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文化描寫的徵文作文

  作為家鄉的兒女,一定也為自己家鄉的文化感到自豪!以下是小編帶來的關於家鄉文化的優秀徵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家鄉文化的徵文篇1

  我的家鄉江永縣是位於湖南省南部的一個偏僻的小縣城,這裡沒有桂林甲天下的山水,也沒有北京多不勝數的文化古蹟,但這座小小的山裡城卻蘊育出了她獨一無二的三千文化。

  千家峒鄉

  千家峒瑤族鄉位於江永縣正北方。作為江永縣重要的自然風景區,千家峒以它獨特的瀑布風光吸引了無數遊客。就拿龍潭瀑布來說,龍潭瀑布其實是個瀑布群,除了一些可愛的小瀑布以外,最美的就是大龍潭瀑布和小龍潭瀑布了。大龍潭瀑布較大,清澈的水流從高處衝下來,與岩石撞擊出無數晶瑩的水花,給人一種浩浩蕩蕩的感覺,好像能震動天地似的,彷彿是一位威武的將軍再向我們講述他當年的功績,瀑布旁的岩石上滋生著一些生機盎然的綠色植物,相比之下,更顯出瀑布的氣勢磅礴;小龍潭瀑布比大龍潭瀑布稍小一些,那一道秀氣的瀑布似乎是姑娘的淚珠凝成的,一點一滴都落入潭中。好像這一口幽深的水潭就是它們的歸宿。天晴的時候,瀑布上就會出現一道美麗的彩虹橋,一直從潭的西面延伸到東面的一塊岩石上,我想,那就是古代女子浣紗的地方了吧,或是哪位仙女遺落的綵帶?

  千年古村上甘棠

  上甘棠村有著千年的歷史,被稱為千年古村。這裡的風景奇,傳聞多,既是一個旅遊的好地方,也是一個瞭解歷史的好去處。上甘棠的風景以古蹟居多,以“甘棠八景”為最,有文昌閣、步瀛橋p忠厚堂等,說不完,道不盡。上甘棠的傳聞多不勝數,例如文昌閣p馬面山的傳說,鯰魚下水形p周氏誕生的傳說等,其中以步瀛橋的傳說最為出名。傳說,步瀛橋建好後,全村人都很興奮,都在議論是誰第一個踩橋,因為在上棠有這樣一個習俗,每一次有橋建成,就要選一個有本事的人第一個走上橋去,以圖個好兆頭,這就叫踩橋。誰知就在大家議論紛紛的時候,一個叫花子模樣的人竟若無其事地去踩橋。這怎麼行呢?於是,人們就去趕他,那人一急,左腳用力一蹬,石橋被蹬跨半邊。原來,這個叫花子就是鐵柺李,他定下規定,以後凡橋上掉下一個石頭,上甘棠就出一個人才。現在,橋上共掉下一百個石頭,上甘棠恰好出了一百個人才,你說怪不怪?

  千古女書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性別文字――女書,她就像上天賜予的一顆明珠,在江永這塊土地上閃閃發光。

  女書,這種被稱為“纏腳文”的奇特文字,是我國古代一位皇帝的妃子創造的,她身在深宮,不能隨便向人訴說自己心中的祕密,因為宮中的規定很嚴,若是不小心說錯了一個字,就會招來殺身之禍,誅連九家。於是,她創造了女書,用女書來向宮外的母親、姊妹、訴說心事。於是女書成了我國,是古代婦女訴說心中祕密傳遞資訊的一種方式,是女人們之間的祕密。自然地,女人們將這件事得很嚴,但最終,這個祕密還是被男人們發現了。當男人們知道了在她們身邊竟有著這樣神祕的文字後,就想方設法來解讀女書,想了解女人們的祕密,於是,便出現了“女人創造文字,男人解讀文字”的有趣現象。現在,國家已經成立了專門研究女書的部門,我相信,女書一定會幫助我們瞭解歷史,瞭解那些在封建王朝的男人們的壓迫下苦苦掙扎的女性,瞭解她們的生活狀況和苦衷;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女書一定會有大作用!

  我作為家鄉的女兒,作為家鄉用心血哺育出的孩子,我期待著家鄉的三千文化走出永州,走出湖南,走向全世界,我期待著家鄉飛速發展起來!

  家鄉文化的徵文篇2

  早就聽說大縱湖有“水鄉澤國”之稱,今日一看,果然名不虛傳,30平方公里的湖蕩水面,清澈碧透的二級水質,儲存完好的生態環境,四季分明的宜人氣候,使人如臨仙境。

  這裡最吸引人的是蘆葦迷宮,這個迷宮是目前中國最大水上蘆葦迷宮,與俄羅斯的玉米迷宮並列而為世界兩個最大迷宮之一。進入迷宮的深處,所看到的只有蘆葦和藍天,我們零距離的和大自然接觸,傾聽大自然的喃喃細語,差點忘了置身何處。 忽然,我們的來到嚇跑了藏在蘆葦叢中的幾隻鳥,原來這裡還是鳥類的天堂呢!

  最有意義的是,我們今天還劃了船。我們選了一隻手划船,迎著涼爽的微風,一路歡歌,遊船載著我們向湖中央駛去,騰起的水花為我們喝彩,為我們加油,剎那間,我們好像長出了翅膀,似乎要飛起來。

  站在七層高的興湖塔,憑窗遠眺,一座座翠綠的小島靜靜地臥在湖面上,一座座風車在秋風中輕輕地轉動著,遊客們駕著輕巧的小船在迷宮裡飛快地穿行著……

  如果你進來,迎接你的將是一片詩情畫意的感覺:彎彎的小河、清澈的流水、潔白的葦絮、藍藍的天空……拂面的涼風將使你心情更加舒暢!

  家鄉文化的徵文篇3

  我的家鄉在河北省尚義縣,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家鄉四季分明,春天總是在溫暖中帶著一絲寒意才悄悄的來到。每到四五月份,小草才從地下探出頭來透氣,農民伯伯也只有在穀雨前後才開始種瓜點豆。

  夏天,天氣酷熱,樹木長得更加茂盛,遠遠望去,山就象綠色的海洋。知了不停的叫著:彷彿在說:熱死了,熱死了。

  秋天,涼風習習,早晚溫度差別很大。我聽爸爸說過一句諺語:早穿皮襖午穿紗,抱住火爐吃西瓜。真的是很有意思。田野裡彷彿變成了金色的海洋,農民伯伯在收一些糧食:有土豆、小麥、還有我們這的特產莜麥。

  家鄉的冬天是我最喜歡的。雖然寒風吹在臉上象刀割一樣的疼,但是我喜歡下雪,因為下雪後我就可以和小朋友們在一起堆雪人、打雪仗了。每個人的臉上、身上全沾滿了雪花,開心極了。

  我的家鄉還很窮,但我愛我的家鄉,我要從小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做一個有用的人,把家鄉建設的更加富裕、美麗!

  家鄉文化的徵文篇4

  我的家鄉在廣西,廣西里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民族,其中就有壯族,我就是壯族人。民俗,這個詞語從人一出生開始就一直伴隨在身邊,我們總生活在民俗中。

  節日,這是月月有,年年過的,只是各民族各有慶祝的方式。過春節,江蘇人重年糕,北京人重餃子,我們廣西壯族重粽子。聽姥姥說,我們壯人過年要全家一起吃粽子,熱熱鬧鬧的才好,可惜那快成為過去了,因為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忙了,很少能聚在一起。啊!想起姥姥、姥爺親手包的粽子,那個香啊,口水都流出來了!

  春節時,東蘭縣孩子們大年初一起床後就要爬柱子,邊爬邊念,長如竹筍,高如大樹。別的地方的孩子,有的是爬芭蕉樹。大家都希望我們快點長大呢!

  端午時,漢族划龍舟,壯族則是採藥。因為聽說這天採藥,藥效最好。百草煮藥水,浴身,能消除百病。在我的出生地??靖西縣,將南瓜、李果、芭蕉,玉米送進深山喂猴,構造了人與野生動物的和諧世界,還制猴形玩具給小孩玩。呵!我也想要去採藥,去喂猴,可大人說山路不好走,又危險,不讓去,結果沒去成。

  以前,我們壯族還有一個民俗,就是自覺修路,集資造渡船,方便行人,這被稱為陰功路、陰功船,可不知為什麼,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你看,壯民民俗多有趣,在我看來,他們都傳承了民族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