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養殖蠶蠶病綜合防治技術

  蠶是變態類昆蟲,最常見的是桑蠶,又稱家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而蠶要如何正確養殖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蠶的養殖方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蠶的養殖方法

  抓好養蠶前消毒,降低蠶兒發病率

  養蠶前的清洗消毒是整個防病消毒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奪取蠶繭高產的先決條件。為提高消毒效果,在消毒步驟上要做到“一掃、二洗、三刮、四消、五刷白”;消毒過程中要求做到六個要:蠶室要打掃淨,蠶具要洗得淨,藥劑要配得準,藥液要噴得勻,室具要消得全,消後要保管好。

  做好補催青工作,提高一日孵化率

  補催青工作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一日孵化率的高低,廣大蠶農應重視補催青工作,主要抓好溫溼度的控制及遮暗工作等措施。蠶種到室後,要及時攤卵,並控制溫度78~79℉,溼度差2℉,到收蟻前日傍晚,將溫度升至80~81℉,溼度差1℉,同時在補催青時要嚴格遮暗,以達到孵化齊一之目的。

  杜絕明火加溫,確保人蠶安全

  明火加溫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一是易造成飼養員一氧化碳等廢氣中毒,我市每年均有蠶農因明火加溫造成中毒送醫院搶救甚至死亡事件發生;二是溫度控制難,溫度過高時影響蠶兒體質,甚至把蠶兒烘死;三是易發生火災事故。同時,各地已均沒有預備種,如造成蠶種中毒、烘死等損失的,將無法彌補。因此,為確保人蠶安全,應大力推廣闇火加溫,實行地火龍、天火龍、電爐、靠壁灶等闇火加溫形式,或將明火加溫設施進行改造,增加通室外的煙道,杜絕明火加溫;進蠶室飼蠶時要兩人以上,以便發生中毒時,相互照應、及時搶救;沒有小蠶飼養設施或條件較差的以及飼養量比較少的蠶農,提倡聯戶共育,實行小蠶集中飼養,或交由小蠶公司飼養;小蠶室要經常進行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密切注意天氣和蠶訊,合力做好防氟工作

  一是要貫徹落實市府關於春蠶期防氟停火措施;二是密切注意蠶期的天氣情況和蠶訊變化,一旦出現氟化物中毒苗頭及時採取分批飼養、調整葉位、石灰水洗葉等農業防氟措施,減少損失。

  提倡採用摘芯技術,提高桑葉產質量

  摘芯就是將桑樹新梢的嫩頭摘去,可促進嫩葉加速成熟,提高桑葉產質量。方法是:在用葉前10天左右進行,根據桑園的用葉計劃,劃片分批摘芯。摘芯程度:一般摘去鵲口狀的嫩頭為度。

  重抓防病防毒,減少蠶病和中毒損失

  在飼養過程中要經常用新鮮石灰粉、防病一號、抗菌素和滅蠶蠅等藥劑進行蠶體蠶座的消毒防病,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蠶病損失,同時對新鮮石灰粉、防病一號等易變性揮發的藥劑,要密封存放,用後袋口紮緊;在採摘毗鄰其它農作物桑園的桑葉時,要做到先試後吃,嚴防因其它農作物噴藥治蟲引起蠶中毒事故的發生。

  加強通風換氣,稀放飽食養大蠶

  由於大蠶期蠶兒食桑量大,排洩物多,且又不耐高溫溼悶,因此,在大蠶期應特別重視通風換氣工作,做到開門開窗養蠶,並達到稀放飽食,大蠶三晝時每張种放足蠶座面積40㎡以上,並給足桑葉使蠶飽食。

  抓好上山關,提高春繭產質量

  抓好蠶兒上山關,是提高蠶繭產質量的重要措拖。一是在選用上山蔟具時要有安全意識。少數地區曾發生過因蔟草殘留農藥影響而產生大量不結繭蠶的事故。上蔟時建議選用方格蔟、塑料折蔟等優良蔟具;選用稻草蔟具時要儘量選用農藥汙染少的稻草製作,並利用養蠶前期較空暇時間,充分曝晒乾燥,儘量排出殘留農藥。二是加強蔟中通風換氣,在熟蠶全部上山繭網形成後,蔟室開門窗通氣,使蠶兒吐盡繭絲物質,增加繭層量,提高繭質。

  蠶病綜合防治技術

  一、技術簡介

  蠶病防治的基本方針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其方法是圍繞消毒和清潔飼育,切斷病原傳染途徑,防止蠶感染,改善飼育條件,增強蠶體質,提高抗病力等方面,把防病與飼育技術結合起來,走綜合防治的路子,才能取得實效。

  二、技術要點

  ***一***消毒

  1.養蠶前的消毒:對蠶室按掃→洗→刮→刷→消的步驟徹底清理。消毒藥劑可用毒消散、優氯淨煙劑或用2%甲醛、1%的有效氯水劑噴灑,密閉24小時以上通風。蠶匾、線網等適宜蒸汽消毒的應入灶蒸消,溫度達100℃後保持30分鐘以上,再出灶晒乾備用;竹竿、蠶架等要在消毒池內用含有效氯1.0%的漂白粉液浸泡20分鐘以上,溼潤狀態進入蠶室晾乾;其它用具要洗滌後用日光曝晒數次。

  2.蠶期的消毒:***1***蠶體蠶座消毒。起蠶和發病初期是防治重點時期,用防病一號、優氯淨、新鮮石灰粉混合劑,優氯淨煙劑***給葉前薰1小時後開窗通風***等可用預防病毒病、真菌病和細菌病,也可減少微粒子病的蠶座傳染機會。***2***隔離弱小蠶。各種傳染性蠶病均可使蠶出現生長髮育緩慢,發育不齊等症狀,病蠶的排洩物、血液往往存在大量病原,成為蠶座傳染的主要來源,故淘汰弱小蠶可有效控制蠶病的傳播。***3***建立衛生防病制度,控制病原傳播。①未經消毒的蠶具不準進入蠶室。採運桑葉用具嚴格分開。②除沙用塑料布墊地隔離蠶沙。除沙後換下的蠶網要消毒後再用。③進入蠶室要換鞋,蠶室門口放消毒藥品對鞋底消毒。進貯桑室要換鞋。④給桑前,除沙後要洗手。⑤蠶室、貯桑室地面每日用漂白粉液***含有效氯1.0%***消毒一次。⑥淘汰蠶密閉處理,蠶沙入土坑漚制,防擴散。

  3.回山消毒:蠶期結束後,對蠶沙、爛繭、舊蔟具等無使用價值的廢物,燒燬或堆漚處理,有價值的用具要經初消→清洗→復消程式,確保清潔無病原。對蠶室、貯桑室、蔟室等環境同蠶前一樣,認真洗消。

  三、加強飼育管理

  1.選用抗病力強的蠶品種。已育成有抗氯、抗膿核病等特殊品種,也可根據各地氣候、地理條件、常見病等實際情況綜合分析,選用適宜的蠶品種。

  2.合理的養蠶佈局。錯開不同農作物的種、收季節,合理安排養蠶佈局,避免蠶期重疊,保證蠶期人力、物力的投入,可有效保障養蠶豐收。

  3.管好桑園,及時治蟲。提高葉質有利於提高蠶體質,減少病蟲危害,減少野外患病昆蟲對蠶的傳染。

  4.根據蠶不同發育階段的生理特點進行飼育管理。適宜的溫溼度標準為:1~2齡用27℃±1℃,乾溼差1℃左右;3齡26℃±1℃,乾溼差1.5±1℃左右;大蠶用25~24℃,乾溼差2℃左右。用適熟葉,勤除沙,定時通風換氣,飽食就眠,適時餉食,操作輕快,保護蠶體,盡力避免給溼葉、萎凋葉。

  注意事項

  1.為防止微粒子病的傳播,杜絕使用超毒不合格種,儘量使用無毒批蠶種,購種渠道要正規,要簽訂質量保證合同。

  2.發現細菌病要及時添食氯黴素等抗生素類藥,其它疾病如真菌病、病毒病一旦發生要密切關注,及時拾出病蠶、蠶座逐日消毒,直至控制病情。

  3.易發生農藥中毒和氟化物中毒的地區,應進行喂葉試驗,分析原因,不用汙染葉,遠離汙染源,或試用石灰水清洗桑葉。大面積出現問題,應依靠農技部門解決。

  4.綜合防治的每一環節都不容忽視,只有認真對待,科學處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養蠶豐收。

蠶病綜合防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