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新聞故事精選

  創業,一定要有激情燃燒的歲月的感覺,或者是萬馬奔騰的感覺。新聞上經常都會報道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事蹟,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篇1:兩大學生開網店一年賺10萬

  一年前,重慶大學兩名大四學生下海觸網,到淘寶店開網店、做服裝零售。一年過去了,生意越做越大。兩人不但在沙區步行街開了兩家服裝店,網上生意也紅紅火火。目前,已獲10萬餘元純利潤。

  最初月入3000元

  “我們是時尚人,我們要做時尚領袖!”這是沙坪壩步行街王府井百貨大樓13樓一家服裝批發店的廣告語,今年24歲的大學生張鵬翔是這家服裝店的店主。記者昨日在該服裝店看到,除了琳琅滿目的衣物和裝飾品,三臺電腦擺放在服裝店的角落裡,電腦螢幕不停地閃動,顯示網上業務正在不斷進行。

  張鵬翔和宋美秋是重慶大學藝術學院同班同學,張鵬翔來自河南鄭州,宋美秋來自山東濟寧。去年1月,兩人聯手到淘寶店開店,最開始賣遊戲錢,隨後開始做服裝零售,其銷售物件是年輕時尚人士,尤其是大學生。“一邊上課,一邊開店,最初一個月可掙3000元。”張鵬翔介紹,當時他們採取的模式是,從沿海一些城市進貨,網上有訂單後,再從重慶將貨品通過快遞寄出去。

  放棄工作投資5萬

  去年7月,兩人順利從重慶大學拿到畢業證,當時,他們已在網上成立了“時尚領袖”工作室,服裝銷售重點從零售轉向了批發。

  “父母已為我聯絡了一家大銀行,月薪4000多元。”張鵬翔來自河南鄭州,為了繼續經營自己的網店,開啟重慶本地的服裝批發市場,他決定放棄這份誘人的工作,繼續留在重慶打拼。為了擴大規模,去年8月,張鵬翔每月花2000元,在沙坪壩步行街王府井百貨大樓13樓租賃了兩間民房,用以展示服裝和聯絡批發業務。“加上電腦配置、進貨費以及廣告費等,總投資約5萬元。”

  張鵬翔的女友馮雙梅是四川美院的一名在校大學生,也是該服裝店的營業員,她介紹,目前每天都有重慶本地商家來店看貨,加上網店,每月張鵬翔開店的總收入在8000元左右。

  將建大學生創業聯盟

  今年2月,張鵬翔登記註冊了自己的網站,除了繼續在淘寶店開店做零售外,兩人還在自己的網站批發銷售產品。張鵬翔今年的目標是,建立“大學生創業聯盟”,他準備在重慶高校裡建立100人的創業隊伍。

  “加入創業聯盟,大學生不用投資,就可以到淘寶店開店,貨品由我提供,店主賣貨所得的差價就是他的利潤。”張鵬翔說,目前已有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師範大學等高校的學生加入到該聯盟。

  篇2:19歲大學生創業之路 從賣甘蔗起家到擁有3家企業

  大家好,我是黃盛傑!很榮幸能講述我的創業故事和創業歷程。作為一名大學畢業生,我和你們 一樣在畢業的那一刻領到了自己的期待已久的畢業證。但是,在走出校門的時候,我和很多人不一樣,我選擇了創業。其實,確確的說應該在學校就已經選擇這麼做了。創業是一條令人挑戰的路,險惡的路,是一條遙遠的路,一條美好的路。我們在創業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是適合創業還是適合工作,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創業。所以,在做選擇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在選擇之後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

  入學之路

  2009年,我進入廣西財經學院學習,和其他孩子一樣,實現了自己的人生一大夢想---大學夢!但是,我跟別人有所不同,因為我剛進校門的時候沒有學費因此選擇了綠色通道,就是助學貸款讀書!當時我深深體會到,天無絕人之路!有一種絕處逢生的感覺。從那時開始,我漸漸意識到了什麼。

  進校沒多久,我爭取到了學校的貧困生名額及勤工儉學的工作崗位,我在大一的時候的崗位職責是每天早上5:50分起床去開教室的鐵門和一樓的教室門。這事令我感到很幸福,因為我起得比別人早,因為我開的是學習之門,成長之門,捏在我手裡的是一把把智慧的鑰匙。

  艱苦賣甘蔗

  入學那年10月份,南寧部分校園發現禽流感患者,我們學校為了保證學生安全和做好疫情防禦工作,給在校的學生放了兩個星期的假期,要求學生不能留校。而此時,我突發奇想,要不去外面打工自己賺錢怎麼樣?反正還有幾個朋友也不回家乾脆帶他們一起去。於是我真的這麼做了,我帶領幾個朋友從學校出來來到郊區我們6個人湊夠了160元租了一間即將拆掉的房屋。6個人就是這樣擠在這不到7平方的小屋裡,雖然很擠,但覺得很踏實。

  白天我們賣甘蔗。 “我們首先要把房屋的租金解決了,這段時間的生活費也要有保證。”我對自己說。我認真計算了一下,當時每捆甘蔗的成本在20元左右,可以賣到70元左右,利潤在40到50元,6個人要吃飯每天大概花60元,就是每人每天2碗粉。那麼一天至少要賣2捆甘蔗才有飯吃有錢賺。於是我們每天從五里亭市場採購兩捆甘蔗,揹著甘蔗就到附近街道上銷售,那段時間每天都可以賣去兩捆以上,晚上回到住處時已是1點多,渾身疲憊。我們沒有車,去五里亭都是走路的,至少30分鐘,然後大家一起扛著甘蔗出來找地方賣,連公車都不敢坐。就這樣兩天過去了,突然有三人嫌累嫌髒要求退出。結果,最後只有和其中一位同學堅持了下來。我們兩個就這樣堅持完了這個14天的假期,每天都如此。回到學校後我們感到很自豪,我們感覺到自己比別人邁出了一大步,比別人走了更多的路。之後的日子,只要課餘時間充足,我就會出去賣甘蔗。

  三輪車敲開創業門

  賣甘蔗可讓我自給自足的同時還有一點點盈餘,就在大二下學期的時候,我利用節省下來的一些錢和向朋友借的一共3000元錢買了輛電動三輪車。終於從無車族變成有車族,開始騎著三輪車獨自到市場進貨再到農院路、火炬路、秀靈路一帶等地方銷售水果,開始了路邊三輪賣水果的生活。

  “五里亭市場的水果普遍沒有江南區那邊的海吉星市場水果新鮮且價格會貴一點。雖然去海吉星比較遠,但是至少可以買得到更加新鮮成本更低的水果。” 我很看重水果的新鮮程度和價格。那時候,我的三輪車上主要是賣單一的砂糖橘、蘋果或者臍橙、雪梨等,每車水果成本一兩百元,賣得好的話一天下來也能賺到近百來塊錢。那時候被城管趕過好多次,還被當場抓住過幾次。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在西大里面賣西瓜的時候被保安抓了。開三輪車在外面銷售的那段日子是十分艱辛的,每天都是一下課後就出去進貨,到晚上將近凌晨才收攤回到學校。

  篇3:盧啟輝:放棄20萬年薪回鄉賣果蔬包子開20家包子店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80後長沙伢子盧啟輝放棄年薪20萬的麥當勞中高管職位,回到長沙創業賣包子,一群90後大學生以技術入股的形式,加入到他的創業團隊。如今,盧啟輝的果蔬包子店在全國開出了20多家連鎖店,被稱為“創業傳奇”。

  事業高峰期卻辭職創業

  1981年,盧啟輝出生於長沙縣江北鎮,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家庭貧困。

  盧啟輝從小懂事的他成績非常好,2000年一舉考入南華大學,學習工商管理專業。在校期間,為了賺取生活費,他做過家教、發過傳單,也當過保險業務員,還參與學校洗衣房的勤工儉學,“每天我都去各大寢室收同學們的衣服,分類洗好後,再準確送回去,每趟自己可以賺5塊錢。”盧啟輝告訴記者,雖然運送的過程很辛苦,但這培養了我較強的服務意識,也為今後進入餐飲行業打下了基礎。

  2004年盧啟輝大學畢業,雖然很想自主創業,但剛出校門什麼也不懂,還是選擇先積累工作經驗。於是他南下深圳,在麥當勞南山分店當一名見習經理。由於從小能吃苦耐勞,進入餐飲行業後,他都是主動參與打掃衛生、炸薯條、裹雞翅等工作,加上為人親和,工作能力強,很快他與基層員工打成一片。

  工作之餘,盧啟輝一直不忘給自己充電,他積極參與麥當勞餐飲管理的課程學習,去過北京、上海、香港等多地進修,並能每次在結業考評中獲得優秀獎項。十年的時間裡,他憑藉出色的工作能力,從一名小小的見習經理升為副店長、店長、再到麥當勞南區總部的運營經理,管理的店面也擴大到十幾家,年薪更是高達20多萬。

  去年初,就在自己的事業處於“順風順水”時,盧啟輝卻作出了一個令人大跌眼鏡的舉動——放棄年薪20萬的職位,選擇回長沙創業。回長沙後,他拿出自己的積蓄在市區開了一家咖啡店,半年後,因虧損只得關門歇業。

  創業失敗的盧啟輝沒有氣餒,決定重啟爐灶賣包子。“要從包子‘蛋糕’中分一塊,必須得創新,推出符合現代人健康飲食的新型包點。”於是,盧啟輝與清華大學·英紐林腸道菌群與代謝健康研究中心合作,開始了果蔬包點的研發。

  果蔬包子換來市場認可

  為改變傳統包點原材料單一、油脂偏重、營養欠均衡的現狀,盧啟輝嘗試將傳統包點工藝與現代果蔬原粉相結合,搭配出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粗纖維+適量脂肪組成的健康、合理的膳食結構。盧啟輝表示,自己是農村伢子,對於農村有特色的情節,在包子裡他創新性地融入蔬菜瓜果粉進行深加工,推出全國首款果蔬包點。

  “每推出一款新包點,我們就請一批人品嚐,如果還有一個人說口感不好或不認可,我們就進行重新配比。”盧啟輝在1年的不斷嘗試中越來越充滿信心,直到今年5月,名為御鳳凰的果蔬包點最終以其良好的口感和觀感,一致被各品嚐者得到認可並叫好,這些彩色包點的銷售悄然呈火爆之勢。

  一年的潛心蟄伏,讓盧啟輝領略到了創業過程之艱辛,但他對自己的選擇從來都不覺得後悔。“與安逸的生活相比,我更願意去嘗試挑戰,如果不試一試,也許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極限。”

  今年5月,盧啟輝與清華大學共同開發的果蔬包點“出籠”。為改變傳統包點原材料單一、油脂偏重、營養欠均衡的現狀,果蔬包點將傳統包點工藝與現代果蔬原粉和益生元相結合,以此調節腸胃、降低熱量。

  如今,共有13名食品、營銷、網路等專業畢業的90後大學生參與到了他的創業團隊賣包子。盧啟輝告訴記者,僅麓谷果蔬包子店平均每天就可賣出3000多個包子,單日營業額達到4500多元。“到9月底,果蔬包子連鎖店在全國開了20多家,計劃未來三年在全國開設2000家連鎖加盟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