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鑄就成功的例子3個

  曾經擁有的,不要忘記;已經得到的,更要珍惜;屬於自己的,不要放棄;已經失去的,留著回憶;想要得到的,必須努力;但最重要的,是好好愛惜自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努力鑄就成功的例子,歡迎閱讀!

  努力鑄就成功的例子1:

  你知道第一部電話機是誰發明的嗎?不錯,是英國的科學家貝爾。

  當貝爾宣佈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電話機,轟動了當時的整個科學界。不料,就在貝爾申請這項發明專利後,科學家萊斯卻向美國最高法院對貝爾提出控訴,聲稱電話機的發明權應該歸他所有。

  事關一項重大發明的發明權和當事人的名譽權,法院不得不進行認真嚴肅的調查,並請有關科學家對貝爾和萊斯各自的申訴進行鑑定。

  調查和鑑定結果證明,在貝爾之前,萊斯確實已研製成功一種利用電流進行傳聲的裝置,這種裝置能把聲音傳到 1000米以外。但是這個裝置僅能單向傳送,不能雙方互相交流。對此,萊斯確認不諱。於是:法院和科學家都斷定,這種裝置還不能被稱為電話機。

  貝爾面對法院和科學家調查組,也直言不諱,他曾藉助過萊斯的實驗。但他比萊斯更加細心,他發現了萊斯裝置的不足。他將萊斯裝置所用的間歇電流改變為連續的直流電,這就解決了話聲短促多變的問題。然後,他又將萊斯裝置上的一顆螺絲往裡擰了半圈,僅僅5絲米,於是話聲就能互相傳遞了。僅僅這5絲米,就使電話機誕生了,這種結果使萊斯瞠目結舌,使科學家震驚萬分。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法院最後判決是萊斯敗訴,電話的發明權歸貝爾。貝爾感到他利用了萊斯的實驗,同意發明專利為他和萊斯共有。萊斯感慨地說:“我在離成功5絲米的地方失敗了,我將終生記取這個教訓。”他堅決拒絕與貝爾共享專利。

  我們為貝爾的多一點耐心,多一份堅持,多一份認真,多一份努力,最終獲得成功而慶幸。我們為萊斯的少了一點耐心,少了一份堅持,少了一份認真,少了一份努力,最終半途而廢,與成功失之交臂而深感遺憾。是的,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有時失敗與成功的距離僅在咫尺之間乃至毫釐之間。功虧一簣,功敗垂成。人類每一努力的領域中,有些微小的差距,便把贏家與輸家分別出來。贏家之所以贏得這些微小的差距,往往不是決定於天才、資源或者腦子,而在於用心度的深淺。在探索的征途上,往往再多加一把勁,再多走一步路,就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躍上成功之巔。

  努力鑄就成功的例子2:

  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的牛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現代科學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於300年前的同一天。他年青時就生患絕症,然而他堅持不懈,戰勝了病痛的折磨,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科學家。

  霍金在牛津大學畢業後即到劍橋大學讀研究生,這時他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癱瘓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進行了穿氣管手術,此後,他完全不能說話,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進行交談;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需要請人將每一頁都攤在大桌子上,然 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

  但霍金不會因為小小的病痛的折磨而放棄了對學習的渴望,他正是在這種一般人難以置信的艱難中,成為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霍金在劍橋大學任牛頓曾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之職,他的黑洞蒸發理論和量子宇宙論不僅震動了自然科學界,並且對哲學和宗教也有深遠影響。霍金還在1988年4月出版了《時間簡史》,已用33種文字發行了550萬冊,如今在西方,自稱受過教育的人若沒有讀過這本書,會被人看不起。

  努力鑄就成功的例子3:

  閆妮18歲考上一所財經學院,大學畢業後,和許多同班同學一樣,按照家人的要求,她專業對口地找了份會計工作。可是,她對枯燥的數字根本提不起興趣,整天迷迷糊糊,朝著外面的天空發呆,想辭掉這份工作。母親勸她:“女孩子,做個會計挺好的,不髒、不累、不重。”她對著母親淡淡一笑,毅然辭掉了這份來之不易的會計工作。

  辭職後,待在家裡的閆妮發現自己迷上了表演,常常陶醉於電影裡演員的出色表演。她發現模仿表演的時候,自己再也不迷糊。她知道,這是自己真正要走的路。經過刻苦訓練,她考上了蘭州軍區戰鬥歌舞團,然後到解放軍藝術學院學習表演,畢業後分到空政話劇團,成為一名專業演員。天道酬勤。12年後,她憑藉在《武林外傳》中成功飾演風情萬種的佟湘玉而一舉成功。

  現實中的閆妮和劇中精明算計的佟湘玉相差甚遠,和她合作過的一個明星直言不諱:“人家丟三落四,閆妮是丟五落八。”閆妮微笑著說,母親現在還會給她打電話念叨:“幸好你沒幹會計,要是讓你管錢,人家肯定得把你法辦了。”

  還有一個女孩,與閆妮的人生一樣。

  她是柴靜,17歲時考上長沙鐵道學院會計專業。為什麼要學這個專業呢?母親說祖上開過票號,再說山西人天生會算賬。但她覺得自己並不適合做會計,無法成為那種中規中矩的會計。別的女孩子的課本永遠是乾淨整潔,重要的知識點下永遠有用尺子打著的紅線,可是她的課本,永遠是卷著邊的。她是班裡最沉默、最灰色、最普通的孩子,不愛張揚,學習成績在班裡從來沒有進過前十名。

  大學畢業後,柴靜的工作單位已經分配好了,一份穩定的會計工作。然而當時的她,並不想選擇這條路。平時聽話的她不顧母親的勸阻,聽從內心的聲音,去了湖南文藝廣播電臺,做一檔名叫《夜色溫柔》的晚間談話節目。“關鍵不是別人給我做什麼,而是我要做什麼,然後就尋找一個空間去做。”從她瘦弱的身上,我們能感受到一種拼搏之美。三年後,她北上尋找更大的舞臺,到了央視《新聞調查》節目做記者。跋山涉水,她卻樂此不疲,辛苦並快樂著。“如果讓我做會計,我應該是史上最糟糕的會計之一。”已經成為央視知名記者的柴靜給自己這樣一個評價。

  閆妮,也許不是一名好會計,卻成為一名優秀的影視演員;柴靜,也許做會計真的會糟糕,卻成為一名眼神犀利的新聞女俠。

  人生都是在不斷變換著的,有許多人終其一生在一條道路上奔走,但他們沒有想過,這條路適合不適合他們。而有些人,能夠把握自己的優勢,讓自己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那麼,如何選擇自己的路呢?木桶理論說:一隻桶能盛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根木板。沒錯,但我們畢竟不是死板的木桶,而是變通的有思想的抉擇者。陳景潤教不好中學數學,卻能證明出哥德巴赫猜想;沈從文在西南聯大課堂上說得結結巴巴,卻寫得風生水起,成為文壇大家。對閆妮,會計是短板,表演是長板;對柴靜,會計是短板,新聞是長板。

  成功者大多都不是“略懂”的平均主義者,而是獨樹一幟、獨當一面的“精深”專家。一個人能登多高、能走多遠,最終還是取決於自己最擅長、最精通的專業能力。人生就是這樣,總有適合你的一份工作,總有展現你才華的舞臺。關鍵是你要學會變換,敢於變換,才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