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精選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經典名著中,告訴我們要為了自己的生存不懈努力,用雙手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供你參考!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篇1

  這個寒假,我閱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頗有感悟。

  這個出生在一個小康家庭的魯濱遜·克魯索,本來可以在家好好的做好自己的事業,只要努力,將來的事業一定會蒸蒸日上,但不知為何,他內心的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總是使他三番五次地外出航海,卻又一次次的遇到危險,後來他從摩爾人手裡逃出,在巴西置了莊園,我本以為他會在巴西定居,重新發展事業,可內心的一股突如其來的力量又重新迫使屢敗屢戰的他再次航海,不幸的是,這次的他仍沒有幸免於難,跟他一起出去航海的人幾乎全部喪失了生命,只剩下他一人漂到了一個荒蕪的小島上,從此開始了他28年的孤單生活。

  對於魯濱遜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獨自一人在荒島上,一開始,他沒有工具,沒有住所,沒有助手,沒有生活用品·這時的他隨時都會遇到野獸,隨時都會喪失生命!一系列的困難在他的腦海中縈繞著,但堅強的他,沒有輕易放棄,而是變得奮發起來,他開始用自己的雙手去建造住所,種麥田,制面包,造小船,燒陶器·總之,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切!這無疑是他以那堅強的意志和沉著冷靜的心理,我想,他這時早已棄屍荒野了。

  魯濱遜是個有志氣的人,他曾經說過:“我要盡全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夠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的這種思想不禁促使他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出自己的小王國。

  魯濱遜是個堅毅的人。他說:“我的脾氣是隻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絕不放手的。”他沒有助手,沒有工具,獨自一人又缺乏經驗,所以每做任何一件事,他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大量的勞力才得以完成。

  魯濱遜還是個熱愛勞動的人。他也說過:“我平生沒有使用過任何工具,然而久而久之,運用我的勞動、勤勉和發明才能,我漸漸發現,我什麼東西都可以做得出來,只要我有工具。話雖如此,即使沒有工具,我也做了許許多多的東西。”就是這樣,魯濱遜用他那雙“永不疲倦”的雙手,與困難的環境作鬥爭,改變了自己的處境,獨自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

  現在回想一下自己,唉,假如我一個人漂到小島上,一個人孤零零的,絕對會整天嚎啕大哭直到我哭不出來為止。所以我不得不讚嘆魯濱遜那勤勞的雙手,堅定的信念,突發奇想的大腦,永生不滅的志氣等等,實在令我佩服不已。

  經過了種種患難,種種奇蹟,魯濱遜終於又回到了自己的故鄉,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蹟。

  在回到了巴西以後,他找到了當年他的代理人——葡萄牙船長,那個老人早已窮困潦倒,卻仍然拿出了一百六十金幣交還給魯濱遜,並交出了一份詳細的收支賬目,使魯濱遜熱淚盈眶,感動不已,並答應:在老船長在世之時,每年會從自己的財產中送給他一百葡萄牙金幣,在他死後,還會每年送給他兒子五十葡萄牙金幣,如此,以報那位老人對他的恩情。

  我深刻體會到,魯濱遜有如此豐富的經歷,與他的熱愛勞動、永不疲倦的精神以及堅強的性格是分不開的。雖然在學習中我常會遇到一些困難,但這與魯濱遜相比,實在差之甚遠!讀過了這樣一個富有冒險精神,熱愛勞動,勤勞能幹的英雄傳奇故事以後,我深深的被他那頑強奮鬥的精神和不屈的靈魂震撼到了。那麼,從現在起,我應該堅強、勇敢地、以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面對生活!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篇2

  寒假裡,因為期末成績的突出,我終於如願以償的得到了奢望已久的名著《魯濱遜漂流記》。全書著重描寫了魯濱遜在荒島上通過自己的勞動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戰勝險惡的環境,與土著人星期五共同回到了家鄉,過上幸福生活的故事。

  如飢似渴地讀完這部名著後,我真的被魯濱遜身上的樂觀和堅毅深深地感動著,他在那麼困難的境況下,把自己從絕望中解救了出來,我彷彿看到孤島巨石上站著這樣的一個人:他放棄了富裕而舒適的生活,厭惡那庸庸碌碌的人生,從而開始了一次與死神決鬥的生存大挑戰。種種的不幸與困難並沒有壓倒魯濱遜,反而使他變得更加堅強,變得更加樂觀。

  也許你會說這只是作者編寫出來的冒險小說而已,並不是真實的故事,現實中應該沒有人會有魯濱遜那樣的樂觀心理吧!答案是否定的,現實生活中不乏像魯濱遜那樣樂觀向上、有著堅強毅力的人:盲聾啞的海倫?凱勒面對困難毫不退縮,成為了一代傑出的女作家;全身癱瘓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忍住身體劇痛,譜寫了舉世聞名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雙耳失聰的貝多芬身陷孤獨面無懼色,創造了震撼世界的命運交響樂……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向我們證明了世界上“魯濱遜式”的人們是存在的,而且還不少呢!

  因而,在生活中,我們必須要有面對困難永不言敗的精神,因為人的一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人生的歷程總會波瀾起伏,總會坎坎坷坷。如果我們不能夠以樂觀的心態來面對這些波折,不能以頑強的毅力來迎戰他們,那麼我們再出色、再優秀都將事無所成。

  我不禁想到我自己,對學習是不是也應該向他學習呢?遇到困難是不是也應該勇敢的面對而不再逃避呢?我們作為學生,學習的進步就像魯濱遜身陷孤島,面對困境而能堅持信念一樣,是“苦中求樂,先苦後甜”的過程。

  記得在五年級的學習中,有一次,我對一個數學問題特別的感興趣,但是始終沒有把問題弄明白。如果我要搞清楚這件事,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於是我心安理得地放棄了,被難題 “嚇跑”了。可是後來在考試中碰巧又遇到了同一個問題,我思索了半天,還是沒有辦法解決掉,我好後悔!我雖然暫時的“繞”開了那個困難,但困難最終還是和我遇上了。

  然而仔細想想,我們今天在生活中、學習上的困難和魯濱遜比起來,還是困難嗎?我一定要改掉我的壞毛病,遇到困難不再“繞”著走,而是要像魯濱遜一樣,勇敢的樂觀的和困難作鬥爭。

  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是祖國明天的希望,我們更要具備樂觀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這樣才能信心百倍地迎接將來的每個挑戰,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報效祖國,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篇3

  為了自己的生存不懈努力,用雙手創造五彩的奇蹟,用那五彩的奇蹟去喚醒生命中的每一分子,在絕境中不放棄,勇於去嘗試,智慧地利用一切擁有的,合理地去製造不擁有的,不讓環境取決於這一切,讓自己的雙手牢牢地掌控命運,讓命運聽從自己的安排,不讓自己任由命運擺佈……

  這便是魯濱孫,一個人在孤島足足生存了三十五年的人,一個為了命運不斷奮鬥的人。

  讀了魯濱孫的故事,我有一種奇妙的感覺,總想把自己的故事也像他一樣完完整整的複述一遍,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魯濱孫,讓自己也磨礪磨礪,也在逆境中學會堅強,學會用實在的雙手去解決問題,解決困難,去操控自己的命運,追隨自己嚮往的方向。

  然而,我們有太多的顧慮了,因為我們畢竟還有點小,會有一些膽怯,會覺得自己不行,還會有一些些的氣餒,但仍會有一些不稱心不如意地方。但我們就能退縮?不,絕對不能退縮,如果像魯濱孫一樣遇到了莫大的困難時,我們愈是退縮,“黑”勢力就會越來越強大,直到將我們完全吞噬了,因此,困難愈是強大,我們愈是要充分的利用好周圍一切可能的條件,握緊命運的方向盤,將困難一步步地化解,我們在困難面前萬萬不能收斂我們原有的“本色”,萬萬不能亂了分寸,否則等待我們的無疑就是失敗,我們更不能沒有了底氣,我們一定要堅信面對我們的一定是成功的喜悅,這就一定需要我們有足夠的信心,一定得是“滿滿的”甚至會“溢位來的”那麼“多”的信心。

  信心,成功的開端,單單有信心就足夠了嗎?不,那還是遠遠不夠的。

  如果單單有了信心就能輕而易舉地攻克困難,那麼魯濱孫為何還要在荒島上整整“逗留”了三十五載呢,人的一生中又能有幾個三十五載呢?屈指可數吧,因此,困難很有可能與我們打“持久戰”,將我們的信心一點一點的消磨完,所以我們也得做好與困難打“持久戰”的準備,在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的同時,我們更需要在攻克困難的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時,我們都要認為自己獲勝了一個“回合”,瓦解了困難的一部分,給自己小小的獎勵,在精神上愉快一時,因為如此有利我們與困難打“持久戰”即使我們失敗了一定要好好總結總結經驗,不能過度地長時間地悔恨,因為那無濟於事,我們只有立刻重整“軍容”,重新發起新一輪“進攻”直到獲得那一輪的勝利,這想必就是耐心了。

  在擁有了信心與耐心的同時,我們還需要一位“領導人”,那就是決心。

  在困難來臨時,我們更需要決心,決心與困難戰鬥,沒有決心,魯濱孫能從海灘上爬起來嗎?在與困難戰鬥時,我們更需要決心促使我們的前行,沒有決心,魯濱孫能驅趕走土著人嗎?沒有決心,那全部都是天方夜譚。我們擁有了決心,才有勇氣和困難鬥爭,有了決心,才能“擁有”信心,“獲取”耐心,才能有最後那戰勝困難的成功的喜悅,就像魯濱孫一樣,在孤島生存了三十五載,最後還是獲得了“新生”,獲得了屬於他自己的自由。

  因此,無論在何時,何地,有困難,有挫折,就應該擁有信心,耐心與決心,因為它們能幫助我們把好人生的方向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