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戲曲為話題滿分作文

  戲曲具有悠久的歷史,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劇種,而這正是一個本地的生活,戲曲不僅是表演得精彩,更是如實地反映出民族的文化風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篇1

  大家可能想不到,作為一名中學生,在各種戲劇中,惟一吸引我的竟是呂劇,這讓人感到很驚訝。不過,這實在沒有什麼稀奇的。我喜歡呂劇,是因為我們村裡的呂劇迷特別多,而且每年都要唱戲。時間主要集中在正月初五到正月十六之間,地點就在我們村的舊學校裡。戲臺後面原是教室,此時成了化妝室。上小學時,我總愛跑去看,一場同樣的戲我也不知道多少遍。當時,雖然看不懂演的是什麼,但那豪華的場景、鮮豔的服裝卻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好像每次去主要是為了看那些衣服、頭飾,去看熱鬧,而不是去聽戲。

  現在我已是一名中學生了,去看戲不再只是為了看場景看服裝,主要是聽戲。你看,帷幕一拉開,只見一個個姑娘蓮步輕移,環佩丁當。這時,我會目不轉睛地看個夠。常演的呂劇有《李二嫂改嫁》、《王二小趕腳》、《牆頭記》、《龍鳳面》、《雙蝴蝶》等。印象中,劇裡的人物個個清秀美麗,形象動人。記得一位戲劇家曾說過,民間藝術是在人民的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我感覺,呂劇與其他劇種不同的地方,是它與我們農村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差不多每一出呂劇都是根據人們生活中遇到的某些事情編寫成的,因而具有樸素真實的特點。人們歌唱它,演奏它,總是有感而發的,所表現的感情是真摯的。應當說,這便是呂劇的魅力所在。呂劇就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特點而吸引了我。

  我喜歡呂劇的另一個原因是,爺爺是演了幾十年呂劇的老演員,我從小耳濡目染。我很敬佩爺爺,他不但能唱出男女不同的聲音,還能夠唱出感情。有時,唱著唱著,他會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淚。現在,爺爺雖然已年邁,但唱上幾段還蠻有滋味。平時走路,他還不自覺地顯露出演戲時的姿勢。因為經常聽爺爺講述,並常跟他去看戲,所以,我對呂劇更加喜愛了。

  呂劇是我們山東的地方劇種。呂劇人美、舞美、曲美,極具表現力,我想,這大概是呂劇擁有成千上萬呂劇迷的根本原因吧。但願心愛的呂劇久唱不衰,永遠散發出誘人的魅力。

  篇2

  全國許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劇中,可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每個地方的戲曲,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風情,如崑曲的典雅精緻,粵西的輕柔玩轉,可以說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戲曲。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民族文化的寶貝——吸取天地之中,去感受他撥打的內涵,去品味它悠長的韻味吧。

  我國的戲曲,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據統計,全國現有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很多劇中,都有其獨特的演變過程。如大家都知道的京劇,就是由安徽的徽調和湖北的漢調及崑曲、秦腔糅合發展而來的;東北的吉劇,是由民間說唱藝術二人轉衍化而來的。

  中國的戲曲和西方戲劇不同,他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念和表演體系。比如我們經常在洗禮看見的大花臉,那就是戲曲中的一個行當。戲曲劇種人物由生、旦、淨、醜等不同行當來充任。表演上也具有中國傳統美學的協議特點,比如用幾個龍套表演就代表千軍萬馬,舞臺上開門關門等也往往用虛擬的動作來表下。

  中國的戲曲,真是幾天幾夜也說不完。

  “戲曲”對我來說是個陌生的詞,只是一個上代人愛看的節目,遠遠不及現代的動畫片,所以我從來沒有看過,根本不瞭解“戲曲”的所有相關資料。

  “戲曲”這個詞突然變新鮮了,我真想回到從前,看那古代的戲曲表演。

  篇3

  以前,我對中國的戲劇很不敢興趣.在平時看電視時,一看到爺爺奶奶在看戲劇,就覺得十分討厭,還與爺爺奶奶在頻道上爭來爭去.

  如今,學習了戲劇這課,對戲劇有了一些瞭解後,我才改變了對戲劇的看法.

  戲劇具有悠久的歷史,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劇種,而這正是一個本地的生活.戲劇不僅是表演得精彩,更是如實地反映出民族的文化風情.

  京劇,越劇,崑劇……約有360種劇種,構成了龐大的戲劇大家族.

  還讓我感覺到中國的戲劇如同國畫.

  誰都知道,中國畫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畫得同真物一樣.

  然而,中國的戲劇也不正是如此嗎.

  外國的戲劇,求真實.如果表演莫一東西,就用實物來表現.而中國的戲劇就不同,雖然沒有實物,但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語言……都表現著莫一東西.

  比如京劇《三岔口》中,演員在明亮的舞臺上,把摸黑打鬥的場面,表演地令人拍手叫絕.

  中國戲劇裡的環境氣氛,全憑演員表演.因此說中國的戲劇是一種高尚的藝術形象.

  戲劇能調節我們的思想情趣,改善我們的心情,還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可是,現代的人大都對戲劇沒感興趣.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聽XX歌星唱的流行歌曲.

  我現在認為,戲劇並非低於流行歌曲.因為戲劇是一種藝術之美,很有藝術性,也很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