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三篇

  與幼兒相處時,有何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希望您喜歡!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一:調整心態,快樂教學

  每個幼兒園都有那麼幾個特別調皮的孩子,他們總讓老師們頭疼不已。前些天,在園裡看到老師正在批評那幾個調皮的孩子,不由得想到,我們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每天面對三四十個孩子,上半天課下來,再遇上幾個調皮搗蛋的孩子,難免會生氣、會動怒,經常口乾舌燥。老師的嘴巴一停下,他們就不約而同的吵起來了,很難安靜下來。他們不是與老師過不去,而是因為孩子的年齡特點,身心特點,自制力差,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和言語。而且現在的教育,安全放在第一位,就像一條高壓線,誰也碰不得,特別幼兒園孩子年齡小,更易發生意外。因此我們更要小心謹慎,不能有半點馬虎。

  很多人都覺得當一名幼兒教師是很輕鬆、很快樂的事情,不過,其實在教學活動中,既有快樂,又有很多的無奈。但我要說的是,既然我們選擇了幼師這個職業,我們就要調整心態做一個快樂的、稱職的、孩子喜歡的幼兒園老師。

  沒錯,同樣是幼兒老師,有的就每天都是笑呵呵的,有的卻整天愁眉苦臉,怒目而視,但這都是取決於心態的。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如果有足夠的愛心,就能做到熱愛孩子,熱愛生活,熱愛工作。我們不妨以輕鬆的態度對待工作,用自己喜歡的教學風格進行教學,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去研究,寫真實情感的教育隨筆,享受孩子的純真,享受家長的信任,享受領導的期望,在忙碌的工作中體驗快樂。

  我常常想,有的時候,向孩子一樣,保持一份好奇心,對什麼事情都有一份探索精神,這會促使我們更主動、自覺地吸收新資訊;會使學習成為源自內心的需要而不是外在的強求;會使我們保持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主動適應環境,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尋求新的發展;會使我們越發接近孩子的心靈,在工作中不斷煥發新的動力,永遠擁有一顆年輕的心,給自己的心靈留一片空間。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二:無需精緻

  “快來看一看,便宜大甩賣了。”“買一送一了。”我循著吆喝聲,走近一看,原來是孩子們在玩“地攤”遊戲。只見孩子們把桌布鋪在地上,上面放著幾件小衣服,熱情的“老闆”正在努力遊說娃娃家的“媽媽”給寶寶買一件。“媽媽”們有的在討價還價,有的在試穿衣服,不亦樂乎。有一位來觀摩的教師提出疑問,認為讓孩子在地上玩遊戲,既不乾淨,也顯得檔次不高。於是,該班教師進行調整,將“地攤”變成了精美的“貝貝童裝店”,店裡掛著各式漂亮的紙製童裝,站在門口吆喝的還是那位熱情的“老闆”。可不知為何“客人”少了很多,即使有少許娃娃家的“媽媽”進了童裝店,也只是買了衣服就走,與“老闆”的互動明顯減少。“老闆”見客人很少,一會兒在這兒跑跑,一會兒到那兒跑跑,顯得有些無聊。

  從上述案例我們可以發現,遊戲環境並不是越高檔越吸引幼兒,遊戲材料也不是越精緻越受幼兒歡迎。遊戲是兒童生活經驗的反映,在兒童經歷過的事情中,只要是他們體驗深刻、感興趣的內容,就會在他們的遊戲中反映出來。我園地處城鄉交接處,孩子們對於去時尚童裝店買衣服的經驗很少。而對“地攤”比較熟悉,因為我區商業街就有一個大型的地攤夜市。不僅如此,“地攤”買賣形式相對簡單,便於幼兒遊戲,因而“地攤”遊戲更受幼兒歡迎。

  角色遊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再現,幼兒的相關生活經驗越豐富,遊戲的內容也就越充實,孩子對遊戲也就越感興趣,越投入。因此,很多時候我們要重視幼兒自發生成的遊戲,觀察他們的經驗和需要,儘量順應幼兒的遊戲情節,而不是轉移。在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遊戲中,無需高檔的遊戲環境,無需精緻的材料,孩子就能自主、自由地表達已有經驗和建構新的經驗;而在遠離幼兒生活經驗的遊戲中,幼兒只能在教師主導下被動活動。我想,教師需要做的是,尊重幼兒的遊戲,善於觀察並能適時介入,以推動幼兒遊戲的發展。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三:接納孩子的情緒

  班裡的瑄瑄是個特別的孩子,每天上幼兒園不是哭鬧,就是在門口不肯進來。奶奶每次送她都頭疼,看她在門口大吵大鬧,一點辦法也沒有。雖然是早上入園困難,但是在一天的活動中,瑄瑄表現還是不錯的。為此,我們沒少對她進行教育,但往往是頭一天放學答應的好好的,第二天早上還是照舊。

  一次在一篇文章中我看到,對於哭鬧的孩子首先要做到的是接納他的情緒,然後才能談教育。反思我們的做法,每次瑄瑄一哭,我們就拼命哄,還作出各種許諾,如果不哭就有小獎勵。就是沒有做到接納她的情緒,允許她哭。

  認識到這一點,在早上瑄瑄入園時,我會抱著她對她說:“瑄瑄今天看起來有點不開心,老師不開心的時候也會哭的。”瑄瑄聽了我的話一愣,我繼續說“瑄瑄不開心的時候也會哭,對嗎?”可能是說到了瑄瑄的心裡,瑄瑄趴在我的肩頭大哭起來,斷斷續續反覆的對我說“我今天不高興!我今天不高興!”我緊緊抱著她輕輕拍著她的後背,既沒有勸慰,也沒有說教,不大一會兒,我感覺到她僵硬的身體變得柔軟,哭聲也小了,我對她說:“哭出來好點了嗎?想不想對老師說說為什麼不高興呀?”發洩完情緒的瑄瑄,變得不再那麼牴觸,我拉著她的手,邊和她聊天邊向活動室走去。

  喜怒哀樂是一個人正常的情緒表現,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情緒,由於生理心理的原因,他們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成人這時要做的是接納孩子的情緒,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同時讓孩子認識到有情緒是很正常的,學著接納自己。慢慢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的成熟,他們會逐漸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只有學會接納自己,才會真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