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學生創業環境情況

  隨著大學生人數增多,高校畢業生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而一些國家通過鼓勵學生自主創業,使這一問題得到較好地解決。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歡迎參閱。

  我國大學生創業環境情況

  21世紀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時代”,其對提高國家創業水平和創新能力、促進大學知識轉化、加強大學與外部世界的合作、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都具有重要意義,因而創業被專家學者稱之為繼學術性和職業性之後的第三本“教育護照”,且在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世界高等教育大會上正式得到認可。創業教育在各國日漸受到重視,為創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保障。

  我們國家提倡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併為此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各高校也開展了創業計劃大賽,這些都極大地鼓勵了大學生創業者。但總的來看,大多數學生仍不敢創業或不善於自主創業。相反,國外有許多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並取得了巨大成功,從喬布斯到比爾·蓋茨都是大學時代便開始創業之路。我們認為,這既有創業者個人能力的原因,也有家庭、學校、社會及制度的影響。本文通過對中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政策進行比較分析,力圖為我國創業教育的健康發展提供可行路徑。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興起的背景和動因

  創業教育最早出現於美國。上個世紀40年代隨著二戰的結束和退伍軍人法案的實施,大批的退伍軍人紛紛湧入大學學習,這直接培育了一個潛在的新興勞動力市場和對工作機會的需求。

  20世紀70年代,社會經濟增長模式發生轉型。50-60年代蓬勃發展的大公司和跨國企業無法迅速調整以適應變化的經濟環境,以高科技為主導、執行機制靈活、不斷創新的中小企業迅速發展,不僅支撐了各國經濟增長,而且為社會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伴隨著資訊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90年代企業的生存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產品生命週期縮短、不確定性增加、全球競爭的加劇等增加了企業的決策風險,企業必須在動態複雜的環境中識別和把握機會、承擔風險並創造價值。創新和企業家精神研究從個人層面、組織層面和社會層面不斷拓展,創業教育發展相應地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大學的數量不斷增加。

  二、出臺各種政策,為創業教育提供資金保障

  一般情況下,創業者可以從三種渠道獲得創業啟動金:一是銀行商業貸款,二是小額信貸,三是政府或其他機構的無償資助。對於沒有經驗和財產積累的大學生來講,這三種渠道都很難使用。因此,各國政府為提高國內的創業水平,提升國家的競爭力,在大學生創業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

  。

  三、開展創業教育研究,積極構建完整的創業教育教學體系

  隨著創業教育擴充套件到不伺層次和不同專業的學生,創業教育面臨一個重要的挑戰,即如何將創業理念融入大學的核心價值體系,如何將創業整合到大學的其他課程之中,促進教學模式、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的改變,構建完整的創業教育教學體系。

  影響我國大學生選擇創業的方面

  1、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不完善

  ***1***創業教育目標設定的功利性。與國外中小企業的興起和發展推動創業教育的繁榮不同,中國創業教育最主要的源動力來自於社會發展所必須解決的就業問題。這種功利性的目標導向造成了高校的創業教育活動主要侷限於操作層面和技能層面,創業者創業的動機更主要的是解決生存問題,而不是謀求個人的高層次發展,因此創業者對創業教育的源動力作用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

  ***2***創業教育理解的片面性。在我國長期的精英化教育的專業培養方式下,創業教育絕不僅僅是一種就業教育,很大程度上應該是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新方向的一個切人口。然而,功利化的目標使創業教育被簡單地理解為如何引導學生創辦企業,如何通過創業教育減輕來自就業方面的壓力。據有關調查顯示,大學生對創業活動的理解以“經營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居多,分別佔48%和35%。對於從事創業活動最主要的目的,接近半數的大學生認為是“鍛鍊才幹”,次之為“營利”,而不認為要發展自身的能力並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創業。

  ***3***創業教育支撐體系的侷限性。從歐美等發達國家創業教育的發展來看,創業教育絕不僅僅是大學的事情,更大的責任在於社會系統本身,創業教育的社會性與其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的個性是並存的,一個完善的創業教育支撐體系至關重要。目前,除上海市等少數幾個省市外,很少有企業願意提供機會,讓學生學習實際的企業管理和經營。大學、企業、其他機構、政府沒有形成開放的、多方互動的合力結構。

  ***4***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單一性。相對於國外較成熟的創業教育教學體系而言,中國的創業教育教學才剛剛起步。我國絕大多數高校並沒有把創新創業能力即開創性和創造力的培養看作高等教育主流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部分,在教學管理方面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支撐教學的創業學術研究有待系統化和深化。

  2、家庭影響

  在大學生是否選擇自主創業這個問題上,學生的家庭情況會有相當大的影響。調查顯示,參加過創業活動的學生中,82.16%認為家庭對他們創業產生過影響。這一影響又可分成物質和非物質兩類。物質影響包括初期資本積累和資訊、人脈資源等;非物質影響包括家庭教育和榜樣效應。在各種家庭因素中,家庭經濟條件和家庭教育是最主要的兩種影響因素。

  ①家庭經濟條件。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大學生在創業遇到困難時會更加自主,

  敢於冒更大的風險;而家庭條件較差的創業者會更加在乎創業的成敗,考慮創業將會給家庭帶來的影響。在家庭經濟條件方面,中外家庭均有貧富,因此對大學生創業而言,中外沒有太大差別。

  ②家庭教育。家庭是創業者早期接受啟蒙教育和健康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是向下一代傳授“生存能力”的教育。生存能力包含知識、技能、習慣、人品等。如果能獲得創業意識的培養,無論家庭條件好壞,對創業者來說都有可能成為有利因素。調查顯示,在參加過創業活動的學生中,5.24%表示家庭給自己的創業提供最初指導,7.79%表示家庭教育使自己形成獨立進取的精神。總的來看,在自立能力、堅強意志、獨立人格、理財意識的培養方面,中外差距尤其明顯。

  3、學校影響

  學校作為學生接受教育的地方,它對學生影響也是最大的。大學生是否會選擇進行自主創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校園中的創業氛圍、校方給予創業者的制度和資金支援。

  4、社會影響

  社會影響主要是指社會輿論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態度。現在,社會漸漸開始形成有利於大學生創業的公眾輿論環境,形成利於創業的良好氛圍,為大學生創業奠定了良好的環境基礎。

  大學生自主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大問題

  1、個人素質方面

  創業者的個人素質往往對創業成功起著決定性作用。調查中,受訪學生無論是否進行過創業活動,都表示“企業家精神”十分重要。對於大學生創業者最應具備哪些素質與能力,14.85%選擇較好的組織能力,15.08%選擇專業的背景知識,20.90%選擇較好的溝通能力,16.03%選擇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

  ①知識理論往往與實踐脫軌。我國教育更偏重於理論知識的傳授,學生所擁有的實踐的機會相對較少。大學生所學的都是書本知識,有的甚至還是無法直接用於市場實踐的純理念,要通過獨自考察來選擇一個有投資創業前途的專案,實在很難。經驗不足將會帶來投資高風險,也使他們自主創業的意願冷卻,最終選擇放棄。

  ②對政策瞭解利用不足。創業初期如果能搭上政策的“順風車”,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對行業的選擇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許多大學生只是模模糊糊地瞭解政府和學校的優惠政策,更別提有效利用了。

  ③缺乏必要的經濟方面知識。經濟和管理相關專業的大學生,要進行自主創業,相對於其它專業的畢業生來說有一定優勢。而非經濟管理專業類的畢業生,對經濟市場比較陌生,儘管他們一走出校門就有獨立創業的願望與熱情,但真正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局面,還會因自身底氣不足而卻步。

  2、外部環境方面

  ①資金難求。14.56%的學生認為,難以獲得資金是大學生創業道路上始終存在的最大難題。在有過創業經歷的學生的融資過程中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一是優惠政策難落到實處。儘管政策規定學生可以從銀行獲得創業貸款,但我國未形成一套完善的金融信用體系,大學生實際上很難以自身的信用獲得資金。

  二是獲取資金方式單一。國內大學生的創業資金來源主要是家庭、銀行借貸、風險投資。由於家庭條件限制和信用體系不完善,許多學生創業者都把希望寄託在風險投資這一融資方法上,試圖通過參加創業大賽和其他一些競賽來獲得風險投資。但實際上這個渠道遠不能滿足創業者對資金的渴求;即使爭取到風險投資,也可能在融資時過分出讓自己的股權和利益,甚至導致核心技術產權的流失。三是幾乎沒有專門針對學生的小額貸款機構。

  ②缺乏專業的創業指導服務機構。大學生創業除了解決資金難題以外,還要單獨面對缺乏人脈、不熟悉行業、缺乏資訊等問題。一個專業的創業服務機構能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市場的分析、調查、策劃等服務,可以使創業者少走彎路。而我國高校和社會上現有的大學生創業諮詢大多為非專業的,缺乏針對性和連貫性。

  ③高校未能充分發揮其作用。一是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課程。。二是高校間缺少合作互動。三是學校與社會組織聯絡不足。四是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援不如西方國家。

  ④學業事業平衡難。大學生創業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許多進行過創業的學生都反映自己在學業與事業兩頭奔波,相當辛苦,他們中許多人不得已選擇學業而放棄事業。

  ⑤缺乏社會組織的支援。大學生的創業活動和創業教育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和支援,只依靠政府和學校的努力無法長久維持。但是現有的社會組織數量和規模都很有限。

  我們認為,促進大學生創業需要政府、學校和社會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從大學生的實際出發。所有的支援手段只有符合我國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即符合其心理的、社會性的因素,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二是以解決創業資金為重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學生創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資金。剛剛跨出校門的學生創業者,還沒有資金積累。

  三是引導大學生確定合理的創業目標。政策的導向作用很大,有什麼樣的創業政策就會有什麼樣的創業目標。創業政策要引導大學生確立合理的創業目標,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

  四是儘量減少限制性條件。創業政策應該儘量減少限制、降低門檻、簡化程式、方便快捷,用良好的創業政策鼓勵、支援大學生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