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一和三個倒著的三打一成語的答案

  一和三都是數名,一個一和三個倒著的三打一成語,你們知道答案嗎?下面小編為你們帶來答案啦,歡迎大家學習。

  一個一和三個倒著的三打一成語

  舉一反三

  舉一反三的詞語解析

  [釋義] 反:類推。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相似的許多事情。比喻善於學習;能夠由此及彼。

  [語出]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辨形] 反;不能寫作“返”。

  [近義] 融會貫通 觸類旁通

  [反義] 囫圇吞棗 不求甚解 淺嘗輒止

  [用法] 用作褒義。常跟“觸類旁通”連用。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觸類旁通”;都比喻只要瞭解某一方面的事物;就能類推懂得同類的其他事物;有時可連用。但~偏重在“反三”;指從懂得一點;類推而知其他;這裡的其他不限於同類;“觸類旁通”偏重在“旁通”;指能對同類事物融會貫通。

  舉一反三的成語故事

  有一天,“至聖先師”孔子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牆角,你們應該要能靈活的推想到另外三個牆角,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

  後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一件東西,可以靈活的思考,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東西上!

  舉一反三造句

  1、學習既要有鐵棒磨成針的精神,又要有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讀書既要有勇於攀登的志氣,又要有樂於思考的精神。

  2、由此可舉一反三,拓展我們的視野。

  3、為讓人們吃透精神,他條分縷析,舉一反三,那慢條斯理的話語,猶如工筆畫般細膩。

  4、老師教導同學們要對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5、學習既要有鐵棒磨成針的精神,又要有舉一反三的;讀書既要有勇於攀登的志氣,又要有樂於思考的精神。

  6、一個富於創新精神的人,對所學知識會舉一反三,敢於革故鼎新,善於古為今用,並且有群策群力的合作意識。

  7、把二連加四次就是二乘以四,舉一反三,把五連加四次就是五乘以四。

  8、英語課上老師舉一反三的告訴我們這句子應該怎麼讀。

  9、"舉一反三"是一種運用類比推理的邏輯思維方法,用於啟發式教學很有效。

  10、凡事能舉一反三,正是他學習快速的原因。

  11、我們學習要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12、現代漢語的句型是有限的,掌握了句型,我們就能舉一反三,造出各種各樣的句子來。

  13、我們不能死板的學習知識,要學會活學活用,舉一反三,這樣才能真正的學到知識。

  14、我們做題時要仔細認真的做,直道自己能舉一反三。

  15、培養啟發學生的“憤”、“悱”之感,發展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正是教師的根本任務。

  16、舉一反三,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17、是想著上京找人“擺平”,還是嚴肅處理、舉一反三?

  18、老師說如果懂得這些知識後,就可以舉一反三地知道其它類似的知識。

  19、聰明的祕訣在於勤奮好學,博學的祕訣在於博覽群書,巧學的祕訣在於舉一反三,成功的祕訣在於推陳出新。

  20、要寫出一篇好文章,首先要主題鮮明,開門見山地將文章所要表達的論點清晰明瞭地表達出來,接著要舉一反三地列舉具有說服力的論據,但論據不能太散,要眾星捧月一般圍繞主題進行表述,最後的總結要點題,要畫龍點睛般精彩。

  21、“學習中沒問題”就是“方法有問題”,諸如盲從,欠思考、不能舉一反三、不會推陳出新等。所以,作為一名頭腦清醒的學生,應善於在沒問題中查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不斷產生好的問題,才能及時解決好新的問題。

  22、如果我們知道大自然的一切規律,我們就只要明白一個事實,或者只要對一個現象作忠實描寫,就可以舉一反三,得出一切特殊的結論來了。

  23、同時展示單位必需提供足夠的資訊,讓來自不同社群的人能瞭解計劃的內容,或甚而能讓他們舉一反三地應用類似的內容至他們的社群。

  24、"理解"都強調要能在變化了的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通過認知來獲得個人意義,也就是舉一反三。

  25、本文選擇公共建築中建造量最大的辦公建築作為研究物件,因為辦公建築很大程度上表徵了其他公共建築的型別,研究辦公建築的節能設計可以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26、學數學、物理、化學也是一樣,只要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