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科技論文

  植物有明顯的細胞壁和細胞核,其細胞壁由葡萄糖聚合物——纖維素構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淺談園林植物配置

  摘要:園林植物配置是將不同植物材料組成一個有機整體的過程,它是一門動態的藝術:一方面,它是可從多種角度觀賞的三維藝術品;另一方面,所用植物材料也會隨著季節和年齡變化而變更,春去秋來,植栽設計總能不斷帶給我們新鮮的感受,而綠地植物配置的優劣是直接影響其景觀風貌及生態環境的關鍵因素之一,植物配置在園林設計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運用植物進行配置時,既要考慮植物配置的藝術要求,又要考慮植物配置原則,合理配置園林中的各種植物,以發揮他們的園林功能和觀賞特性,創造出優美的景觀效果。

  關鍵詞:園林;植物;配置

  植物是城市綠地景觀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園林綠地中植物配置的好壞也是評價城市環境景觀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視窗,植物景觀在園林綠化中佔相當大的比例,無論在發揮生態效益、創造優美環境,還是在景觀營造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優秀的植物配置設計能夠產生美感,它無論在哪裡都可以成為一個符號或者是標誌,它的功能就如同城市中顯著的建築物或雕塑,可以記載一個地區的歷史,傳播一個城市的文化,所以本文就將對園林植物配置方面予以簡單的闡述。

  一、園林植物配置總體要求

  園林植物群落配置總體上要做到:在遵循生態學的基礎上,融合美學要求,體現植物配置的景觀功能。具體來講,就是園區植物配置首先要遵循植物生長的自然規律及對環境條件的具體要求,因地制宜地進行科學配置,使各類植物各得其所,使喬木、灌木、地被、攀援、水生及常綠、落葉、草本等植物互生共存,在進行園林植物配置時,要注重喬、灌、草立體空間搭配,從而增加綠量、提高綠地生態效益,進而提高園區內環境質量。

  二、園林植物配置的原則

  園林植物配置的原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適應綠地功能的要求,獲得較好的生態效益。居住區的各類綠地都有各自的功能要求,但是其主要功能都是發揮生態效益,改善和保護居住的生態環境,因此綠地的植物配置要以綠為主,利用各種植物材料構成綠地結構,創造良好的生態效益;二是要喬灌木結合,常綠與落葉,速生與慢長相結合,喬灌木與地被、草皮相結合,適應點綴草花,構成多層次的複合結構創造良好的生態效益;三是植物配置在統一基調的基礎上,樹種要力求豐富有變化,以避免種類單調,配置形式雷同,而且樹種選擇和配置方式要適合不同綠地的要求;四是要配置傳統性植物,創造居住環境的地方特點。

  三、園林植物配置中應注意問題

  一是要塑造植物,形色兼備。利用修剪的綠籬,豐富層次,勾勒輪廓,作為背景是近幾年來比較靈活運用的一種手法,在現代化的城市綠化中,綠籬不僅可以劃分境界,還可以用它來分隔園中不同景區、組織景點的作用,可以作為基礎種植,裝飾建築物、小品、噴泉、花壇,以及作為綠色屏障隱蔽不美觀的地段,綠籬從高矮上可分為高籬、普通籬及低簡陋,綠籬高度沒有嚴格規定,通常以0.5~1.5m的普通籬最多,0.5m以下為矮籬,1.5m以上為高籬,在修剪籬中,通常有修剪成同一高度的單層式,由不同高度的兩層組合而成的為二層式,二層以上的是多層式,其中多層式在空間效果上富於變化,當然,整形綠籬的高度和寬度要服從整個園林綠地的空間組織和功能要求,切忌到處圍籬設防,把綠地分割得支離破碎,既妨礙遊人活動,又影響園林景觀,還要從本地區的環境條件***氣溫、日照、土壤條件***出發,選擇生長旺盛,抗性強,容易繁殖的材料做綠籬,這樣才能較好保持綠籬的整體效果;二是植物形成的空間既要有多樣性,又要有統一性。園林植物種類要多樣化,配置要有一定景觀深度且大小空間相接,以避免一覽無餘的感覺,但是,每一空間的植物應豐富而不亂,多樣而統一,骨幹大喬木樹種選擇要單純,不可片面地追求種類,羅列得太多,像標本園一樣,給人以繁雜混亂的感覺,但一般樹木也不宜過於單純,否則會使人感到單調乏味,在大、中型園林中,用三五個樹種,十幾株或數十株為一群的有機地組成植物空間的效果為好;三是植物配置必須主次分明、疏落有致。一個空間內的植物配置,從平面或立面構思,要根據樹形高低、大小、落葉或常綠等特點,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對於多樹種配置,如常綠喬木和落葉喬木混植,除不應妨礙每一樹種的特性的發揮外,還必須注意突出主題,以一種或兩種為主,切忌千篇一律,平均分配,常綠樹四季常青,壯觀莊重,但缺乏變化;落葉樹色彩豐富,比較輕鬆活潑,但冬季蕭疏,為了使落葉喬木突出鮮明的色調,常綠和落葉喬木配置時,常綠樹要低於或高於落葉樹,而不同灌木高矮相差不大時,灌木群可借自然地形的起伏,用疊砌階梯、花壇的辦法配置,以增強落差,使之形成錯落的輪廓線,做到層次分明,當喬木、灌木組成樹叢、樹群時,要有深有淺、若隱若現、疏實相接,最忌刻板,開闊的空間應有封閉的區域性,封閉的空間要開闢透視線,以形成虛實對比,體現自然的意境;四是園林植物配置要注意四季變化。植物的色彩在園林中的效果最為顯著,因此,植物配置既要四季常青,又要四季變化,花開不斷,而為了體現這一特色,很多地方比較多的採用了幾種花灌木成叢、成片的配植方法,如用白玉蘭、碧桃、櫻花、海棠等突出春季特色;用玉蘭、紫薇、石榴、月季、桂花、夾竹桃等體現夏秋特點;用楓香、槭樹、無患子等體現深秋景色;用黃瑞香、臘梅、茶花、梅花、天竺葵等點綴冬景,色彩效果十分鮮明,這就體現了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常綠樹葉色常綠而深沉,落葉樹則葉色豐富而冬枯,兩者適當搭配,可以使景色富有變化,冬季也無蕭瑟感。

  四、園林植物配置的方式

  一種是孤植。孤植主要顯示樹木的個體美,常作為園林空間的主景,對孤植樹木的要求是:姿態優美,色彩鮮明,體形略大,壽命長而有特色,周圍配置其它樹木,應保持合適的觀賞距離,在珍貴的古樹名木周圍,不可栽植其它喬木和灌木,以保持它獨特風姿,而用於庇廕和孤植樹木,要求樹冠寬大,枝葉濃密,葉片大,病蟲害少,以圓球形、傘形樹冠為好;一種是對植。所謂對植,是指兩株樹按照一定的軸線關係對稱或均衡種植的配置方式。主要用於強調公園、建築、道路、廣場的人口,用作進口栽植和誘導栽植,在園林構圖中始終作為配景,起陪襯和烘托主局的作用,如利用樹木分枝狀態或適當加以培育,形成相依或交冠的景框,構成框景;一種是叢植。所謂叢植,是指由三到十幾株樹木組合種植的配置方式。叢植所形成的種植型別是樹叢,而樹叢的組合,主要表現的是樹木的群體美,但也要在統一構圖中考慮表現單株的個體美,所以選擇作為組成樹叢的單株樹木的條件與孤植樹相似,即必須挑選在庇廕、姿態、色彩、芳香等方面有特殊觀賞價值的樹木;一種是群植。群植相同樹種的群體組合,樹木的數量較多,以表現群體美為主,具有“成林”之趣。它主要是表現植物的群體美,並以此構成園林區域性空間的主景,群植時樹木不必成行成列,而是要有疏有密,力求自然,林緣不要直線,整個林地不要幾何形體,一刀切的邊緣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中國傳統喜好的竹林、梅林、松林,都是面積不大的純林,很受人們歡迎。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園林植物配置是一門藝術,它像是寫小說的過程,只有找到正確的詞彙,運用正確的語法,然後下筆成文,才能寫出擁有豐沛的表現力的文章,因此,我們要繼續認真學習研究中國園林的精髓,正確運用植物配置的藝術手法,不斷積累和豐富自己的園林知識,才能把我們的城市裝點的更加絢麗多彩。

  參考文獻:

  [1] 劉世廣.淺談植物配置造景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山東林業科技,2005***05***.

  [2] 林麗.園林植物配置相關問題的探討[J].中國科技博覽,2010***28***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