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寓言故事和道理

  寓言故事是揭示道理的,也是能展示哲理的。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篇,希望大家喜歡。

  篇1:戴甕帽的傻子

  樑朝時候有一家人家,一屋都是痴傻。有一天,父親把兒子叫來說:

  “你給我到集市上去買一頂帽子回來。我聽別人說,帽子是套在頭上的,要能裝得下腦袋才行。你上集市去一定要找那樣的帽子才能買。”

  兒子按父親的吩咐到集市上買帽子,他到處找,找到一個別人說是賣帽子的地方。掌櫃拿出一頂黑色的綢帽給他,那帽子是疊著的沒有開啟,這個傻兒子看了半天也沒找到能套下腦袋的地方,他放下綢帽就走了。接著,他又走了好多店鋪,找了一整天也沒見到他所想要的帽子。在他準備回家的時候,他忽然看到一個賣甕的小店,裡面擺放著一個個大口的甕子,甕子是空的,正好可以容得下人的腦袋。他想,這大概就是帽子了,於是他把甕買回了家。

  他的父親也以為這就是帽子,將甕拿起來往頭上一戴,便連臉和脖子都套進去了,結果什麼也看不見。這個傻父親每次戴著“甕帽”外出,鼻子在裡面就被磨得生疼,而且被堵得氣都很難出,憋得心裡慌。然而,他以為帽子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他還是常常忍痛戴著它出去。久而久之,鼻子磨破了皮,生了瘡,脖頸處也被磨得長了厚厚的繭。到這種地步,他還是不願意把這“帽子”摘下來。只不過,從此以後,他每次戴上帽子就疼痛難忍,於是只好戴著帽子坐在家裡,而不敢出外行走了。

  寓言道理

  戴帽子本來是為了使人更舒服一些,連這樣起碼的、簡單的道理都想不到,寧肯吃虧、忍痛也不肯向他人請教一下,當然只有吃虧到底。這也是那些既無頭腦又執迷不悟的傻瓜的必然結果。

  篇2:吃肉與智慧

  有兩個蠢人,總是抱怨自己沒有智慧,對那些有智慧的人又總是不服氣。

  這一天,這兩個人碰到一起了。其中一個對另一個說:“哎,我說老兄,我們同那些公卿大夫一樣,都是人,都稟承了天、地、人三才的賜予,為什麼他們就該有智慧,而我們就沒有呢?”

  另一個人說:“我發現了一個訣竅,那些公卿大夫,他們天天吃肉,所以有智慧;而我們呢,每天盡吃些糙米粗糠,所以我們就缺少智慧呀!”

  聽他這麼一說,第一個人高興起來,他說:“照你說的,我們也吃肉看看。正好我把米賣了得了幾千錢,我們把錢拿去買肉來天天吃,不就也可以有智慧了嗎?”

  於是這兩個人回家吃了半個月的肉,幾乎把可以吃一年的糧食全換成肉吃了。

  這次,這兩個人又碰到一起了。一見面,其中一個對另一個說:“老兄,自從吃肉以後,我忽然感覺我心竅都開了,心志清醒,頭腦聰明開通,想什麼問題都清楚明白,看什麼事情都有智慧。”

  另一個人說,“老弟說的對極了,我吃了肉以後,明白了許多道理。比方說,我原來總想不通,為什麼人的腳板要向前伸出而不往後伸出呢?現在我才懂了,人的腳板向前伸出,走起路來甚是方便;如果往後伸出,走在路上,豈不要被跟上來的人踩著嗎?”

  第一個人聽後滿口稱是,他說:“老兄高見,誰說不是這樣呢?我也發現了一個深奧的學問。你看,人的鼻孔向下長而不向上長,這裡就有學問。向下長很安全,如果向上長,遇到下雨,那雨水不是都灌進鼻孔裡去了嗎?”

  兩個人洋洋得意地互相談論、讚頌著各自的“新發現”和吃肉後的智慧。

  寓言道理

  其實,與其說這兩個人吃肉後變得聰明瞭,還不如說他們變得越來越愚蠢了,因為原本智慧與吃肉就不存在什麼因果關係。智慧只有從學習和實踐中才能獲得。

  篇3:許綰的智慧

  魏王決定建造一座很高很高的臺閣,它的高度恰好是天與地之間距離的一半,並將這座高臺起名叫“中天台”。很多人知道魏王這個決定後,都覺得很荒唐,於是紛紛前來勸阻魏王。魏王感到非常生氣,他傳下命令說:“誰要再來反對我的決定,一律殺頭!”這樣,大家都不敢再說什麼了,只是在心裡著急。

  一天,有個叫許綰***wan***的人揹著筐,拿著鐵鍬到王宮來求見魏王。他對魏王說:“聽說大王要建一座‘中天台’,我願前來助大王一臂之力。”

  見到這個前來幫助建造高臺的第一人,魏王感到很高興。魏王問他:“你有什麼力量能夠幫助我呢?”

  許綰說:“我沒什麼了不起的力量,我只是能幫助大王您商量建臺的計劃。”

  魏王連忙高興地問他說:“你有什麼高見?快講來我聽。”

  許綰不慌不忙地說:“大王您在建造高臺之前,先得發動大規模的戰爭。”

  魏王很不理解地說:“你這是什麼意思?”

  許綰說:“請大王聽我分析。我聽說天地間相距15000裡,中天台的高度是它的一半,那就是7500裡,要建7500裡高的臺,那麼臺基就得方圓8000裡。現在拿出大王的全部土地,也遠遠不夠做臺基的。古時堯、舜建立的諸侯國,土地一共才方圓5000裡。大王要建中天台,首先就得出兵討伐各諸侯國,將各諸侯國的土地全部佔領。這還不夠,還得再去攻打四面邊遠的國家,得到方圓8000裡的土地之後,才算湊齊了做臺基的土地。另外,造臺所需的材料、人力,造臺的人需要吃的糧食,這些都要以億萬為單位才能計算;同時,在方圓8000裡以外的土地上,才能種莊稼,要供應數目龐大的建臺人吃飯,不知道還得要多大的土地才夠用呢。所有這些,都必須先準備好了,才能動工造高臺。所以,您應該先去大規模地打仗。”

  許綰說到這裡,魏王目瞪口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後來,魏王當然是放棄了造中天台的想法。

  寓言道理

  許綰勸說魏王,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使魏王明白自己所要建的“中天台”只不過是毫無客觀基礎的盲目蠻幹,它當然不可能實現。

  
猜你喜歡:

1.有道理的寓言故事

2.簡短哲理寓言故事

3.有人生哲理的勵志寓言故事及寓意

4.中國寓言故事有道理

5.寓言故事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