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青年人的一封信

  寫信,以筆為媒介,讀字的人,能感同身受,文字也就有了意義。那麼,給青年人的一封信要怎麼寫呢?下面小編整理了給青年人的一封信範文,供您參閱!

  給青年人的一封信範文一

  青年朋友們:

  我對於我國獻身科學的青年們的希望是什麼呢?

  首先,要循序漸進。我一談到卓有成效的科學工作所應具備的這個重要的條件,心情就不能不激動。循序漸進,循序漸進,再循序漸進。你們從一開始工作起,就要在積聚知識方面養成嚴格循序漸進的習慣。

  你們在想要攀登到科學頂峰,應該先通曉科學的初步知識。前面的東西如果沒有領會,就決不要動手去搞後面的。決不要企圖掩飾自己知識上的缺陷,即使用最大膽的推測和假設會掩飾。不論這種肥皂泡的色彩看起來多麼悅目,它是必然是要破裂的,你們除了慚愧以外,將一無所得。

  你們要養成謹嚴和忍耐的習慣。要學會做科學中的瑣碎工作。要研究事實,對比事實,積累事實。

  不管鳥的翅膀多麼完美,如果不憑藉空氣,鳥就永遠不能飛到高空。事實就是科學家的空氣。你們如果不憑藉事實,就永遠也不能飛騰起來。沒有事實,那你們的“理論”就是徒勞的。

  但是在研究、實驗和觀察的時候,要力求不停留在事實的表面上。不要變成事實的保管人。要洞悉事實發生的奧祕。要堅持不懈地尋求那些支配事實的規律。

  第二,要謙虛。無論什麼時候也不要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一切。不管人們把你們評價多麼高,你們總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是個毫無所知的人。

  不要讓驕傲支配了你們。由於驕傲,你們會在應該同意的時候固執起來;由於驕傲,你們會拒絕有益的勸告和友好的幫助;而且,由於驕傲,你們會失掉客觀的標準。

  在我領導的這個集體裡,互助氣氛支配一切。我們大家為一種共同的事業而努力,每個人都憑他自己的力量和可能來推進這種共同事業。在我們這裡,往往分辨不出哪是“我的”,哪是“你的”。這樣,對於我們的共同事業只有好處。

  第三,要有熱情。要切記,科學需要一個人貢獻出畢生的精力。就算是你們每個人能有兩次生命,這對你們說來也還是不夠的。科學要求人們非常緊張地工作,並且有高度的熱情。希望你們熱情地工作,熱情地探討。

  我們的祖國給科學家開闢了廣闊的前途,應該公正地說,在我國,科學正被廣泛地應用到生活中去。廣泛到了最大限度。

  關於我國青年科學家的地位,還有什麼可說的呢?這方面的情形已經很清楚了。給予他們的多,但是向他們要求的也多。不論是青年或是我們,都不要辜負我們祖國對於科學的厚望,這是有關榮譽的問題。

  XXX

  20XX年XX月XX日

  給青年人的一封信範文二

  青年朋友們:

  大家好!

  我不是什麼哲學家,我不是,我只是和你們一樣,是一個在人生事業上奮鬥的人,在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今天想和大家說的其實也是比較簡單但是卻會被忽視的道理,如果你和我有不同的意見,那我告訴你,這很正常,因為你不是我,我也不是你,你代表不了我,我也代表不了你。現在,讓我們正式開始。

  首先,我想說的是職業規劃的問題,我想,在職業生涯的初期的朋友們,一定會和我一樣因為不知道怎麼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而苦惱,我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會這樣,但是現在我不會。因為我找到答案了,答案就是:你可以暫時不用去考慮。因為職業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它包含的東西太多,不是我們這些剛出來社會奮鬥的人能夠看得懂看得透的。在這裡,我可以舉一個例子,比如說,在你的周圍有很多的果樹,有桃樹、梨樹、蘋果樹等等;他們都是你能摘的,只不過是,有的你伸手就能摘到,有些你你要跳起來摘,而另外一些你需要先爬上樹,才能摘到。不知道我這裡例子是否恰當,我想說明的道理很簡單:抓住你現在能抓住的,不想眼高手低,有什麼就學什麼。

  其次,我想和大家探討一下職業與興趣的問題。我想,很多人都會發生職業和興趣不對口的現象,即我所做的不是我喜歡的。我個人的意見是:先養活自己,再做進一步決定。當然,我的答案是針對那些和我一樣家境不是很好的人,如果你是衣食無憂的,那就另當別論了。好了,不扯遠了,言歸正傳,興趣每一個都有,而且,大家對於自己有興趣的事,效率一般是會比較的高的,但是,很多事情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的,不是說你只要朝著你想要的方向,就一定能成功的,要不然,這個世界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失敗者了,我是做技術的,從技術的角度上來說,你要改變原來的設計,是要承擔風險的,你自己要做好風險評估,最好能夠多徵詢一些人的意見,這樣會好一點,畢竟身在其中,會有錯覺,旁觀者看得比較清楚。

  最後,我想和大家聊的是工作中的小煩惱,我剛出來的時候,總是會被師傅、主管或者老闆罵***現在比原來少點***,這讓我一度覺得特別的鬱悶,不過現在我不那麼想了,我現在的想法是:別人罵你,那是覺得你是可造之材,要是他覺得你能力不行的話,幹嘛罵你啊!既傷身體又耗時間。這說明他對你的要求比別人高,比較看好你。

  話就說這麼多,希望對大家會有所幫助,謝謝你們百忙之中看看我寫的東西,非常感謝!

  XXX

  20XX年XX月XX日

  給青年人的一封信範文三

  親愛的南京青年:

  大家好!我是益微青年的李強,雖未曾見過所有的夥伴,但仍倍感親切,不僅僅因為和大千、趙雨的相遇相識,被他們身上那份沉著、執著和向上打動,還因為我和大家一樣,都曾在大學期間“縱情燃燒”過,在夥伴的陪伴支援、和對更好的教育使命追求下,在蘭州組織著像“南京青年”一樣的“益微蘭州”小夥伴們,一起分享傳播、協作成長。本計劃通過此次交流會和大家見面詳談,但因近期工作安排,遺憾不能到場,故通過這封信分享一些我組織“益微蘭州”的經驗,以及明年START·V立營可產生的連結、可貢獻的支援。

  “益微蘭州”和“南京青年”

  “益微蘭州”是我在12年參加“西部陽光助力營”三期***當時仍屬西部陽光基金會的一個專案***後和同城市參會的其他夥伴共同籌建的一個線下大學生教育公益資源分享平臺,旨在通過聚攏甘肅高校公益社團骨幹、線下交流傳播EV教育理念,來開啟公益社團視野,促動公益行動及創新。益微蘭州成立的背景前提有兩個:一是柚子在那次助力營之後正式確立發起了“益微青年”,並構想設定片區,通過同城學習小組的方式,讓營員能夠持續的交流成長;二是當時在蘭州有7個營員和一個核心組織者都想在社團之外做點事情,我們受到EV營會和理念的啟發,於是聯合組建了這個團隊,通過公益教育傳播來影響身邊的人。益微蘭州存在只有不到兩年時間,成員最多的時候也不到10個,但在這期間,我們也組織了40人***甘肅高校公益社團骨幹***以上的論壇4場、甘肅大學生暑期支教一次、大型活動***3天以上***志願服務一次,累計影響人數超過200人。團隊在成立兩年後也因舊成員的離開,新血液的融入不足而最終消失。但是通過這次經歷,我也收穫良多,不僅僅是營會組織的技巧、更多的是團隊管理的經驗,而這些經歷,也為我後來入職EV提供了寶貴的借鑑意義。所以無論如何,只要有心、有夥伴,任何微小的嘗試都可以創造改變,可以不用那麼在意外在的結果,讓團隊有目標的自然生長,重點是讓參與的“人”獲得成長和改變的可能。

  之所以說那麼多已過去的“益微蘭州”,是為了整理經驗給未來以借鑑。我們的目標是統一的——為了建設更好的“南京青年”,而我眼中的“南京青年”和“益微蘭州”有三個基本相似點:“片區”、“平臺”、“死磕”。

  “片區”的最大優點就是最省成本的規模擴張:1、片區節省了活動中最大的成本:交通、住宿、溝通;2、片區做的好,可以整合經驗,達到模式推廣,為其他地區的青年公益做出表率;3、片區的團隊規模有限,更有利於團隊建設和成員之間共同見證成長。我相信南京青年從起名開始就已經規劃好要從南京片區做起,打造南京青年教育公益的專屬社群,這是很棒的模式,符合當下網際網路和興趣連結的思維邏輯,也便於團隊操作實施。而“益微蘭州”所能貢獻的經驗就是:片區的第一目標是聚攏夥伴,讓共同的興趣追求和地域優勢服務於每個夥伴之間的關照陪伴、分享成長。無論在團隊創立的哪個階段,特別是定位不明、目標動搖、團隊參與度下降或者內部有分歧的時候,都要明確大家最初成立“南京青年”的目的是什麼——先讓自己成為南京青年,再去推廣和影響更多人蔘與成長。益微蘭州在當時也遇到類似的情況,甚至一度我找不到它存在的意義,而當時柚子的一句話啟發了我:“不用追求那麼多那麼大的活動,定期的茶話會、讀書沙龍也能起到作用,重點是這群人的連結不斷,一塊學習成長本身就是好的***大意解釋***。”所以益微蘭州存在的那些時間裡,最常見的活動並不是論壇、交流會,而是我們週末一起野營、分享好書和各自的成長,雖然之後它不存在了,但是我們彼此的聯絡卻從沒有斷過。在服務好他人之前,先服務好自己,讓教育成為一種榜樣帶動,一種自身幸福滿溢後的滋養。

  關於“平臺”,有兩個很好的例子:1.蘋果推出iphone之前,它所需的軟硬體都是存在的,但只有iphone將它們整合在一起獲得了成功,iphone本身就承載著前沿科技創新和精美工藝設計的平臺;2、馬雲並不是專精於網際網路技術,只是運用它創造了“阿里巴巴”的平臺,才有現在淘寶等團隊的成功。可以預見的是,“平臺”作為組織存在的一種前沿正規化,正在網際網路社會迎來它的崛起,就像新加坡等港口城市,他們不生產資源,但卻能通過交流資源獲取經濟繁榮。所以,定位組織為一個“特色鮮明、資源共享”的平臺是非常重要的,先讓自己特色鮮明,讓資源有方向有選擇的找到你,之後再共享資源,讓自己成為資源供需方彼此聯絡的必要一環。益微蘭州能提供的經驗是:平臺的建立需要旗幟鮮明、標準清晰,如同我們定位益微蘭州是甘肅省教育公益類社團和骨幹的服務平臺,要成為我們的服務物件,首先得了解EV的理念,並且有實踐的意願和能力。這樣一來不僅方便我們根據專長選擇物件,排除決策上的干擾,還有利於讓外界節省溝通和尋求合作的成本。可以適當的把參與標準定高一點,彰顯“南京青年”的風範,突出你們的聚焦目標,但需要讓志願者都能“傻瓜”式的參與,而且“用人所長”,讓平臺的每一個建立者都收穫工作的價值感。最後,專注於做好片區平臺,在契約社會建立好誠信和行為標準,你們就具備吸引資源的能力。

  關於“死磕”,可以參照自媒體《羅輯思維》和EV的“死磕支教”,借用雷軍的話說:“少做一點事情,把這些事做到極致,就是最好的策略。”,所以在目標定位清晰之後,用創意和服務把一件事做好,就會有好的效果。在北京也有很多機構只憑借沙龍或者咖啡,就創造了很大的影響力,這是我們可以一起探索的,益微蘭州沒有太多可分享的經驗。

  最後,關於南京青年,我們一起思考三個問題:

  1、“南京青年”做什麼***目標***?

  2、“南京青年”和誰做/服務誰***客戶***?

  3、“南京青年”怎麼做***形式***?

  理清楚這三個問題,就知道“南京青年”的使命是什麼了,而使命的達成就是願景,達成願景的方式就是價值觀,明確“使命、願景、價值觀”後,“南京青年”就真的不一般了。

  START·V立營

  Q1:START·V立營是什麼?

  A1:2015-2016年由EV舉辦的支教骨幹培訓和START公益培訓師培養專案。預計在西安、長春、北京、鄭州、重慶、武漢、南昌、南京、合肥、廣州等十餘個城市舉辦支教骨幹訓練營,並發現和培育當地公益引導師。

  Q2:為什麼做START·V立營?

  A2:西部陽光基金會在2013年“教育公益組織年會”前夕,釋出《中國教育類公益組織明錄》,其中共計收錄218個教育公益組織資訊。益微青年通過對這些機構的工作專案進行分類整理,發現在這218個教育NGO中,只有益微青年1家提出“死磕支教,助力青年”的理念,在資助支教行動基礎之上,搭建體系化的支援專案,如“領隊訓練營”“益微聯盟”等。並首創國內支教培訓體系——START學習圈,2014年已開展5場支教工作坊,其中130名參與者反饋熱烈。為滿足全國近10萬人/年的支教大學生巨大需求,類似已經過驗證的體系化課程亟需更多的在高校開展。

  Q3:START·V立營怎麼做?

  A3:十場為期3天3夜的骨幹基礎訓練營、一場5天進階訓練營;兩場START公益培訓師營會***2天***

  Q4:START·V立營能提供的支援?

  A4:在南京舉辦一場訓練營,聚焦長三角高校支教骨幹***南京、蘇州、上海***;授權南京青年作為承辦方,享有推薦學員優先考慮、EV傳播推廣和籌辦經費支援;學習資源共享***導師資源、其他機構培訓推薦、EV課程經考核通過後授權使用等***;南京青年團隊諮詢顧問***由EV員工或推薦人選擔任***

  Q5:START·V立營對南京青年的需求?

  A5:負責START·V立營@南京的宣傳招募、會務***會場、食宿安排、學員聯絡、助教等***工作;聚攏南京片區教育公益社團及骨幹自我發現、陪伴成長;符合南京青年定位的教育理念傳播;推動片區社團合作創新,開啟視野,關注社會,自信擔當;

  最後,感謝你們對我的信任、對EV的支援,讓我們有機會在這裡交流、合作,我們因為共同的夢想和激情一起奮鬥,也滿心期待想見證彼此的成長。希望我們能夠相互陪伴支援著,彼此燃燒照亮!

  XXX

  20XX年XX月XX日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