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老年心理問題論文***2***

  淺談老年心理問題論文篇二

  《淺談老年心理問題與心理干預》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心理問題,並進行干預,使其消除心理障礙,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質量。方法:調查271例老年患者,採用問卷調查與心理干預相結合的。方法:專案包括:①是否能正確對待老和死;②是否能經常參加社會活動;③是否能保證情緒穩定,適應能力強;④是否願意多接觸新鮮事物,努力阻止思想僵化;⑤是否具有較強的自信心。干預方法:支援性心理干預,鬆弛訓練,心理護理性溝通。結果:被調查的老年患者大多存在明顯的心理問題。通過有效的心理干預,可以緩解老年患者的心理壓力,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狀態。結論:心理干預在幫助老年人進行調整心態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老年; 心理問題; 干預

  隨著我國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人的壽命明顯增加,老年化現象日益突出,隨之而來的老年心理問題也日益增加,研究老年人心理,預防和減少老年人心理問題有積極的社會意義。筆者根據1年來在本院老年病治療中心***有慢性疾病,生活能治理***271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有效的干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08年l月至2009年12月因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慢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等住院患者,男199例,女72例,年齡65-95***平均78.3±0.9***歲。要求住院期間意識清楚,語言流利,接觸尚好,初中以上文化,男女不限。

  設計表格:①是否能正確地對待老和死;②是否能經常參加社會活動;③是否能保證情緒穩定,適應能力強;④是否願意多接觸新鮮事物,努力阻止思想僵化;⑤是否具有較強的自信心5個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71份,收回有效問卷268份,佔調查人數98.8%,調查全部在本院老年病科進行調查,結果提示:80.5%老年患者存在著不同的心理問題。其中體現在:①不能正確地對待老和死佔55%;②不能經常參加社會活動佔25%;③情緒不穩定,適應能力減弱佔56%;④不能多接觸新鮮事物,思想僵化佔42%;⑤無自信心佔17%。

  1.2 干預方法

  1.2.1培養良好的心理狀態。學會難得糊塗,並且要加強與外界的接觸,多出去走走,多與病友進行交流,多參加老年群體性活動,不要把自己禁錮在病區的房間內。工作人員同時與其一起探討他們曾經對社會進步做出的貢獻,瞭解其輝煌的過去,以示我們的尊重,增強病人的自信心[1]。

  1.2.2豐富自身精神內涵。工作人員應該幫助老年人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繪畫、編織、唱OK等,既不浪費過多體力又能陶冶情操,對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益處。在日常生活的安排上,繼續學習或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多參與醫院內組織老年社交活動,適當運動,每天能參加集體老年操,一起散散步,嘮嘮嗑,對疾病的認識進行交流。

  1.2.3 加強與老年患者的溝通,與其他年齡階段的人相比,老年人情緒的持續性較差,情緒變化多、波動大,情感依賴性增強,需要陪伴和傾聽,容易顯得固執[2]。工作人員在為老年人治療和康復的過程中多和他們進行溝通,從中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在聽老年患者敘說的時候要有耐心,對老人的行為和想法要多包容,經常給予鼓勵和支援,使患者將內心苦悶傾訴出來,達到誘導發洩的作用。增加醫患溝通,幫助患者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鼓勵老年人對生活的信心。並提供各種相應指導,協助病人制定和實施具體的保健和康復方案。幫助病人充分認識自理的重要性,情緒控制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積極主動的參與並執行各種治療、護理及康復活動。

  1.2.4解除患者孤獨、失助心理。離休老年患者住院後醫務人員與他們打招呼時,切忌直呼姓名或以床號代替姓名,應尊稱他們過去的職務名稱,以視尊重。與老年人談話要耐心傾聽。回答問題語速要慢,聲音要大。還讓他們適度宣洩和求助,讓他們覺得自己有價值、有力量、很重要。這種方法能產生積極的心理暗示,並組織老年人蔘加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使老年人忘掉“老”字,發揮“銀髮力量”。老年患者住院期間需要得到家庭、朋友、同事、社會團體等的關心和理解。工作人員經常和家屬溝通,鼓勵家屬親友經常探視,給以情感的支援和照顧,尋求社會團體的援助等,以消除老年患者孤獨失助的心理。

  2 結果

  干預後問卷調查結果如下:不能正確地對待老和死由55%下降到20%;不能經常參加社會活動由25%下降到5%;情緒不穩定,適應能力減弱由56%下降到17%;不能多接觸新鮮事物,思想僵化由42%下降到23%;自信不足由17%降到了7%。總有效率達到72%。

  3 討論

  住院老人一系列心理問題經干預後部分患者症狀明顯減輕或消除,有些患者症狀並未得到改善,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黃昏心理

  因為喪偶、子女離家工作、自身年老體弱或罹患疾病,感到生活失去樂趣,對未來喪失信心,甚至對生活前景感到悲觀等,對任何人和事都懷有一種消極,否定的灰色心理。

  ②自卑心理

  由於退休後經濟收入減少,社會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視,而產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現為發牢騷、埋怨,指責子女或過去的同事和下屬,或是自暴自棄[3]。

  ③無價值感

  對退休後的無所事事不能適應,認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會的累贅,失去存在的價值,對自己評價過低。

  ④不安全心理

  有些老年人對外界社會反感,有偏見,從而封閉自己,很少與人效,同時,也產生孤獨無助的感覺,變得恐懼外面的世界。⑤老年性精神障礙

  有些老年人,長期缺少規律的生活,又很少參加群體活動,或是家庭中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不和,生活沒有愉悅感,就可能誘發各種精神障礙,如神經衰弱、焦慮症、抑鬱症、疑病症、恐懼症、強迫症、癔症等。總的看來,老年期的精神障礙發病率略高於其他年齡裡。

  上述原因是一部分人老年人患者心理問題難以解決的直接因素,這些均應引起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因此,密切觀察老年患者住院病人的心理變化,及時針對性的給予心理干預,避免病情加重,減少惡性事件的發生,對促進老年患者軀體健康、康復具有十分必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潔.老年患者心理問題及護理措施[J].常州實用醫學,2008,24***4***:275-276.

  [2]吳鳳蘭.老年心理問題與老年抑鬱症[J].中華醫學與健康,2005,2***4***:56-60.

  [3] 金鳳吉.老年心理問題多[J].老年健康,2004,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