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為話題滿分作文

  親情,它是一種最平常的東西,又是一種最與眾不同的東西。親情,原來這麼重要,讓我們珍惜親情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篇1

  牽掛是最美麗的內心運動。牽掛是心靈的對話,是靈魂的絮語,是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想念。牽掛可以勾起人與人心靈的深深惦記,是親情、友情、愛情的昇華。走進人生,便走進了牽掛,便擁有了感情的寄託。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是充滿親情的牽掛。又到了進京趕考的時候了,孩子已記不清是第幾次趕考。面對年年失利的孩子,母親唯一能做的就是為兒子縫衣備糧,激勵孩子發奮讀書。燈下,母親在一針一線縫補著那伴隨了孩子幾度春秋的舊襖,她把她的鼓勵、她的牽掛、她的所有的愛全都灌入了這小小的針、破舊的襖中。孩子看到了這一幕,寫下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千古名句。他沒再辜負母親的愛與牽掛,高中狀元,報答了母親。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是溢滿鄉情的牽掛。年輕時,他懷著“憑著一腔熱血報效國家”的志向離開家鄉,到外面闖蕩。他作過商人,當過官,但時時刻刻沒有停息對家鄉的牽掛與思念,他知道必須做了貢獻,才能回家鄉面對父老鄉親。如今官場上的事業並不通暢,但他年事已高,當年的小夥子轉眼間成為了一位白髮長者。他懷著思鄉的情緒,回到了思念多年的家鄉,這時連孩童都不認識他了。時間變了,人也變了,但對家鄉的牽掛依舊未變。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徜徉戀情的牽掛。中秋節到了,但這對戀人卻因為種種緣故,無法相聚在一起過節。他們獨自傷心寂寞。望著天空中的那輪明月,他們想起了許多往事。從在月下相識到相戀,他們總是親密和睦。去年中秋,他們一起賞月、聊天。可現在,他們卻被殘忍地分隔兩地。還好有一輪見證他們愛情的圓月,它彷彿是一座中轉站,傳遞著兩人的愛與牽掛。他們彷彿沒有分開,因為他們的心在一起。在皎潔的月光下,他們各自想念。月光,兩地,戀人,牽掛。

  牽掛,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深深惦記,它可以寄託親情,勾起鄉情,聯結愛情。牽掛是一份親情,牽掛是一種寄託,牽掛是一縷相思,牽掛是一種幸福。牽掛是靈魂絮語,是心靈對話。牽掛別人和被別人牽掛都是一種幸福。品位牽掛,學會牽掛,讓人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讓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姿!

  篇2

  親情,它時刻環繞在我們的身邊,有時,我們會因為自己的任性,貪玩而淡忘了它的存在。但是,就在那一霎那,我意識到了:親情,原來這麼重要。

  天,有些陰暗,我呆呆地望著窗外,伴隨著一聲隆隆的機鳴聲,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了起來:“喂,妹妹,咱爸媽出車禍了。”

  聽完,電話從手裡掉了下去,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就好像我的心一下從天堂掉到了地獄一樣。這似乎是一個晴天霹靂,對於我,實在有些承受不了。我的內心如海浪般翻滾著,我不知道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什麼。我放好電話,以最快的速度向哥哥那邊趕。一路上,我的內心像懸在空中的石頭,怎麼也放不下來。此刻,我深深的意識到,親情,原來這麼重要。

  一路上,我胡思亂想著,猜測著各種可能性,心跳也開始加速,我不知道下一秒帶給我的將是什麼,我渴望聽到一些好的訊息。短短的幾步路在我此刻看來是如此的漫長,到達目的地。後,哥哥看到我額上冒出的汗珠問我怎麼了,是啊,我這是怎麼了,僅僅幾步路,我怎麼會冒上一身汗,猛然間,我意識到:親情,原來這麼重要。

  顧不上其他的事,我趕緊向哥哥瞭解情況:“咱爸媽到底怎麼樣了?人傷著沒有?嚴重不嚴重?現在人在哪……”這一連串的問題像一發發炮彈似乎讓哥哥有些承受不住,看著我著急的樣子,他充滿愛意的說:“妹妹,別擔心,咱爸媽不會有事的。”此時此刻,我感受到了哥哥對我的愛,是親情,,讓我在這危急的關頭還能感受到濃濃的愛意。親情,原來這麼重要。

  話正說著,忽然聽見一聲清脆的電話鈴聲,是爸媽打來的,說他們已經平安無事了。“哦,太棒了!”我高興的跳起來,抱著哥哥開心的到笑了,笑的那麼甜。”我那久久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此時此刻,我嚐到了幸福的滋味,我體會到擁有親情的快樂。親情,原來這麼重要。

  親情是什麼?親情是生活中的粗茶淡飯,有時感覺沒什麼滋味,但當你要失去它時卻又痛苦萬分;親情是什麼?親情是父母意外時的提心吊膽;親情是什麼?親情是你擔驚受怕時親人給予你的關懷,安慰。

  親情,它是一種最平常的東西,又是一種最與眾不同的東西。親情,原來這麼重要。讓我們珍惜親情吧!

  篇3

  親情是默默的,不需要張揚,更不需要喧鬧,更多的默默的關注。

  ——題記

  從來都認為自己是個缺少親人關懷的小孩,從來都認為自己是孤獨的。

  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自己“獨立”了,父親常年不在家中,而母親也是找出晚歸。聽著自己的鬧鐘起床已經成了習慣,我沒有體會過早晨賴床的的時候和父母撒嬌的感覺,每天鬧鈴聲刺耳的響起,似乎在嘲笑我、可憐我。雖然是現成的早飯,但是已經沒有了初始的溫度,懶的時候我通常會直接吃掉,如果有心情的話可能也會用微波爐熱一下在吃。餐桌有三個位子,每一次都只有一副碗筷,其它位子可能都已經落了灰塵。吃過飯的我是從來不用洗碗的,因為從來都是母親晚歸回來再洗,而我也從來都未表示過拒絕,因為我覺得是他們欠我的,因為他們並未給過我“完整”的愛。

  走出家門那一刻從來都沒有人聽我說一句:“我走了!”只有冷漠的關門聲。中午的時候,我並不會像其他和我差不多的孩子那樣在外面吃飯,因為母親說怕外吃的東西不乾淨,怕吃壞我。對於我來說在那裡吃午飯不是一樣呢?開啟門,沒有飯菜的香味,有的僅是到處逼人的寒意,隨便吃了一點母親特地為我準備的零食就去上學了。一下午又在學校度過了,晚上又該回家了,真的不想回去,覺得自己好悲哀,可畢竟那裡是我的家。回家的路上並沒有人陪我,偶爾有一兩個朋友順路邊聊邊走,可餘下的路也依舊是我自己走,也許父母對我很有信心?也許他們認為自己的女兒很堅強?在黑如墨的夜晚,沒有人知道我有多害怕,一路小跑回到家。開啟門,沒有人和我嘮叨,問這問那也早已經成了習慣,對於父親深夜打來的電話也已經淡然了,每天都是一樣的話語,讓我覺得好像是錄下來的,每一天播放著。

  不知從那天開始,我覺得我並不是個悲哀孤獨的小孩,我擁有的親情不比其他人差,只不過方式特殊罷了。

  父母不能每時每刻陪著我是為了我,畢竟家裡需要經濟來源;家裡的零食則是父母關愛我的最好憑證;對於父親深夜打來的電話,我不再用“哦”之類的詞來敷衍,我會認真的回答,怕他擔心,即使是不變的話語也一樣是最深的愛。

  我並不是缺少親情的悲哀小孩,我是一個被父母用特殊方式愛著的幸福的孩子。爸、媽你們特殊的愛就讓女兒用特殊的方式來回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