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養兔故事

  創業的人在春天裡容易陶醉,迷失方向,創業者要敢於在夏天烈日下赤膊上陣,在秋天面對成功碩果,創業者要立刻著手下一輪播種,遇到冬。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

  1:大學生畢業後回農村創業致富

  在江蘇省宜興市楊巷鎮金紫村綠色生態養兔場裡,有三樣東西特別惹眼:一是兔舍專用空調;二是南方人不敢引種的國際優質草料“紫花苜蓿”;三是特意囤積的1000公斤兔毛。這三樣東西體現了一位投資高效農業的大學畢業生不同於普通養殖戶的思路。

  這位投資者名叫張浩,是出身農門的大學畢業生,學的是機械維修專業。憑此技術特長,他在創業中積累了幾十萬元資金。張浩於2004年投資辦生態養兔場,發展高效農業,目前長毛兔存欄量達2000多頭。

  別以為張浩是半路出家的外行,到他的養兔場看看,母仔同室、自助式飲水器、兔舍專用空調……很多設施都是小打小鬧的養兔戶沒見過的。張浩肯學技術,從不困在老經驗上睡大覺,時不時要搞個發明創新。夏季給兔舍降溫是養兔最大的難題,用傳統風機降溫,效果不好;用普通空調,造成空氣混濁害處更大。張浩便利用曾經參與開發北方加溼型空調的技術經驗,開發出了這一兔舍空調裝置,不但讓兔舍達到最佳溫度,還能保持空氣通暢。前幾天,一位溧陽的養兔能手還趕來訂購了一套兔舍空調裝置。

  張浩的養兔場四面環水、碧草如茵,邊上還種了果樹、吊瓜,今年夏天還要在兔舍間搭上絲瓜架,這種立體化佈局透露出他發展生態觀光農業的思路。張浩大膽引種了一般只能在乾旱地帶生長的印度“紫花苜蓿草”,這種草蛋白質含量非常高,是國際公認最具養兔價值的生態飼料,不僅降低了20%的成本,還提高了兔子的出毛量。今春,很多養殖戶都來跟他要草籽種草,改善小兔子的“伙食”。

  普通的養殖戶只曉得埋頭養兔,剪兔毛給販子,卻不曉得抬頭看“天”。而張浩善於捕捉和利用資訊。宜興的長毛兔行業一直缺乏經紀人,兔毛都由安徽人收購,有時價格壓得太低,氣得養兔戶殺兔子。張浩偏不願給兔毛販子牽著鼻子走。去年兔毛價錢不理想,他上網一查,專家預測兔毛價2007年上揚。於是,他家裡的1000公斤兔毛被存起來等“牛市”來了再賣。“養兔子哪能不研究市場趨勢?有個河北人兔毛存了4年多掙9萬元。”上網蒐集“市場情報”是張浩必做的功課,從國內外兔毛價、兔毛深加工產品的市場前景,到楊巷鎮有多少長毛兔,年產量多少……張浩心裡都有一本賬。最近,他還寫了份發展萬頭兔場綠色生態基地的調研報告。張浩的父親也是養兔行家,他高興地跟鎮上的養殖戶說,發展高效農業就得靠有知識的年輕人來帶動。

  2:80後女大學生創業養兔

  邢翠翠,一個文弱的80後女大學生,2007年大學畢業後,在上海找了一家外企工作,但兩年後,她瞞著家裡,毅然辭去優越工作,一個人從上海來到安徽潛山縣黃鋪鎮鮑嶺村,開始自己的養兔生涯。

  一人創業“拖”來爸媽

  黃鋪鎮是311地質隊的老隊部所在地,邢翠翠小時候就隨父母生活在這裡,愛上了鄉間的田園花木,回來發展養殖種植業一直是她的情結所在。

  2009年4月,邢翠翠帶著自己的夢想,和十幾位大學同學,來到鮑嶺村開始籌建養兔場。一切都是從零開始,修道路、建兔舍、接水電。 “為了節省資金,我還當起了泥瓦匠和水電工,有好幾個月,我只是就著礦泉水吃方便麵。 ”攤子才剛剛鋪開,同學們都受不了這份苦,紛紛離開,只剩下她一個人咬牙堅持。

  到年底,翠翠帶來的資金用完了,還有一些欠款需要支付,兔場陷入困境。當父母從上海趕到這裡,才知道女兒所做的一切,“他們想阻止也來不及了,”翠翠半開玩笑地說,“可能是我的決心和毅力感動了父母,他們原本要帶我回去的想法,變成了一起來支援我創業。 ”為此,父親在單位辦理了內退手續,媽媽也辭掉了在上海的工作。***合肥家居網***

  寵物兔已入合肥市場

  “兔子一天只吃兩頓,而且疾病少,比較好養”,說起兔子來,翠翠頭頭是道,“我的兔場裡,以肉兔為主,品種有獺兔、比利時野兔、紐西蘭野兔等,還有少部分名貴可愛的寵物兔。 ”

  兔場走上正軌後,翠翠全面負責兔場的生產經營和營養防疫等技術工作,父親主要負責後備種兔房和商品兔房,每天給兔子餵食、喂水、打掃兔舍、檢查兔子健康情況等。媽媽負責種兔繁育房的管理,除了搞好衛生和營養,還要為兔子接生。在繁育高峰期,他們曾四天沒日沒夜地守在繁育房。

  說起銷售渠道,翠翠說,由於科學餵養,他們的兔產品皮毛、肉質都是上品,除了向食品加工廠和酒店直接配貨外,他們還準備將兔肉加工成熟食後銷往大城市,“估計合肥人最快也要到明年,才能吃到兔肉深加工的產品。 ”翠翠說,“但目前我們養殖的寵物兔,已在合肥市場銷售了,很受青睞。 ”翠翠驕傲地說。

  3:女大學生回鄉養兔當兔王

  “農民自主創業之星”、“農村青年創業獎”、“市級龍頭企業”……在“養兔大戶”李豔簡易的辦公室的牆上,張貼著數十種由省、合肥市及蜀山區頒發的榮譽獎狀。 “學校老師告訴我,女孩子要自立自強! ”李豔說,在2002年進入合肥炮兵學院開始智慧控制專業學習時起,就認定中國農業大有作為。2005年12月,經常關注農業資訊的李豔被央視7套《致富經》欄目的一個介紹養獺兔節目深深吸引。於是,李豔放棄了原本可以成為白領階層的機會,在父母的支援下,毅然選擇了回南崗鄉創業。

  鋤草、平整土地、搭建兔舍、修建兔籠……2006年夏天,頂著炎炎烈日,剛走出校門的李豔,在一片雜草叢生的荒草地上,開始了人生的“起跳”。為節省開支,幾乎所有的活都由她一個人來幹。給記者帶路的蜀山區創業服務中心的負責人介紹,李豔起步創業時條件十分艱苦,沒資金蓋兔舍,兔子繁殖多了時,就“人畜共住一間房,人畜共用一杯水”。 “這孩子有毛病,腦子進水了。 ”面對村民和同學的不理解甚至嘲諷,李豔報以微笑。

  一張20多年前的簡易木板單人床,一個破舊立櫃,一塊粗布做窗簾,一臺舊電風扇,房間堆滿養兔裝置、兔藥……很難想像,這就是李豔的“臥室”。在李豔“臥室”的東邊,是一排李豔親手蓋起來的兔舍。在2號兔舍的西頭,記者發現一個狹小空間放著一張破舊辦公桌。“還有人在這種難聞的氣味裡值班嗎?”見記者十分疑惑,李豔很靦腆:“剛開始半年,為了近距離觀察和照顧兔子,我就在這裡住。”心酸的場景,讓記者讀懂了李豔的艱辛和執著。令人欣喜的是,李豔的努力帶來了初步的成功:目前兔舍7幢,兔籠6000個,發展養殖戶500餘戶,基地8處,中玉獺兔品牌開始揚名。如今熟悉和信賴李豔的人,都給了她一個貼切的評價:李豔完成了從大學生到“嫦娥兔王”的轉型。

  晚上10點,秋雨愈下愈大,李豔手機仍響個不停。 “現在諮詢的農戶很多,剛才就是滁州一位養兔大學生打來的。 ”李豔自信地告訴記者,為了解答500多農戶養兔中的難題,她經常通過手機、彩信和視訊等方式與農戶交流,解答農戶疑難問題。 “今後我想在延伸產業鏈的基礎上,走獺兔深加工的路子,希望更多的人蔘與進來。 ”李豔一邊撫摸籠中的兔子,一邊告訴記者,她希望對大學生創業扶持的力度能再大點,讓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創業行列。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