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小說讀後感精選

  本文《魯迅的小說集讀後感800字》由讀後感大全整理,僅供參考。

  魯迅小說讀後感800字

  提起魯迅,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

  在黑暗勢力面前,他惡魔般地矗立著;在人民面前,他忠實如牛。他就是魯迅,本名周樹人。他是乃民族魂,他用他的筆揮灑著中華民族的良知,在他五六十年的戰鬥生涯中,他創作了大三萬餘字的著作,顯示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實績,成為世界文學寶庫的珍品。

  一個夢的緣來,是魯迅致力於救國救民的一個理想和願望。他曾經為之歡欣,卻又因為夢的破碎而迷惘、惆悵。《吶喊》來由與此密切相關。

  《狂人日記》是《吶喊》中的一篇代表之作。這篇小說是以狂人的十三則日記的片段連綴而成。這些日記並不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互相之間“略顯聯絡”而已。

  小說裡的狂人是一個患有“迫-害狂”症的人,患者對外界的事物格外敏感,並且不由自主地產生錯覺與幻覺,感到自己時時處於被-迫-害的境況下,於是不斷產生疑慮與恐懼,心緒不寧。魯迅小說裡的狂人正是這樣的。他時時刻刻全神貫注於“吃人”,覺得別人要吃他,於是便惶惶然,不可終日。

  這篇小說不長,卻高度揭露了沉重的封建壓迫,表現了潛藏於人民之中的吃人的舊時代的深廣憂憤。

  《彷徨》是魯迅的另一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小說作品。這篇小說描述了一個“吃人”的社會的黑暗、殘忍。魯迅用自己的筆對當時的時代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喚起人們的自省,但同時寄予了人們改變現實的熱望。

  《祝福》是《彷徨》中可以說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吧!這篇小說繼續了一位中國農村的勞動婦女祥林嫂的悲慘遭遇。魯迅以包含同情的筆墨揭示了她的不幸,抨擊了祥林嫂痛苦的根源——罪惡的封建社會。

  祥林嫂的不幸從她嫁給比自己小十歲的丈夫開始。那樣的包辦婚姻自然無幸福可言,何況她還有一個嚴厲的婆婆。丈夫死後,她便以逃跑的方式掙脫苦境。她來到魯四爺家做女傭,這是一種受剝削的奴隸生活,然而她卻很滿意。祥林嫂的結局故然是很悲慘的。

  封建傳統不僅剝奪了這個善良而又勞苦樸實的勞動婦女生前的一切,而且竟殘酷到使她對自己的死也充滿了恐懼。

  《故事新編》也可以稱得上是魯迅作品中的經典了。它是“神話、傳說及史實的演義”。魯迅針對當時的黑暗社會,對歷史材料進行了認真的考察和選擇,並加以改造。作者鮮明的愛憎,塑造了歷史上“中國脊樑”式的人物,以鼓舞民眾,激發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補天》是《故事新編》中的一篇。這篇小說取材於女媧造人和補天的神話。小說開篇寫女媧從夢中驚醒,煩悶、懊惱,自然界則是一片春回大地的絢爛景象。和風吹拂,女媧百無聊賴,心神不安,青春煥發,精力飽滿而無處發洩。她走向海邊,無意識捏弄軟泥,於是創造了人。女媧因生命力受壓抑而發揮了勞動創造精神,創造了人類,補好了崩裂的天。這是作者對封建思想意識禮教道德的勇敢挑戰和徹底否定,體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精神。

  祥林嫂、孔已己的悲劇會重演,阿桂的、假洋鬼子的行徑仍在斥責中閃現。

  朋友,請開啟《魯迅小說集》,讀以讀魯迅,讓我們悉心感受一下來自靈魂深處那痛苦的警醒與堅韌的批判吧!

  魯迅的小說集讀後感

  讀罷魯迅先生的文章,會被其深邃的思想所征服,心目中先生的形象時常浮現,揮之不去。的確,從小到大,學的最多的便是魯迅的文章,開始也總覺得很難讀懂,但隨著年齡的增大,思想的日趨成熟,重讀魯迅先生的文章後,我便開始喜歡先生的文章了。

  高爾基曾說過:“文學就是人學。”一切文學作品都是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來反映的。魯迅作品的成功不僅建立在生動的人物的塑造上,儘管孔乙己的迂腐,華老栓的麻木,阿Q的落後……這些形象的完美塑造,已讓我們領悟到了一代大師那飽滿的筆墨和深邃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他那無畏的氣概和對正義,對光明的追求,充斥於字裡行間,讓人肅然起敬。犀利的筆墨剝落了封建舊制虛偽的外表,讓醜惡無容身之處,無愧於“刺向敵人的匕首和投槍”的稱號。其中的含蓄與深沉正是作者成熟的思想與精闢獨到的見解的表現,從中不難看出先生的執著與人格的偉大。哪怕風雨如晦,哪怕血薦軒轅,先生都義無反顧,走自己的路。

  從此,便有了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先生借狂人之口首先道破了中國社會幾千年的文明史,實質上是一部“吃人的歷史”。全篇無不透出披著“仁義道德”外衣的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禮教,其本質就是吃人。先生敏銳的藝術感染力和強烈的戰鬥吶喊,為整個中國新文學運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泰戈爾說過:“如果你倆在黑暗中看不見腳下的路,就把你的肋骨拆下一根來當火把點燃,照著自己向前走吧!”魯迅也是這樣的,他在敵人的監視下燃燒自己,無論是上刀山、下火海,他始終在為祖國命運、人類出路進行著哲人式的思考。

  從發人深省的《狂人日記》,到錯綜複雜的《***》,再到濃重陰冷的《藥》,無一不反映出魯迅先生心中的吶喊,表現了先生驚人的精神震撼力。

  對於先生的欽佩還在於他的骨氣,對封建社會的不滿,能用手中的筆來書寫,對判國賊等人的諷刺,更是“罵”出了中國人的憤慨,“罵”得淋漓盡致,“罵”得實在精彩!

  正是這些風行不衰的文章,魯迅先生的形象也時刻鼓舞我們,既然是華夏兒女,既然是熱血青年,就應當知恩報效,只有有了這樣的雄心,我們在學習的道路上才會走得越加堅實,越加富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