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炒魷魚怎麼做最有營養

  辣炒魷魚是一道美味的家常菜,魷魚,也稱“柔魚”,在臺灣也稱為“槍烏賊”,可供鮮食或乾製。魷魚營養價值很高,是海洋賜予人類的天然水產蛋白質。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準備的辣炒魷魚有營養的做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辣炒魷魚有營養的做法

  做法一、魷魚洗淨內臟和眼睛,辣椒切掉尾巴洗淨。魷魚從中間切開一刀,成片狀後,斜切刀,注意不要切斷了。然後把魷魚橫過來,同樣的方法切,千萬不要切斷了。最後是切成這樣的小格格的。然後將切好的魷魚再切成若干個小正方形。起鍋,燒水,水開後,放後切好後的魷魚,魷魚打卷後迅速撈起,過水投涼。起鍋,放油,爆香蒜片後,加入切好的辣椒絲,翻炒,炒出辣味,之後加入焯好的魷魚,大火翻炒,加適量醬油翻炒兩下,加鹽,味精出鍋,裝盤。

  做法二、魷魚洗淨去頭,把鬚子切成小段。然後放入熱水中到入料酒焯一下撈出。蔥蒜切末、姜切末備用。熱鍋涼油,油溫七成熱時倒入蔥薑末炒香。然後放入洋蔥絲炒出香味。倒入焯好的魷魚,煸炒至魷魚變軟變色。然後放入老乾媽兩勺、料酒一勺、醬油、鹽、糖適量迅速煸炒,炒好後撒上雞精和少許香蔥末出鍋即可。

  辣炒魷魚防止營養流失的方法

  魷魚須煮熟透後再食,皆因鮮魷魚中有一種多肽成分,若未煮透就食用,會導致腸運動失調。魷魚之類的水產品性質寒涼,脾胃虛寒的人應少吃。魷魚是發物,魷魚屬於高蛋白海鮮類食品,中醫上應屬於陰陽雙補的食品,忌與羊肉、狗肉等熱性食品同食魷魚等海鮮類決不可與維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類水果同食、會中毒。維生素就會把海生物體內的某種物質還原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魷魚不可與多種***三種及以上***高蛋白食品同時吃,易造成大分子蛋白質過敏。

  辣炒魷魚各食材的處理方法

  我們先來清理魷魚身體部位,一刀從背上切開,背上有根魚刺,可以把它取出來,剖開後會發現肚子裡面都是腸子和便便,把他們都清理掉,留下外面的肉就可以了。然後把身體外面的一層黑膜撕掉,那上面有很多髒東西,不能吃,從切開的邊緣處可以很容易撕開。撕好後是乾淨白嫩的一片。擠去眼睛、牙齒,摳掉吸盤,剪開洗淨,撕去黑膜,接下來來清理魷魚的頭,頭部也要切開,裡面的髒東西清洗掉,擠去眼睛,裡面有黑色的汁,牙齒也是不能吃的,把它擠掉,觸鬚上有很多吸盤,可以摳掉。魷魚有很多觸鬚,要把上面的黑膜都撕掉,這個要處理乾淨會慢一點。

  魷魚的營養分析

  1. 魷魚富含鈣、磷、鐵元素,利於骨骼發育和造血,能有效治療貧血;

  2. 魷魚除富含蛋白質和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外,魷魚還含有大量的牛黃酸,可抑制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緩解疲勞,恢復視力,改善肝臟功能;

  3. 其所含多肽和硒有抗病毒、抗射線作用;

  4.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存信教授表示,膽固醇有低密度和高密度之分,魷魚中的膽固醇以高密度為主,對人體有利無害。魷魚體內的脂肪與畜、禽類脂肪的結構是有明顯區別的;

  5.含蛋白質、歐米伽3脂肪酸、銅、鋅、B族維生素和碘。B族維生素有助緩解偏頭痛,磷有助鈣吸收。100克魷魚只有70千卡能量。注意:每天吃魷魚不要超過一個拳頭的量,吃時最好不要油炸。

  中醫認為,魷魚有滋陰養胃、補虛潤膚的功能。

  其營養價值毫不遜色於牛肉和金槍魚。每百克幹魷魚含有蛋白質66.7克、脂肪7.4克,並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鈣、磷、磺等無機鹽。鮮活魷魚中蛋白質含量也高達16%~20%,脂肪含量極低,僅為一般肉類的4%左右,因此熱量也遠遠低於肉類食品,對怕胖的人來說,吃魷魚是一種好的選擇。有較高含量的牛磺酸。食用魷魚可有效減少血管壁內所累積的膽固醇,對於預防血管硬化、膽結石的形成都頗具效力。同時能補充腦力、預防老年痴呆症等。因此對容易罹患心血管方面疾病的中、老年人來說,魷魚更是有益健康的食物。

  現代醫學通過研究發現,魷魚中雖然膽固醇含量較高,但魷魚中同時含有一種物質——牛磺酸,而牛磺酸有抑制膽固醇在血液中蓄積的作用。只要攝入的食物中牛黃酸與膽固醇的比值在2以上,血液中的膽固醇就不會升高。而魷魚中牛磺酸含量較高,其比值為2.2。因此,食用魷魚時,膽固醇只是正常地被人體所利用,而不會在血液中積蓄。其體內的膽固醇多集中於其內臟部位。人們根本沒必要擔心因為食用魷魚而導致膽固醇攝入量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