙寫了一封信,請大雁把信送給青蛙。 小鴨找到青蛙,安慰他說:“別難過,快回家去等信吧。”青蛙傷心的說:“從前沒有人給我寫信,今天也不會有我的信。”這是,大雁把信送來了。

  青蛙驚喜地開啟信,讀了起來:

  親愛的青蛙:

  你好!

  有你做我的朋友,我真快樂!

  祝你天天開心!

  你的好朋友 小鴨

  6月18日

  篇一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記憶生字難度較大。但是他們的好奇心很強,什麼事情都想一探究竟,也樂於表現自我。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讓孩子當小老師、做遊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發自內心的識字願望,使其主動識字,學會識字的方法。

  對於這篇美麗的童話,老師可以從創設童話情境入手,抓住對重點詞語“難過”“傷心”“安慰”“興高采烈”“快活”等詞語的理解感悟,在老師的示範指導下,又正確讀走向有感情讀,再到深層次的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讀一遍有一遍的收穫。為了學生真真正正入情入境,還可師生互動,老師扮演大雁,讓學生扮演青蛙、小鴨,利用課文空白進行補白,化枯燥的分析說教為有趣的表演過程,既讓學生悟出文章的主題,受到美好品質的薰陶,又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

  雖然學生上節課用多種方法記住了生字,但是記得牢才是關鍵,所以複習上節課的生字很有必要。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做遊戲的方法鞏固記憶生字的音形,在自主識字的基礎上,老師檢查正音,然後利用擴詞。用詞語說話深化學習,達到識字、理解、運用的目標,為下一步的寫字做好鋪墊。

  篇二

  在教學《寄給青蛙的信》這篇童話時,我把握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識字與讀文。整節課以此為主線貫穿,清晰明朗,將兩個重點落到實處,從以下幾個方面彰顯語文味。

  一、 識字教學。我倡導在學文和認識事物的過程中讓學生主動識字,以自學、合作學、個體檢查、遊戲等多種方法落實識字教學,鼓勵引導學生學會理解運用漢字、詞 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第一步,初讀課文時,學生邊讀邊圈畫出生字新詞,對生字新詞有一個初步的印象;第二步,讓學生自主認讀,加深記憶;第三步, 採用小組合作做遊戲的方法鞏固記憶生字的音形;第四步,在自主識字的基礎上,教師檢查正音;第五步,利用擴詞、用詞語說話深化學習,達到識字、理解、運用 的目標,為下一課時的寫字做好鋪墊。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緊扣學生的認知特點,從記音識字到理解遣詞、運用說話,這種識字訓練不就是 地地道道的“語文味”嗎?

  二、讀文入境。於永正老師曾經說過“語文教學的精要所在,就是讀。”要一遍又一遍的讀——從讀通讀順,到讀出 感 情,到讀出文章語言結構的精妙,到讀出共鳴……讀的要求不斷提高,甚至到熟讀成誦。對於一年級的孩子,我想如果去大講深挖,那就偏離了一年級孩子的認知規 律,課堂呈現出的是變味的語文味。對於《寄給青蛙的信》這篇美麗的童話,我就以創設童話情境入手,抓住對重點詞語“難過”、“傷心”、“安慰”、“興高採 烈”、“快活”等詞語的理解感悟,在老師的示範指導下,由正確讀走向有感情的讀,再到深層次的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讀一遍有一遍的收穫,走進這個童話故事 中。為了讓學生真真正正入情入境,我還運用師生互動環節,老師扮演大雁,讓孩子扮演青蛙、小鴨,利用課文空白進行補白,化枯燥的分析說教為有趣的表演過 程,既讓學生悟出了文章的主題,受到了美好品質的薰陶,又讓學生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快樂。這種朗讀,品詞感悟,情境表演,深化主題進行情感教育,不就是地 地道道的語文味嗎?

  語文味就是語文教學最本色的味道,語文味源自文字,但發散於教師。所以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讓語文課堂充滿教學智慧和語文味,讓語文課堂成為孩子們去過的最美的地方。

  篇三

  偶爾從一本《小學語文教師》上看到“語文味”這三個字,心中便為之一動:好有韻味與意味的詞。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我們努力想要達到的境界是讓其透出一種意境,透出一種味道,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與學習的快樂,那就是“語文味”。程少堂說:“語文味”的語文教學給人的一種感覺或體驗,具有令人歡愉,吸引人的魅力。怎樣讓我的語文課堂溢位“語文味”呢?

  在教學《寄給青蛙的信》這篇童話時,我便想刪繁就簡,把握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識字與讀文。整節課以此為主線貫穿,清晰明朗,將兩個重點落到實處,從以下幾個方面彰顯語文味。

  一、識字教學。我倡導在學文和認識事物的過程中讓學生主動識字,以自學、合作學、個體檢查、遊戲等多種方法落實識字教學,鼓勵引導學生學會理解運用漢字、詞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第一步,初讀課文時,學生邊讀邊圈畫出生字新詞,對生字新詞有一個初步的印象;第二步,讓學生自主認讀,加深記憶;第三步,採用小組合作做遊戲的方法鞏固記憶生字的音形;第四步,在自主識字的基礎上,教師檢查正音;第五步,利用擴詞、用詞語說話深化學習,達到識字、理解、運用的目標,為下一課時的寫字做好鋪墊。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緊扣學生的認知特點,從記音識字到理解遣詞、運用說話,這種識字訓練不就是地地道道的“語文味”嗎?

  二、讀文入境。於永正老師曾經說過“語文教學的精要所在,就是讀。”要一遍又一遍的讀——從讀通讀順,到讀出感情,到讀出文章語言結構的精妙,到讀出共鳴……讀的要求不斷提高,甚至到熟讀成誦。對於一年級的孩子,我想如果去大講深挖,那就偏離了一年級孩子的認知規律,課堂呈現出的是變味的語文味。對於《寄給青蛙的信》這篇美麗的童話,我就以創設童話情境入手,抓住對重點詞語“難過”、“傷心”、“安慰”、“興高采烈”、“快活”等詞語的理解感悟,在老師的示範指導下,由正確讀走向有感情的讀,再到深層次的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讀一遍有一遍的收穫,走進這個童話故事中。為了讓學生真真正正入情入境,我還運用師生互動環節,老師扮演大雁,讓孩子扮演青蛙、小鴨,利用課文空白進行補白,化枯燥的分析說教為有趣的表演過程,既讓學生悟出了文章的主題,受到了美好品質的薰陶,又讓學生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快樂。這種朗讀,品詞感悟,情境表演,深化主題進行情感教育,不就是地地道道的語文味嗎?

  語文課堂姓語,語文味就是語文教學最本色的味道,語文味源自文字,但發散於教師。所以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讓語文課堂充滿教學智慧和語文味,讓語文課堂成為孩子們去過的最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