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幾個途徑

  企業文化是以企業管理哲學和企業精神為核心,凝聚企業員工歸屬感、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論。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探討企業文化與企業發展的關係。

  

  ***一***如何讓職工認可企業文化

  企業如何留住人才是一個永恆的企業管理課題。優秀人才總是跳槽而去,平庸的員工總是賴著不走。所有企業都必須面對一個矛盾:如何解決員工慾望的不斷膨脹和薪酬的相對穩定。因為員工隨時都可能在企業中成長而薪酬不可能緊緊相隨,沒有人會總是對自己的薪酬感到滿意。而個人財富過大可能產生副作用,激勵過度卻可能讓人不思進取。面對企業員工慾望後面的永恆難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如何確立企業的價值體系和分配機制,這也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問題。現實社會中,最為直接有效的激勵方式就是薪酬分配。美國哈佛大學的專家發現,在缺乏激勵的環境中,員工的潛力只發揮出20%~30%甚至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但在適宜的激勵環境中,同樣的員工卻能發揮出其潛力的80%~90%。所以如果你的員工對你的分配製度不以為然或者覺得理所當然,那麼你的分配製度一定是失敗的;而沒有達到激勵效果的分配對企業而言,是一種巨大的損害。

  毋庸置疑,企業成員都想得到而又不可能都得到最大化的企業所擁有的分配資源,將這些資源優先分配給成績優異的員工,是必然的選擇。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追求最大的工資、福利的回報。有的企業雖然給骨幹員工以極其豐厚的工資待遇,但是他們並不滿意,反而願意到別的工資、福利相對低的單位去,這就是因為後者有良好的文化氛圍,協和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企業形象,有思想有魅力的企業家。在中興的實踐看來,解決人才激勵問題,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也應該成為員工待遇的一部分。

  ***二***企業社會美譽度是員工得到的文化待遇

  一個好的企業品牌必然產生良好的社會美譽度,這會給每個員工帶來許多無形的益處。比如中興通訊的招聘門檻高,外界印象是非常難進入,而你一旦進入成為其中一員,首先你會覺得在這樣的企業工作有一種自豪感,自信心很強,工作是愉快而充實。同時社會也對你另眼相看;當你選擇流動,中興品牌背景又是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砝碼;有的企業招聘,只需要看中興員工的工作牌就可以直接進入。有的公司為了挖人,在中興各個研發基地對面租間房號稱研究所,主要“研究專案”是如何挖中興的骨幹員工,主要工作是每天給中興員工打電話。中興公司員工在深圳買房,大多地產商都自發給予幾個百分點的折扣,事實上,公司從未出面去協調,為什麼願意給折扣?因為中興人的購買力影響大,市場調節本身起了主導作用。

  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中,企業如想立於不敗之地,企業文化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凡業績輝煌的企業,企業文化的作用都十分明顯。世界各國企業的實踐也充分證明了企業文化的重要作用,在IBM、索尼、通用電氣以及中國的海爾等眾多著名企業的成功過程中,公司內部強有力的企業文化無一不對企業競爭力的增強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三***促進企業品牌信仰建設

  “品牌信仰建設”是通過理念、形象、組織和外部溝通一系列的方法步驟,讓客戶通過參與品牌塑造過程而產生對品牌的忠誠,進而形成一種消費信仰。它需要形成一種能將公司核心價值和品牌核心主張以一種和諧統一的方式結合在一起的公司理念。客戶通過系列的參與式的價值觀溝通過程,對品牌以至企業從認識到認可、從認可到滿意、從滿意到認同、從認同到信賴、從信賴到忠誠、從忠誠到信仰。也就是基本達到:員工信奉的核心價值觀、客戶***以及利益相關方***認同的價值觀、品牌所倡導的價值主張的融合和統一,以提升企業的整合競爭優勢。這是一項十分艱辛的工作,而一旦成功,通向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就能夠永續地保持。

  ***四***提高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競爭能力

  競爭力是企業資源和能力的綜合反映,是企業所持有的、不易被競爭對手效仿的獨特能力,這種能力包括具有企業特色的企業精神、核心價值觀、經營管理理念、企業形象及員工素質等。

  企業競爭力是指在競爭性的市場中,一個企業所具有的能夠比其他企業更有效地向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並獲得盈利和自身發展的綜合素質。企業的競爭力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產品層,包括企業產品生產及質量控制能力、企業的服務、成本控制、營銷、研發能力;第二層面是制度層,包括各經營管理要素組成的結構平臺、企業內外部環境、資源關係、企業執行機制、企業規模、品牌、企業產權制度;第三層面是核心層,包括以企業理念、企業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內外一致的企業形象、企業創新能力、差異化個性化的企業特色、穩健的財務、擁有卓越的遠見和長遠的全球化發展目標。第一層面是表層的競爭力;第二層面是支援平臺的競爭力;第三層面是最核心的競爭力。從這一結論中我們可以看出,企業文化對企業增強競爭力的重要作用。

  企業文化與企業發展的關係

  企業文化理論始創於美國。二戰後針對日本企業對美國經濟的挑戰,美國一些管理學家研究和總結日本企業管理經驗而建立了這一理論,並開始在美國企業界推廣。如今,重視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已蔚然成風,企業文化已達到了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程度,併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企業文化由企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四個層次構成。是企業組織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組織成員所共同信仰的管理哲學、行為規範和價值體系的總和,***包括共同意識、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行為規範和準則等***是推動企業前進的原動力,是核心競爭力之一。從本質上看是一種產生於企業之中的文化現象,它的出現與現代企業管理在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密不可分,從管理的角度看,企業文化是為達到管理目標而應用的管理手段,因此,企業文化不僅具有文化現象的內容,還具有作為管理手段的內涵。

  一個企業,由無到有經歷質的變化,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經歷的是量的變化,兩種過程遵循的規律不同,前者是創業,後者是守業、強業。在質和量的變化過程中,企業文化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軟實力,沒有文化的支撐,企業是不能夠永遠繼續發展的。因此,作為企業,在管理上不能一味靠行政手段,而要注重企業文化建設,賦予文化新的生命力,使文化成為企業的內增向心力和凝聚力,外增應變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