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養花的散文

  養花的生活,恣意,平和。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一:養花的生活

  我喜歡養花,我在養花,但又基本不養花。

  從小就喜歡一些花花草草,可以親近自然的東西,都讓我感到舒適,安靜的看它們,可以呆上一整個下午,身心出奇的放鬆,就像自己融進了空氣,不急著逃離。漸漸地,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位置也在不斷地轉移,自己感覺距離它們越來越遠了,心也變得越來越浮躁,無法安靜的跳動。好在,於一個下班的傍晚,不經意瞥見了路邊攤位那驚人的一叢豔麗,心動了,自然而然的買了兩盆,從此便開始了我不時的光顧與渴求。

  我買的大多都是綠植,很少買嬌豔的花,這就是我上面說基本不養花的一個原因,因為對於容易感傷的我來說,花謝的一刻真的讓我抓狂,而且開花的一般都不好養,這裡就牽扯到了我不養花的另一個原因:我很笨!我一般只會澆水、澆水、再澆水,頂多再換個土,別的真不會了。還有,我比較懶,恨不能讓花自生自滅,連水都不用我澆才好,所以,好吧,我基本不養花!

  雖然以上的幾個原因限制了我的養花能力,讓我不會有太大的“成就”,但好在我的小夥伴們大多很頑強,淘汰了少數,剩下的基本都肆意的伸展著。經歷過前幾次的見證枯萎與死亡,我也多少摸到點套路,比如什麼花好養,什麼時候該澆水,或者晒晒太陽,直接讓花的成活率一路飛昇。而且通過養花,我也發現了一些生活上的簡單哲理,好吧,自賣自誇,誰叫上天給了我一個懶惰的肉體,卻給了我一顆好動的心呢。

  首先說一下我養死的第一盆吧,因為第一次看著自己的“花”枯萎,那種無奈,至今記憶猶新。那是一盆搖錢樹,買之前我反覆的問過,到底好不好養,我可不想買回去兩天就死翹翹了,賣花的告訴我,“基本不用澆水,怕爛根,靠自己吸收空氣裡的水分就可以了”,聽得我是一百個放心。買回去前幾天也確實如此,很青翠,可不知是我屋裡太乾燥,還是我澆水確實太少,導致一週後小樹急速的枯萎,全面的泛黃,我慌忙的補救,澆水、施肥,終是於事無補,它就這樣無奈地走了,似是不甘心,枯死後它的葉子仍然沒有脫落,稍微帶點金黃,反倒定格成了藝術品,多了一些歲月感,直到現在我仍沒有動那個花盆,雖然葉子幾乎落盡,但仍無法掩蓋它的滄桑氣質,好吧,也有部分是我不忍。這次之後我瞭解了,千萬不要被圈在一個框裡,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行動,不然可能會面臨突然的失敗,就像我那搖錢樹的突然離世,挽救都來不及啊;還有就是,要美就一直美下去,哪怕死後也要美成一道風景!哇,後面這句感覺太勵志了,都快被自己感動了。

  第二種就是我的富貴竹了,這可能是最常見的家養綠植了吧,直接插在水裡,放幾枚鏽釘,就可以看它綠成一片茂盛了。可是,這是別人家的,不知咋回事,我家的貌似都不能以常理度之,兩週不生根,葉片不停的泛黃,看的我是心急如焚,不停查資料,多晒太陽,加營養液,並詢問隔壁鄰居,到頭來還是不能扭轉局面,只能就這樣乾乾地看著它步我那搖錢樹的後塵,最後終於死了心,但因一直沒有新的替換它,就擱在那裡沒管,可誰知一週後,收拾屋子想要扔掉它時,竟奇蹟般的發現它生根了,而且新葉子透著綠意,甚有生機,它是在逗我嗎!後來反覆思考原因,得出一個結論:剛買來時沒生根,吸收的養分少,供不起那麼多老葉子,所以很多枯黃,它們這是在犧牲自己以保新生的希望,為將來的強大爭取機會。而且,這件事讓我感覺到了,要相信你的朋友,不要輕易放棄,他們遠比你想的堅強。怎麼說這句話時,突然有種世界無限光明的感覺!好吧,我就愛讓這些正能量的陽光照遍我身上的每一個毛孔,讓自己充滿無限動力,呵呵。

  我還養了蘆薈和金鑽,它們簡直就是不死小強,每次土都乾透了,我才猛地澆一次水,可它們從來都沒有表現出什麼異樣,不羈地任性生長,這始終是我的一個心理安慰,真的是懷著莫大的敬意。看到它們不禁想到了一些人,他們不管到哪裡,都能頑強的適應環境,漸漸活成一種勃勃生機。看著它們,心裡悄然地快意。

  還有一些其他的,現在都長成了各自應該長成的樣子,好看的很。而且最近又買了幾盆多肉,正小心的呵護中。每天看著它們一點點抽出新芽,並不斷壯大,簡直是一種精神享受。

  養花的生活,恣意,平和;心歸於自然,自然融入我心。

  看的是一種美麗,想的是一種希冀,感覺的是一種喜悅,得到的是一種安心!

  二:用心養花是一種心情

  花是什麼?花是一種氛圍、一種心情,更是一種情趣。雪白的茉莉如珠似雪,花香令人忘憂;梔子花如同碎金,暗香浮動的時候,甜蜜又溫馨;“傲骨梅無仰面花”,此言真的不虛,臘梅花一朵朵如同金色的玉雕成的,玲瓏、剔透,又有玉的質感,其香透徹肺腑,直沁入骨;水仙花開的時候,正是寒殘的新春。花同人一樣在季節裡輪迴,季節也在花上留痕。

  喜歡養花,並非為了追逐時尚,而是與生俱來的。最早喜歡的是文竹,栽在一個別致的花盆裡,擺到桌子一角,讀書之餘兩眼享受著它的飄逸感,別有一番滋味。曾經讀過“庭栽棲鳳竹,池養化龍魚”的句子,可藉以喻為真實寫照。現時下,東南西北花木薈萃,奼紫嫣紅姿色萬千。花木作為一種觀賞性、裝點性極強的物種,倍受世人推崇,也已走入千家萬戶。

  喜歡養花的人也大多情趣相近,他們大都溫和、恬靜、淡泊、愉悅,他們給花以盡心的照拂,花也同樣滋潤著他們的身心,在每一個平淡的季節裡,帶給他們的都是不平淡的溫馨與喜悅,以別人無法聽懂的語言,讓他們獨自去傾聽心靈的聲音。孤獨到極點,卻又喧鬧到了極致,最終成了一種平靜的愉悅,獨自在心靈裡無言可以訴說,如同雲捲雲舒,恰似花開花落。清代的曾國藩曾經說過這的一句話:花草和主人的氣數一致,花草繁茂旺盛,必主興旺之家。這句話聽起來固然似乎有些唯心,但是細想起來卻有不盡謬然。設想一下:一個人,每天見到自己養的花草葳蕤生長的那種心情,又怎麼能夠和一睜開眼就看到花草零落萎敗的心情同日而語呢?!花草樹木同主人的氣數即使沒有多大的關聯,但對人影響,也應該是有的,該是對人的情緒起著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吧?所以,把花養好,是每一個愛養花的人的最大的心願,在這種心願之下,他會向別人虛心請教,自己再細心摸索,辛辛勤勤、盡心盡力、耐心細緻,先花之寒而寒,後花之暖而暖,付出的是體力上的辛苦,收穫的卻是心靈上的愉悅與滿足。

  養花重在愛花,愛花貴在用心。有的人養花用於裝點,卻全然不識花之習性、不諳養花之道,或過度澆水,或疏於呵護,或不懂欣賞,殊不知這花乃靈性之物,與“美人嫵媚但乏欣賞者”同。有的人養花為了涵養心境,一擺一弄,都是在與花私語,兩心溝通。如是,這花也就愈加成了養花人的心境了。

  話說到此,不免牽強之嫌。但總認為,養花是個過程,重在養、貴在賞,而花的枯榮如同人的心緒變幻,總是需要呵護、調理的。箇中道理,宛若書籍不是用來擺顯的,而是用來讀的。

  三:種花養性

  花通人性的,一種花草,除了他本身的特性,也有和人一樣的生命。梅花凌寒而開,天生傲骨,不媚不俗,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預示它崇高的品質。牡丹富貴,花枝璀璨,是天生麗質,名門豪舍,多植此花。蘭花清香,清雅淡致,是為君子之氣質。更有那些獨自生長在山野荒郊的野草雜花,不爭春,不顯眾卻也點綴世界,繁花似錦,妝點美麗。

  花是美的象徵。朗朗世界,有花的點綴,才美麗多姿。花開四季,四季有花。春催桃李,杏花為首 。那是花的海洋,美的世界;夏季雨潤,繁花盛開,最美蘭花,清新淡雅;蓮池荷花,承恩雨露,出淤泥而不染,高貴清麗;野地牽牛花,攀援疊爬;油菜花開,金黃燦爛,那是花的海洋美哉壯觀。秋來桂花飄香,香飄四溢。九月重陽,菊花簇擁,古有;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就是描寫菊花的。到了冬季,萬物凋零,四處荒涼,卻有敖寒雪梅迎寒綻放。更有雪花,飄飄裝素裹,妝點世界。

  其實,我不懂花,也不養花的。不是不懂得她的美麗,而是俗事纏身,沒時間也沒心境。閒暇時坐下來,最感無事,也是無聊。朋友故人,都在為生計忙碌,難能相聚。偶爾坐在電腦前與摯友暢談,談及養花,頗感有趣,細心思之,這是很有內涵的。便想也養一枝,又無從下手,頗為好笑。

  古來文人墨客,不乏贊花之詞。但多是借花抒懷,或低落,或高亢,真正懂其內涵的,也不多。養花可以養性的,安神定心。清晨起來,睡眼朦朧,忽聞一股清香,尋香而望,神志一清,精神百倍。夜幕降臨,拖一身疲憊,推開家門,迎面一盆蘭花,清新亮麗,一身疲憊,頓感輕鬆。 養花也是快樂的,花通人性,當你煩惱的時候,花兒也會陪你靜待。當你高興的時候,他也格外豔麗,精神百倍

  養一盆花香,就是養一個心情。感覺花香,就是享受生活,人的一生有太多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唯有你靜靜的心境使人心裡舒暢快慰。養一盆花,就是養一片心靈的淨土,在紛擾的世界裡,讓心靈在逆境中昇華;養一盆花草,其實就是養人的性情,像花草一樣寧靜淡然,不管季節如何變幻,總是隨著環境的變化,漸漸適應,不懈的生長。 在忙碌的間隙,慢慢地侍弄著那些美麗的生命,就像呵護襁包中的嬰兒,使人充滿愛意,那種情感,使人迷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