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施工工藝流程

  沉井施工的工藝流程是什麼,關於沉井施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於,希望你們喜歡!

  

  ***一***施工程式1.製作程式:場地整平→放線→挖土3~4m深→夯實基底,抄平放線驗線→鋪砂墊層→墊木或挖刃腳上模→安設刃腳鐵件、綁鋼筋→支刃腳、井身模板→澆築混凝土→養護、拆模→外圍圍槽灌砂→抽出墊木或拆磚座。

  2.下沉程式:下沉準備工作→設定垂直運輸機械、排水泵,挖排水溝、集水井→挖土下沉→觀測→糾偏→沉至設計標高、核對標高→降水→設集水井、鋪設封底墊層→底板防水→綁底板鋼筋、隱檢→底板澆築混凝土→施工內隔牆、樑、板、頂板、上部建築及輔助設施→回填土。

  ***二***沉井製作1.在軟弱地基上製作沉井,應採用砂、砂礫或碎石墊層,用打夯機夯實使之密實,厚度根據計算確定。2.當地基土質較好,宜分節一次製作完成,然後下沉;對於較高***≥12m***的沉井應先挖下3~4m土方,在基坑中一次製作下沉,或分節制作,分節下沉,以減少沉井自由高度,增加穩定,防止傾斜。3.沉井製作宜採取在刃腳下設定木墊架或磚墊座的方法,其大、小和間距應根據荷重計算確定。安設鋼刃腳時,要確保外側與地面垂直,以使其起切土導向作用。4.沉井刃腳及筒身混凝土的澆築應分段、對稱均勻、連續進行,防止發生傾斜、裂縫。第一節混凝土強度等級達到70%,始可澆築第二節。5.澆築的筒身混凝土應密實,外表面平整、光滑。有防水要求時,支設模板穿牆螺栓應在其中間加焊止水環;筒身在水平施工縫處應設凸縫或設鋼板止水帶,突出筒壁面部分應在拆模後剷平,以利防水和下沉。

  ***三***沉井下沉1.下沉前應進行井壁外觀檢查,檢查混凝土強度及抗滲等級,並根據勘測報告計算極限承載力,計算沉井下沉的分段摩阻力及分段的下沉係數***≥1.15~1.25***,作為判斷每個階段可否下沉,是否會出現突沉以及確定下沉方法及採取措施的依據。2.下沉前應分割槽、分組、依次、對稱、同步的抽除***拆除***刃腳下的墊架***磚墊座***,每抽出一根墊木後,在刃腳下立即用砂、卵石或礫砂境實。3.小型沉井挖土多采用人工或風動工具;大型沉井,在井內用小型反剷挖土機挖掘。挖土須分層、對稱、均勻地進行,一般在沉井中間開始逐漸挖向四周,每層高0.4~0.5m,沿刃腳周圍保留0.5~1.5m寬的土堤,然後沿沉井壁,每2~3m一段向刃腳方向逐層全面、對稱、均勻的削薄土層,每次削5~10cm,當土層經不住刃腳的擠壓而破裂,沉井便在自重作用下均勻垂直擠土下沉,使不產生過大傾斜。各倉土面高差應在50cm以內。

  4.在挖土下沉過程中,工長、測量人員、挖土工人應密切配合,加強觀測,及時糾偏。5.沉井下沉多采用排水挖土下沉方法,常用方法是:設明溝、集水井排水,在沉井內離刃腳2~3m挖一圈排水明溝,設3~4個集水井,深度比開挖面底部低1.0~1.5m,溝和井底深度隨沉井挖土而不斷加深。在井壁上設離心式水泵或井內設潛水泵,將地下水排出井外。當地質條件較差,有流砂發生的情況,可在沉井外部周圍設定輕型井點、噴射井點或深井井點以降低地下水位,或採用井點與明溝排水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降水。6.沉井下沉觀測方法為在沉井外壁周圍彈水平線,井筒內按4等分或8等分標出垂直軸線,各吊線墜一個,對準下部標板來控制。觀測時間,每班三次,接近設計標高時兩小時一次。隨時掌握分析觀測數值,當線墜偏離垂線達50mm或標高差在100mm,應立即糾正。挖土過程中可通過調整挖土標高或勞動力進行糾偏。7.筒壁下沉時,外測土會隨之出現下陷,與筒壁間形成空隙,一般幹筒壁外側填砂,保持不少於30cm高,隨下沉灌入空隙中,以減小下沉的摩阻力,並減少了以後的清淤工作。雨季應在填砂外側作擋水堤,以阻止雨水進入空隙,防止出現筒壁外的摩阻力接近於零,而導致沉井突沉或傾斜的現象。8.沉井下沉接近設計標高時,應加強觀測,防止超沉。可在四角或筒壁與底樑交接處砌磚墩或墊枕木垛,使沉井壓在磚墩或枕木垛上,使沉井穩定。9.沉井下沉出現傾斜,如調整挖土仍不能糾正時,可加荷調整,但若一側已到設計標高,則直採用旋轉噴射高壓水的方法,協助下沉進行糾偏。10.沉井挖出之土方用吊斗吊出,運往棄土場,不得堆在沉井附近。

  ***四***沉井封底1.沉井下沉至設計標高,再經2~3d下沉穩定,或經觀測在8h內累計下沉量不大於10mm,即可進行封底。2.封底前應先將刃腳處新舊混凝土接觸面沖洗乾淨或打毛,對井底進行修整使之成鍋底形,由刃腳向中心挖放射形排水溝,填以卵石作成濾水盲溝,在中部設2~3個集水井與盲溝連通,使井底地下水彙集於集水井中用潛水電泵排出,保持水位低於基底面0.5m以下。3.封底一般鋪一層150~500mm厚卵石或碎石層,再在其上澆一層混凝土墊層,在刃腳下切實填嚴,振搗密實,以保證沉井的最後穩定,達到50%強度後,在墊層上鋪卷材防水層,綁鋼筋,兩端伸入刃腳或凹槽內,澆築底板混凝土。4.混凝土澆築應在整個沉井面積上分層、不間斷地進行,由四周向中央推進,並用振動器搗實,當井內有隔牆時,應前後左右對稱地逐孔澆築。5.混凝土養護期間應繼續抽水,待底板混凝土強度達到70%後,對集水井逐個停止抽水,逐個封堵。封堵方法是將集水井中水抽乾,在套管內迅速用乾硬性混凝土填塞並搗實,然後上法蘭盤用螺栓擰緊或四周焊接封閉,上部用混凝土墊實搗平。

  沉井分類

  按沉井形狀分

  1、按平面形狀分

  沉井

  圓形沉井:形狀對稱、挖土容易,下沉不易傾斜,但與墩、臺截面形狀適應性差

  矩形沉井:與墩、臺截面形狀適應性好,模板製作簡單,但邊角土不易挖除,下沉易產生傾斜

  圓端形沉井:適用於圓端形的墩身,立模不便,但控制下沉與受力狀態較矩形好

  2、按立面形狀分

  柱形:構造簡單,挖土較均勻,井壁接長較簡單,模板可重複使用

  階梯形:除底節外,其他各節井壁與土的摩擦力較小,但施工較複雜,消耗模板多

  按沉井的建築材料分

  混凝土沉井:下沉時易開裂

  鋼筋混凝土沉井:常用

  鋼沉井:多用於水中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