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下來看書的散文3篇

  安靜下來看書的散文 喜歡一個人安靜的看書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發現自己真的變了,不再像以前那樣喜歡和很多人在一起瞎鬧,不再像以前那樣在心情不好時買醉,不再像以前那樣瘋瘋癲癲每天沒心沒肺的傻笑,不再像以前那樣想一出是一出,不再像以前那樣做事不考慮後果,不再像以前那樣遇到不喜歡的人看不慣的事表現出反感,不再像以前那樣總是做著灰姑娘的夢,不再像以前那樣糾結在感情的世界不可自拔,不再像以前那樣任性、自負、不愛惜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樣生活沒有目標。

  現在的我,喜歡一個人安靜的看書、聽歌,在心情不好時喜歡看著天空發呆,在感覺孤單時會去外面轉轉,在受到委屈時會抱著自己默默流淚,在遇到不喜歡的人或事時會微笑著面對,在想念一個人時會靜靜的發呆然後傻笑最後無奈的嘆氣,有時看到外面下雨會很想念一個人想給他打電話可是怕他忙最後看著手機QQ發呆,每天早上起床時臉上的表情總是苦澀的笑容,笑容不再依舊,沉默代替孤單,微笑面對一切。我自己都不知道這樣的變化是好還是不好,只是感覺自己變了,不再是原來的我,是你改變了我還是環境改變了我?只希望這樣的變化是你喜歡的

  安靜下來看書的散文 懷念那些安靜看書的日子

  小時候家裡有很多書,父親的書房,二面牆壁全是書。

  ??小時候我並不愛看書,那時候的我是個不安靜的女孩,曾經翻過父親當成寶貝的一些線裝書,包括紅樓夢,書很破舊,還是豎版繁體的,好多字都不認得,根本沒興趣看,就隨手扔在一邊了。

  ??除了媽媽給買的外國童話故事選,其他的書我真的一點興趣都沒有。

  我最討厭背什麼唐詩宋詞,所以我爸當年總說,這個丫頭的心浮得很,不懂得靜下來看書,不像她姐,從小就能安靜看書,這丫頭長大真不知道能不能有出息呢。

  ??12歲之前,我一直在少年宮跳舞,我是在學校被選上的,當時選我的老師說:這個孩子一看就有那個範兒,天生就是跳芭蕾的料。從7歲開始,跳了五年的舞,有一次去演出,那個年代,一群孩子坐在露天的大解放車的後面都高興得很,大家嘰嘰喳喳的往上爬,就在快爬上車廂的時候,不知怎麼腳一滑我就掉下去了,當時脊柱被地上的一塊石頭硌了一下,從此後,我沒法再跳自己喜歡的舞蹈了。

  ??養傷的那一年,我不能上學,媽媽怕我在家裡無聊,就讓我看書,規定我每看完一本書後一定要寫出讀後感來,她晚上回家時檢查。

  記得我看的第一本雜誌是譯林,因為我當時覺得雜誌比書好看,還比那些書溥些,容易完成任務。

  當我看第一篇文章的時候,我入迷了,那是一篇日本的小說,名字現在已經忘了,寫得是一個家族的故事,那是我第一次接觸除兒童讀物外的成人外國文學,看了譯林後,我就開始找其他外國名著看,看的第一本書是榆樹下的慾望,然後是呼嘯山莊和包法利夫人等,而那個年紀的我最喜歡的還是西臘神話、神曲和荷馬史詩這一類的書。我12歲到13歲那年真的是看了很多的書,連看不懂的紅樓夢我也看了,我後來發現自己變得安靜了,甚至有些多愁善感了。

  ??13歲,我讀了初一,背上的傷基本好了。其實說好了也不準確,,傷的骨頭仍然有一點點突起,直到現在,走路多一點,或者站久一點,哪所在廚房做一餐飯,背都會痛得厲害。

  ??但我的性格改變了很多,12歲之前,我總覺得自己什麼都比人家好,我在班上當班長,我成績好,我舞跳得比別人好,我穿的衣服比別人漂亮……

  13歲後,那種傻乎乎的浮燥似乎沒了,我明白了自己很普通,如果我的傷治不好站不起來的話,我有可能永遠都不如別人呢。

  ??15歲,我的生活除了上學,基本上已經離不開書了,甚至不喜歡和同齡的女孩子一起玩,總是覺得她們懂的好多事我不懂,而我懂的事她們都不懂,我看百年孤獨的時候才15歲,不是能夠完全看得懂,但那本書中通篇的孤獨情緒我是可以感知的,當時我的感覺就是每個人都孤獨。

  ??後來我開始接觸到顧城、北島、舒婷等人的詩,那時候整天跟父親要錢買這些人的詩集什麼的,我父母從不允許我買零食呀玩具呀什麼的,包括我喜歡的髮夾,央求了無數次都不允許我買,但在買書上從來對我都是百求百應的。我那時常常看同學頭上的髮夾出神,想著自己什麼時候能擁有呢,我曾經拿著父親給的買書的錢站在百貨商場裡一個下午,後終還是書戰勝了髮夾。??那時候看的書都基本上特別雜,看了很多世界名著,也看了很多言情小說,好像只有武俠書我沒看過。

  ??十六七歲的時候喜歡過三毛,看雨季不再來的時候,跟著一起哭。

  看馬語者的時候稍稍成熟一點了,但看完後也哭了一整天,始終調整不過來情緒。而我之前是不從來不愛哭的孩子,從汽車上掉下來摔傷的時候都沒哭過。

  ??現在偶爾也看書,但看的書少之又少,更很少去花錢買書了,想看什麼就從網上下載,不能下載的就乾脆不看了。不愛看書,又總替自己解釋說沒時間,但有時間的時候就上網,或者逛街,或者到外面吃呀喝呀的,我覺得自己又開始浮澡了。

  ??有時很羨慕那些能夠安安靜靜的看完一本又一本書的人,而我總不能安靜的看完一本書,生活的繁雜與鎖碎讓我的心總處於既無聊又焦慮中。現在常常懷念那段靠在床上看書的日子,懷念那種懷著一顆純淨和平靜的心去看書的日子。

  安靜下來看書的散文 安靜地看書

  窗外,天陰著,太陽去了它想去的地方了,涼爽的空氣不時進到屋裡,窗外的綠色的槐樹安靜的就像畫上去的,那綠色是那樣的茂盛濃密,槐樹就像年輕人一樣,在星期六的早晨安靜地睡著,即使這樣也充滿了生機。

  白楊樹的葉子在輕輕地搖動著,白楊樹什麼時候都顯得充滿了生機,什麼時候都顯得那樣的快樂,無憂無慮。

  那年秋天,也是一個陰天,天氣很涼爽。母親帶我去一個舅舅家,他是母親的堂哥,我從未見過面,只是從小就聽見母親時常說起他,他曾經在那個年代同時考上了兩個大學,之後又留校了。

  到了他們家裡,迎接我們的是他的妻子,她個子高高,面板很好,眼睛大大的,我能想象她年輕時的漂亮。她大聲和母親說著話,過了一會兒舅舅出來了,很清瘦,很文靜,和母親打個招呼後,他就安靜地坐在沙發上看起書來,抱著一本厚厚的字典,我以為舅舅正查詢一個東西,一會兒就會放下字典和我們說話的。可他卻一直看著書,一直安靜著,就像我們不存在一樣。

  他的妻子不停地大聲說著話,一會兒又像母親說起以前的事情,她懷孕時,舅舅只給她做過一頓飯,是一頓麵糊糊,而且鍋底燒糊了,黑鍋還讓她收拾了半天,她說著舅舅的不是,擦著眼淚,舅舅好似一點兒依然沒有聽見一樣,母親安慰著她。我那時只覺的舅舅很了不起,在那樣的環境裡看書還看得那樣的專心,我那時正上學,我那時要安靜才看得進去書的。

  舅舅那年本應去蘇聯教書的,可因為那年女兒要考大學,所以沒有去,準備第二年去。

  聽母親說,他的妻子是一位國名黨軍官的女兒,當時也不好找物件,看上了舅舅的才識,和舅舅結了婚的。

  舅舅第二年就去了蘇聯,從此就在那兒定居了,他的妻子一直留在國內。

  我時常想起那位抱著字典看的舅舅,他永遠是那樣的安靜,他的心裡有著他的歡樂。現在他應該是在遙遠的國家的校園裡,安靜地看著書,安靜地散著步,安靜地迴響著自己走過的路,他的身邊應該是有安靜的綠樹,安靜的林蔭道。

  我曾經很羨慕舅舅,在那遙遠的地方可以欣賞異國美麗的景色,可以領略那個不同的風土人情,可以感受那兒變換著的新鮮的空氣。

  我曾經覺得舅舅很孤單,除了書,他什麼也沒有了。

  現在,女兒也像我以前一樣了。我卻又覺得舅舅也很瀟灑,一個人擁有書其實是最富有的。與其有一位不理解、不欣賞自己的妻子,還不如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