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大學生創業成功故事

  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勇於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大學生創業成功故事,歡迎閱讀!

  大學生創業成功故事精選

  在校大學生也能發現賺錢商機,當很多大學生忙著找工作,忙著休閒玩樂的時候,餘大海卻做起了餐飲店的生意,成了名副其實的餐飲店老闆。昨天中午11點,撥通餘大海的電話時,那一頭的他說自己正忙著送外賣。一直到了下午2點多,餘大海才回電,說每天中午11點到2點,都是送外賣的高峰期,餘大海,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07級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同時,還是一家剛開業不到一週的“宅時代”外賣店的老闆。現在,在東方學院的生活區裡,經常可以看到一群身穿印有“宅時代”統一工作服的人在忙著送餐,而“宅時代”已成為學生間流行的

  做校內外賣大三男孩看好賺錢商機一個新名詞。

  兼職送外賣時發現了商機

  現在讀大三的餘大海說,在讀大二時,他就曾經做兼職送過外賣,“那時候送的外賣特別多,為了方便,我就把自己的行李箱找了出來,把外賣放在裡面,拖著走。”由於外賣店大多離學校遠,即使通過外賣車,送到學校也要一段時間。而餘大海就是等外賣車到學校後,去取外賣,再根據地址挨個寢室送過去。

  “每次,外賣車一到,就會有很多學生過來問,能不能順便多送幾份。”餘大海說,就是那時,他突然想到,“外賣市場這麼大,為什麼不自己試試呢?”“大三大四的學生,課都比較少,很多人都愛呆在寢室裡不願意出門,做‘宅男宅女’,所以,我就將外賣店取名‘宅時代’。”餘大海說,他希望這個名字能讓“宅男宅女”們覺得親切。

  外賣直接從廚房送往寢室

  瞅準商機後,餘大海就開始認真計劃這家外賣店,“我們的店,沒有店面,只有廚房,把外賣從廚房直接送到寢室門口,沒有店鋪式經營,可以大大節約經營成本。”目前,外賣店的全體員工,除了餘大海這個小老闆,還有一個廚師、一個配菜工、一個洗菜阿姨,還有尚未固定數目的送餐員。

  “我們每天的菜色都不一樣,固定在四葷六素,價格和附近餐館差不多,1葷2素是7塊錢。”餘大海說,昨天的四葷六素賣得都挺好,紅燒帶魚、紅燒翅尖、油豆腐炒肉、油爆蝦、醬爆茄子、番茄炒蛋、青椒土豆絲、炒青菜、炒綠豆芽、炒花菜,10個菜一個都沒剩下。

  “每天早上6點半,我一定會起床。”餘大海說,他總是一早就到學校門口租的房子,也就是外賣店的廚房“盯”著,等菜送到了,一一檢查斤兩有沒有差錯;等洗菜阿姨到了,還得動手幫忙洗洗菜,“一般9點多就開始準備午飯,到11點,就迎來外賣的高峰期了。”餘大海說,自從開業,外賣店每天生意都挺忙,每天只有下午2點到3點那一個小時可以休息一會。

  外賣店送餐員都是本校學生

  “外賣,最重要的是方便、快捷。”為了突出這個特點,餘大海開拓了多種訂餐渠道,電話、簡訊、校內網、QQ,所有學生常用的***,都可以直接訂餐。“只要撥打訂餐電話,或者在網站上輕輕一點,我們就會第一時間把飯菜送過去。”餘大海說,為了加快送餐速度,所有送餐員都是本校學生,對送餐線路都瞭如指掌。07級東方資訊班學生姚宇傑就體驗過一次“神速”外賣,“頂多就5分鐘時間,外賣就送到門口了!”“送餐及時準確就是我們的經營宗旨。”餘大海覺得,只有送餐及時,才能體現外賣的優點,才能留住顧客的心。

  第一撥客人是輔導員老師

  “我的第一撥客人,是學校裡的輔導員老師。”餘大海說,開業第一天,他把“宅時代”的快餐直接送到了在生活區值班的輔導員老師們的寢室門口,“讓老師試吃,聽聽老師們的意見,如果老師放心,學生們也才會放心。”這一做法,得到了輔導員老師們不少褒獎,東方學院輔導員老師胡卓文覺得,“宅時代”的經營方式是對原有校園周邊外賣的一次創新,而且學生創業,更值得支援。

  “幹了一週,最感動的還是身邊同學們的鼓勵。”餘大海說,有幾次送外賣,送到了同班同學的寢室,他自己還有點兒不好意思,可同學們反倒都很佩服他,還不住地鼓勵他要好好努力,說以後做他的長期客戶。“我想把外賣店好好做下去,不單單是為了賺錢,更為了以後創業積累經驗。”餘大海覺得,在這次創業過程中,他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快樂,而這是課堂上學不到的。


  大學生創業成功故事精選

  人物簡介:

  王宇,河北廊坊人,出身窮困,北漂一族。由一個小小的燒烤攤,到自己發明創造無煙燒烤工具,使燒烤成為中華名小吃;先後獲得“中國十大最佳創業專案獎”、“創業帶動就業首選推薦專案”等榮譽稱號。

  5000塊的小本錢

  億萬富翁的“燒烤人生”三十多年前,河北廊坊一個普通農家傳來了一聲嬰兒的啼哭,改革開放之前的這個村莊,在廊坊窮得不能再窮。孩子有了,本是樂事,但苦了父母。家裡經濟條件差,這個孩子註定要過一個“寒酸”的童年。那個時代,美女找物件的標準不是帥哥而是知識分子,於是考上大學走出村子,成為他“寒酸”童年中唯一的夢想。在那個年代“寒酸”的童年不足為奇,但村裡出了大學生,在當時可是個新聞,村裡人都說:“這小子,有出息,將來一定能給家裡帶回一個城裡的漂亮媳婦。”這個被鄉親們給予“漂亮媳婦”厚望的人便是王宇。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還真是應了這句話,大學生活,王宇的世界只有兩個,一個是學習,一個是打工,卻從來沒想過“漂亮媳婦”的事。打工可以掙錢,少讓家裡操心,是王宇那個時候的唯一想法。大學的打工生活,是一本有益的書,王宇在裡面學到了知識,嚐到了樂趣。每每晚上睡不著覺時,王宇就靜靜地思考,與其給別人打工,何不為自己打工?這種想法慢慢地開始深入骨髓,在無數個寂靜的夜晚裡一點點地匯成了力量。

  畢業後,當身邊的同學都爭先恐後地落實工作單位,搶著爭著去找“鐵飯碗”的時候,這位一直靠打工維持生活的窮學生卻硬是借了5000塊,在廊坊開了一個做燒烤生意的小飯店。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份職業。可就連他自己都沒想到,這輩子幹的第一件事,好似命中註定似的打開了自己的“燒烤人生”。

  5000塊錢放到現在或許只是一頓飯錢,對於當時的王宇來說,這可是個“捨命”的數字。為什麼這麼講?細想便知,一個窮學生渾身上下能有幾根釘?這是一場小小的賭博,如果掙了錢算是老天開眼,萬一賠了,那乾脆就把自己賣給人家,當牛做馬連本帶利來償還。

  王宇很幸運。因為有學校打工的經驗,善於經營的王宇把燒烤店的爐火燒得很旺,在這堆炭火裡燒出的錢也讓這個窮學生髮蒙了,一個月賺1萬!這位毛頭小夥子的內心深處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沒事偷著樂”。當時的燒烤店那叫一個紅火,而這個燒烤店的小老闆更是春風得意,所謂“人滿堂,爐火旺”,這位從大學裡走出來的燒烤老闆,也成為當地非常有名的燒烤師傅。於是“煙熏火燎的日子”成為家常便飯,平日裡烤肉烤得流油,燒烤的鐵釺天天在手裡翻雲覆雨,燒烤店裡每天的錢也流水不斷。夜深人靜睡不著的時候,王宇也會想起當初上大學時鄉親們對自己的期望,那個“城裡的漂亮媳婦”距離自己該不遠了吧!

  我在北京要飯吃

  然而好景不長。後來這個小店在廊坊市政規劃中被列為廣場建設用地,“拆遷”兩個大字寫在了自己燒烤店牌子的旁邊,從此燒烤臺的爐火再也沒有點燃過。之後兩三個月的時間裡,一直沒找到繼續開店的地點,王宇人生中的第一次“燒烤”也就此終結。

  燒烤店的終結,對王宇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突然之間自己找不到家了,再去幹什麼?只要一閉上眼睛,王宇就感覺自己還在滾燙的炭火中徘徊,這段記憶太深刻了,太難以釋懷。夢醒之後,王宇內心的炭火卻燒得更旺,他像一隻蒼蠅四處亂撞,跑遍了廊坊的大街小巷,找工作,到處面試。

  不久後,一家廣告公司把這位曾經燒烤名噪一時的燒烤老闆留了下來。這家廣告公司主要負責戶外廣告的銷售。王宇在這家公司做了一年多,業績雖然不錯,但因為廊坊消費水平有限,即使業績不錯,收入也不是很高。

  這位來自農村的孩子,內心中卻時刻承載著大夢想。廊坊距離首都北京開車只需幾個小時,工作中的王宇經常會收到來自北京的資訊,於是慢慢的對那個城市產生了一種嚮往。想去,畢竟不熟悉,內心尚存一絲恐懼,難道自己真的去做“北漂一族”?終於決定:去幹!幹好了,咱找個“京城的媳婦”!一個簡單的想法,鑄就了一個人生的抉擇,就為這,王宇拿著手頭僅剩的8000塊錢,一路向北,闖京城!

  因為做過廣告業務,王宇在北京同樣找了一家廣告公司留下來。京城的生活很不適應,工作節奏快,消費水平高,他在廊坊攢下的那點錢在這個精彩的大城市裡,就像幾個芝麻粒,沒幾個月就花得一乾二淨。錢花完了,工作並沒有起色,最後居然淪落到了到處找朋友借錢過日子的地步。最困難的時候是張三100,李四100……最後連自己都不知道借了多少人,借了多少錢,等別人要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還欠著別人的錢。這段日子,王宇說:“我在首都要飯吃。”

  京城要飯的日子持續了半年多,情況稍微有些好轉,慢慢的可以填飽肚子了。而那股子燒炭的熱情又開始死灰復燃,又有了創業的想法。這個想法相當大膽,在京城人事不懂的毛頭小夥想自己做生意,當時很多人只送他一句話:“幹這事,相當於自殺,這種不理性的行為相當於吃老鼠藥”。但老鼠藥的毒性在炭火激情面前不值一提,王宇和朋友最終決定,共同出資成立一家廣告公司,自己做老闆。

  但這次迎接王宇的又是一次打擊,而這種打擊不是因為生意不好,而是因為生意太好。公司當月投資,當月贏利,用了不到5個月,淨賺40多萬。突然有一天,王宇的合夥人竟然拿著公司的檔案、錢和各種公章消失了!

  燒烤的激情

  經歷了這次事件以後,王宇內心中對過去那段燒烤人生的懷念越來越濃了。一次去廣州出差,他與“燒烤”真正地續下了緣分。廣州的夜晚熱鬧非凡,晚上和朋友一起吃飯,精明的王宇沒對所吃的食物打起興趣,而對旁邊一家燒烤店中的燒烤爐產生了興趣。他發現這種燃氣燒烤爐子雖然笨重,但是燒烤時居然沒有一點油煙,這和王宇過去在廊坊的燒烤店的那種煙熏火燎真是天壤之別。恍惚間這位曾經的燒烤老闆看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商機。無煙燒烤明顯優良於傳統燒烤,如果能把這個產品拿來重新設計,使之變成輕巧、靈便的燒烤工具,再打造新概念推廣上市的話,那市場大得連自己都不敢想,到那個時候,全國到處都是無煙燒烤的裝置,不但掙錢,對環境也是一大貢獻。於是在廣州的那家無煙燒烤店,王宇狠狠吃了一頓,那種味道到現在他依然能在記憶中找到。

  回到北京後,王宇開始琢磨燒烤的爐子,整天叮叮噹噹,打造著自己的燒烤夢想,模型做了不知多少個,圖紙不知畫了多少張,終於,一個既輕便又實用的無煙燒烤小吃車誕生了。

  從那一年開始,這個燒烤小產品成就了王宇張狂的燒烤夢想。為產品投放廣告,一開始去談的時候開的是破得不能再破的羚羊車,開到目的地第一件事情,不是談業務而是去修車。兩年後,羚羊換成了上百萬的奧迪,而這個燒烤小吃車,兩年間竟然賣出了兩億的利潤。

  王宇說自己“彷彿是和燒烤有緣”,而他對“燒烤”兩個字也有著獨到的解釋:有形的燒烤,是一種職業;而人生更重要的是要經歷無形的燒烤,誰都越不過這個坎,只有在無形的燒烤中磨鍊、堅持才會脫胎換骨,就像烤肉,爐火越旺,味道才會越香……

  自此,一個對燒烤懷有莫名激情的王宇真正開始了自己的“燒烤”人生。

  如今,王宇的燒烤已經在2007年獲得“中華名小吃”稱號,同時他還是中國燒烤行業協會的會員。他的無煙燒烤裝置集燒烤、麻辣燙、鐵板燒為一身,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他自己發明的中藥燒烤,夏天吃了不上火,還具有保健、凝神、靜氣的神奇功效;他還發明瞭啤酒燒烤,完全中和了羊肉的腥味,這兩項發明創新目前已經獲得國家專利受理證書。

  王宇,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目前已經在全國開了近3萬家燒烤店,從燒烤小老闆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