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新聞文章

  創業,年少者敢博,年長者善算,常勝者愛拼。看看那些創業的文章,學習他們,激勵自己。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大學生賣菜打造農業觀光園 銷售額超200萬

  從不懂農業的大學生到現在已經擁有超過200畝的農業觀光園,銷售額超過200萬元的農業品牌公司。這個由5位大學生創業打造起來的農業品牌“東方鋤禾”,靠著團隊的才幹和堅持,將事業越做越大。

  擺攤賣菜瞭解市場需求

  1985年出生的吳書柱和1986年出生的龍運海都是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的學生,一個學市場營銷,一個學電子商務。2010年,來自農村的吳書柱畢業後想要自己創業,他率先開始關注璧山。

  為了瞭解市場需求、積累農業知識,他們在農貿市場門口擺攤賣過十多天的菜。發現市民對安全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卻苦於無處購買,而絕大多數農民似乎還沒看到這一市場需求。於是,他倆決定創辦農業公司,教農民種好賣的菜,幫農民賣菜。

  四處推銷開啟蔬菜銷路

  在璧山農委的幫助下,2010年8月19日他們正式成立了公司。有29家農戶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和他們進行了合作。然而,賣菜掙的錢少之又少,龍運海又想出新招——大批量的收購農產品,銷售給各餐館和食堂。

  不過,對於沒有任何人脈積累和關係網路的大學生而言,銷售過程異常艱難。龍運海說,因為他們的菜從璧山運過來,比當地的菜便宜,遭到當地菜販子不滿,但他們沒有放棄。

  媒體幫助贏來創業轉機

  2012年,受天氣影響,蔬菜價格一降再降,龍運海收來的農作物以低於成本價還賣不出去,幾乎把他逼到了絕境。無奈之下,龍運海想到了求助媒體,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他們的蔬菜不僅賣了出去,而且還和大學城幾所高校的食堂有了長期的合作。

  有了固定的收入來源,龍運海通過流轉農民土地,開辦“東方鋤禾”觀光農業園。

  今年春,龍運海將璧山城郊流轉的200多畝土地打造成草莓等蔬果種植園,教授農民養殖生態豬、土雞等家禽。現在,龍運海的生豬已經訂出去50多頭,銷售土雞一萬多隻,種植的綠色蔬菜銷量較好。

  下一步,龍運海還計劃把直營超市開進社群,讓市民享受從田間直接到餐桌的綠色農作物供應服務。

  二:

  19歲大學生創業之路 從賣甘蔗起家到擁有3家企業

  大家好,我是黃盛傑!很榮幸能講述我的創業故事和創業歷程。作為一名大學畢業生,我和你們 一樣在畢業的那一刻領到了自己的期待已久的畢業證。但是,在走出校門的時候,我和很多人不一樣,我選擇了創業。其實,確確的說應該在學校就已經選擇這麼做了。創業是一條令人挑戰的路,險惡的路,是一條遙遠的路,一條美好的路。我們在創業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是適合創業還是適合工作,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創業。所以,在做選擇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在選擇之後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

  入學之路

  2009年,我進入廣西財經學院學習,和其他孩子一樣,實現了自己的人生一大夢想---大學夢!但是,我跟別人有所不同,因為我剛進校門的時候沒有學費因此選擇了綠色通道,就是助學貸款讀書!當時我深深體會到,天無絕人之路!有一種絕處逢生的感覺。從那時開始,我漸漸意識到了什麼。

  進校沒多久,我爭取到了學校的貧困生名額及勤工儉學的工作崗位,我在大一的時候的崗位職責是每天早上5:50分起床去開教室的鐵門和一樓的教室門。這事令我感到很幸福,因為我起得比別人早,因為我開的是學習之門,成長之門,捏在我手裡的是一把把智慧的鑰匙。

  艱苦賣甘蔗

  入學那年10月份,南寧部分校園發現禽流感患者,我們學校為了保證學生安全和做好疫情防禦工作,給在校的學生放了兩個星期的假期,要求學生不能留校。而此時,我突發奇想,要不去外面打工自己賺錢怎麼樣?反正還有幾個朋友也不回家乾脆帶他們一起去。於是我真的這麼做了,我帶領幾個朋友從學校出來來到郊區我們6個人湊夠了160元租了一間即將拆掉的房屋。6個人就是這樣擠在這不到7平方的小屋裡,雖然很擠,但覺得很踏實。

  白天我們賣甘蔗。 “我們首先要把房屋的租金解決了,這段時間的生活費也要有保證。”我對自己說。我認真計算了一下,當時每捆甘蔗的成本在20元左右,可以賣到70元左右,利潤在40到50元,6個人要吃飯每天大概花60元,就是每人每天2碗粉。那麼一天至少要賣2捆甘蔗才有飯吃有錢賺。於是我們每天從五里亭市場採購兩捆甘蔗,揹著甘蔗就到附近街道上銷售,那段時間每天都可以賣去兩捆以上,晚上回到住處時已是1點多,渾身疲憊。我們沒有車,去五里亭都是走路的,至少30分鐘,然後大家一起扛著甘蔗出來找地方賣,連公車都不敢坐。就這樣兩天過去了,突然有三人嫌累嫌髒要求退出。結果,最後只有和其中一位同學堅持了下來。我們兩個就這樣堅持完了這個14天的假期,每天都如此。回到學校後我們感到很自豪,我們感覺到自己比別人邁出了一大步,比別人走了更多的路。之後的日子,只要課餘時間充足,我就會出去賣甘蔗。

  三輪車敲開創業門

  賣甘蔗可讓我自給自足的同時還有一點點盈餘,就在大二下學期的時候,我利用節省下來的一些錢和向朋友借的一共3000元錢買了輛電動三輪車。終於從無車族變成有車族,開始騎著三輪車獨自到市場進貨再到農院路、火炬路、秀靈路一帶等地方銷售水果,開始了路邊三輪賣水果的生活。

  “五里亭市場的水果普遍沒有江南區那邊的海吉星市場水果新鮮且價格會貴一點。雖然去海吉星比較遠,但是至少可以買得到更加新鮮成本更低的水果。” 我很看重水果的新鮮程度和價格。那時候,我的三輪車上主要是賣單一的砂糖橘、蘋果或者臍橙、雪梨等,每車水果成本一兩百元,賣得好的話一天下來也能賺到近百來塊錢。那時候被城管趕過好多次,還被當場抓住過幾次。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在西大里面賣西瓜的時候被保安抓了。開三輪車在外面銷售的那段日子是十分艱辛的,每天都是一下課後就出去進貨,到晚上將近凌晨才收攤回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