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為國歌立法

  國歌立法的意義是什麼?什麼原因要為國歌立法?為什麼呢?國歌法內容全文是什麼?一共多少字?小編整理了國歌立法的原因,歡迎閱讀!

  _國歌立法的原因_國歌立法的意義

  朋友圈文章“十年不變的一個提案:為國歌立法”,你怎麼看

  又到兩會,往事如昨。

  68年前的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了4個決議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便是其中之一,到1982年此曲被正式確定為國歌。

  國歌與國旗、國徽同為主權國家的象徵。我國在1990年、1991年相繼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更是通過法律渠道大大提高了全社會敬畏國旗與國徽的意識。

  但我們很痛心地看到,在某些婚喪嫁娶、舞會聯誼、開業慶典等娛樂或商業活動中,國歌被濫用;即使在正式場合奏唱國歌特別是升旗儀式時,仍有一些人會嬉笑打鬧、我行我素、衣衫不整,沒有絲毫的莊嚴感、儀式感與自豪感!也許正因為一部《國歌法》的缺失,才導致有人將國歌改編成“股歌”惡搞,很大程度上傷害了我們的民族情感,甚至踐踏了抗戰歷史!

  春滿京城,紅旗招展。

  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一開幕,政協委員、解放軍軍樂團創作室一級指揮於海在自己的朋友圈發文:“十年不變的一個提案:呼籲為國歌立法!儘管至今還沒有列入國家立法計劃,但是我和眾多文藝界委員堅信早晚國歌立法會實現!”

  一時間,點贊加油的回覆一個接著一個。

  於海說:“國歌與國旗、國徽一樣,是國家主權的象徵,有著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地位。”

  2015年國慶前夕,我作為高校大學生升旗手代表,有幸在全國政協禮堂與老一輩革命家歡聚一堂,共慶佳節。當全場起立,奏唱了《義勇軍進行曲》時,我的內心被深深震撼,那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共鳴啊,穿越時空,熱淚盈眶。那是中國人民的反抗、抗戰將士的怒吼,是新中國的戰歌和曙光曲調豪邁激越,是英雄們的靈魂在和唱。褻瀆國歌就是對人民英雄的褻瀆,對人民情感和深刻歷史的踐踏,人民絕不會答應。

  大家一定還記得世界女排大獎賽香港站,國歌意外響起後,女排姑娘們紛紛停止訓練、轉向國旗,肅立行注目禮,贏得世界點讚的畫面。在國際比賽和外交儀式中,國歌是一國主權的象徵,是尊嚴和國際地位,關鍵時刻還是國人的護身符。大家一定沒有忘記,利比亞撤僑時,中國工人高唱國歌過關卡與大部隊匯合,平安回到祖國大地的感人場面。

  在利比亞撤僑航班上,中國同胞在高呼祖國萬歲。

  國歌立法,正當其時。

  國歌是“十四年抗戰”教育的生動載體。1932年年底,東北地區義勇軍第二軍團進入熱河省建平縣***現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朱碌科地區,參與熱河前線的抗日戰爭。1933年,聶耳參加了慰問團來到朱碌科前線慰問,在這裡聶耳親眼看到了義勇軍浴血殺敵,被義勇軍的精神所激勵,當時抗日義勇軍前線也有一些軍歌、誓詞、通電中有“血肉鑄成長城!”等響亮的口號,可以確定的是,聶耳和田漢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和遼寧抗日義勇軍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1934年底,由司徒慧敏等人組建的上海電通影業公司,籌拍它的第二部電影《風雲兒女》。1935年春,田漢剛完成一個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題歌的歌詞時,就被捕入獄。聶耳主動要求為田漢寫就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譜曲。當他看到“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血肉來築我們新的長城”時,雄壯、激昂的旋律從心中油然而生,他很快就完成了曲譜。1935年7月,23歲的聶耳英年早逝,但這一不朽絕唱,讓他的藝術生命獲得了永生。可以說《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歷史,就是抵抗日本侵略的浪潮不斷高漲的歷史。這首歌的曲和詞深深紮根於中國人民之中。

  今天,為國歌立法,更能引起人們對國歌歷史的關注,不忘“義勇軍”,不忘“九·一八”,更能在深厚的國歌聲中凝聚中國精神和民族情感,明確中國“十四年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東方主戰場的歷史定位和偉大貢獻!

  國歌飽含愛國深情,是引導國人樹立正確政治信仰的基礎。九三大閱兵時,我在宣武門,當我們高唱國歌時,我淚眼婆娑,因為國歌調動了我們的愛國情感。愛國情感是愛國主義的起點和基礎,關係到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和戰鬥力,主要體現為對國家和民族命運所具有的高度責任感和奉獻意識,若缺失,信仰坍塌,恐怕中華民族真的又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通過立法,規範國歌儀式感,中國人會進一步理解何為“苦難輝煌”,何為“偉大復興”。增強國人特別是青少年對祖國的歷史使命與深厚情感,激發成才之心、強軍之魂、興國之志。

  早在1984年,中宣部就下發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奏唱的暫行辦法》,2004年通過的憲法修正案也對《義勇軍進行曲》的國歌地位進行了確認,可見雖然國歌尚未立法,但正是由於許多像於海老師一樣的人在呼籲,國歌的地位在法制路上不斷推進。然而,更重要的也許是內心對國歌的敬畏,敬畏英烈、敬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