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品茶的散文

  真正懂茶的人都知道,好茶帶給品茶者的不僅是口感的舒爽,而且是精神的洗禮,人性的迴歸,情感的純化,甚至是靈魂的震憾。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關品茶的精美散文,供大家欣賞。

  有關品茶的精美散文:由品茶到品味人生

  茶,淡淡的而又濃郁的香,令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從味道中感受生活的美,靜靜的,淡淡的,平平淡淡也是一種美,彷彿那才是唯一的真實。

  茶,並不像奶茶那樣甜美可口,並不像咖啡那樣沁人心脾,並不像啤酒那樣可以澆愁……我原來並不喜歡喝茶,但經過爸爸的薰陶下,喝茶彷彿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

  茶,有點淡淡的苦澀,但那種清澄的、淡淡的、甜滋滋的香還是讓你心平入靜,陶醉其中。漸漸的我懂得了品茶。在一個寂靜的小屋裡,一個人坐在木椅上,還有那古老的茶具在眼前,不由得你不想泡茶,不由得你不想去喝茶,稍微聞一下,就不由得你不變得心靜如水,不由得你不想去品茶了。

  找到一切泡茶的東西,拿開水一泡,啊,好香啊!我很不耐心的等了半天,看見只有兩片茶葉落了下來,我目不轉睛的盯著透明純潔的像玉一樣的小茶壺,彷彿時間過了一個世紀。終於,原本清澄無瑕的開水變成了綠色的湖,茶葉也一點一點變大、下沉。

  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我國是茶的故鄉,種茶、製茶都源於中國,並傳向了世界各地。茶葉生產在江南農業中佔有重要地位,飲茶之風在全國範圍盛行。

  我看著所有茶葉下沉後,立即拿起小茶壺倒在茶杯裡。一陣說不出來的香----品茶,“可以清心也”,“心也可以請”,“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

  在這樣心清心靜的環境下,不由得不讓我想到人生,在心清心靜的環境下慢慢品茶,由苦到甜,從中感受人生的苦樂交織,平平淡淡,生活就是這樣。

  我們的人生漫長而又短暫,初中生活的學習時間其實很短很短。我曾做過一個實驗,拿一張長條的紙當做你的人生80歲,然後畫出初中三年的時間,列出一天學習的時間,再把一天學習的時間由此推算出初中生活的學習時間,然後撕下來,乍一看,原來我們這時的學習時間彷彿如九牛一毛在我們的人生裡。老師讓我們把紙條回覆,我當時就想:已經過去的時間怎麼能再修復回去呢?

  生活中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但靜下心去好好想想,也總是能放下的。如果你的生活全都是順心的事,那證明你已經錯了。

  我時常認為我現在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辛勤勞動後得不到果實,努力付出後得不到回報,時常安慰別人自己卻沒人安慰……這些也就算了,但別人誤會我的時候,卻沒人站在我這一邊!跟老師解釋就是浪費時間對牛彈琴!但是,我學會了沉著冷靜,忍辱負重,就是在我看著那綠色的湖泛起的微波,忽然覺得我長大了,學會許多。也學會了靜心。

  一切事都放下了,放下了。與老師的糾紛,與家長的拌嘴,與朋友的誤會……與傷痛的抵抗,與困難的鬥爭,與生活的不順……都無所謂了,真的。既然你是對的,那就順其自然吧。

  心要平靜清澈,一切挫折都以微笑面對。平平淡淡。靜觀其變。

  我的屋子裡充滿了濃郁的而又淡淡的香,在沉醉其中的同時,放下了許多。又捧起那帶有香味的迷你茶杯,呷一口,茶香在我的身體裡汩汩流動,一切世俗煩惱的都靜了下來,身體也靜了下來。

  與其尋找淨土,不如學會靜心。

  真正的靜是靈魂深處的寂然滌思。

  有關品茶的精美散文:品茶

  從花開的聖潔到成為水的伴侶這一路上註定便是個不平凡的過程。

  清明時節的雨潤物細無聲總是稀稀疏疏的下著,有一點那麼欲罷還休。茶樹在經過寒冬甦醒開來,枯萎的茶樹枝掉落在地上,不知何時會化做春泥,即使如此,枝頭也不免有了些嫩綠,病樹前頭萬木春的韻味就這樣在的時節慢慢的飄散在整個山頭,茶樹是多季作物,記憶深處的茶開始於清明時節,盛於豔陽六月,但是深秋十月也是十分的活躍,既然開出雪白的花,那黃色的花蕊在白色之間相得益彰。就這樣在滿山都是野菊花的時候他也那麼悠然的開著,花開奢靡,最美好的青春,最寧靜的結局。

  不如冬季梅花的孤傲,不如春夏季百花的嬌豔,自是無可比也不用比,她就是她。雨過之後的茶花總是成朵成朵的掉落,她不貪圖盛世的虛榮,雖不及牡丹的富麗堂皇,不及蓮花的清新淡雅,卻也來得那般的賞心悅目,自得其樂。茶樹在剛開始新的生命的時候便被採摘,將上好的一縷綠色定格在烘烤的程式中,這樣就開始了和水做伴侶的人生。茶的生長特點變決定了她的一生,新出來的茶葉不及時採摘的話,要不了幾天就會變成老葉了,所以嫩葉便是其生命的的象徵,終結也是延續。喝茶自然是選取最為柔嫩的那部分,加工特製而成。她開始於最初,終結於最初,釋放出自己生命的精華之後,變成了枯黃的爛葉消失在泥土裡。

  喝茶,從可以喝水的時候便開始了,應該說是用茶代水的,一直以來我都不喜歡白開水寡而無味,可以說我的每個細胞都是經過了茶的洗禮。喝的過程只是一個為感知過程上升到思維過程這便是一個質的飛躍。雖然喝茶也貫穿我的一生,但是真正的開始這一理想思考的過程是在愛上這味道的時候開始,愛上始於習慣,一種從你是一個生命體的時候就陪著你的東西,談習慣顯得更加的親切,少了矯揉造作,是自然而然的將其放在了生命裡面。

  品茶悟其包容寬恕,將自己身體投入沸水中,完成自身生命的最後一程,這種壯麗的藝術,我想只有茶可以配得上。經過水的煮沸,然後最後作為水的一分子那麼坦然的溶入水中,變成了水一層不變的底色,她包容著一切。真是這樣的包容,她才會和水交融,散發出沁人心脾的清香,似荷葉上的露珠的清甜,那般甘願相望。因為包容和寬恕,成就了自己的一生。讓人齒間留香,回味無窮,如石般堅硬,“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有過而不及的美麗。茶是包容的藝術品,似淡然出塵的女子。

  品茶悟其淡泊寧靜,“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正是包容才會讓她如此平靜,平靜之後於浮世繁華只為過煙煙雲,生和死之間無非就是呼吸的問題,自然而來的便是淡泊,她生於寧靜的高山,即使是身在紅塵之中依舊如是。那淡泊自然而然的便成了茶的品行,出世入世皆然。“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心中無所欲便自然而然的寧靜,茶中的寧靜和佛教之禪如出一轍,從而茶也是佛文化中的一種精髓。

  品茶悟其博大深遠,茶中有道,茶中參禪,茶中禮佛。那是一種世外高人的博達和深遠,源於藝術,體其意境,從而修養其身,這便是茶的一個過程,最後為茶以悟道修養身心。這自然便是她的博大深遠之處,由食上升到悟,飛越之處便在這裡。茶的博大在於其品性,其深遠不光追溯歷史起源,還在於對“證道則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極高明而道中庸,無為而無不為。”的茶道最高境界的追求。道可道非常道,又似莊周的夢蝴蝶之說。茶道的博大和深遠,我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泡上一杯鐵觀音,看著她慢慢的將水染成碧綠色,舒展舒展,蜷曲的葉子變成了整片褐黃色的,只留下一絲茉莉般的清香隨著白氣縈繞。當所有的繁華都殆盡,獨留一縷清香在人間,這便是茶。喝茶,愛她的澀中帶甜,如人生般此起彼伏,品茶,愛她的寧靜致遠,如一席清風清醒自然。以一種超然的心態,以茶的姿勢赫然站在天地之間。

  有關品茶的精美散文:人生如品茶

  一杯水逐漸加熱成100度,如同人從出生到垂暮。一杯沸水,若你想使之有滋味,只需捻一絲茶葉放入其中。稍等片刻,一盞茶就出現了。人生就如同品茶。

  有人喜歡將茶水一飲而盡,有人喜歡坐下細細品茶。

  而我認為後者更能品味人生。一口飲盡,只嘗得到茶的苦澀,而細細的品茶,可以品到苦澀後的甘甜,且茶香久繞於口中,使人心曠神怡,不由自主地去摒棄心中的雜念。

  一杯沸水放在眼前,看到水蒸氣被液化後冒出的白氣,氤氳的模樣如在仙境裡看到的景象。茶葉沉在杯底,告訴品茶者要沉下心來。不浮不躁,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慢慢地,細細地品茶,著重於‘慢’和‘細’二字。生活中,似乎每個人都處於‘快’時代,時代正在快捷迅速地發展著,適時的慢下來,放鬆心境。‘欲速則不達'’慢工出細活‘,體驗的是慢生活。坐在庭院中,思考人生,又何嘗不是一種大智慧?

  在人群中,愔愔地走著,不去隨波逐流,細細地品味人生這盞茶水,總有苦盡甘來的勵志故事。

  適時地慢下來,放鬆自己疲憊的身心。

  人生一如品茶,嚐盡苦,才有甜。

  沉下心來,靜坐在一隅無人處,攤一本好書,擺一杯熱茶,細細地品味人生。品嚐茶苦後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