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式太極拳的基礎動作

  現在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很多人都喜歡打太極拳。太極拳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可以延年益壽。太極拳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一、起勢

  孫式太極拳的起勢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無極樁”、“純陰式”、“純陽式”。

  無極樁的要求是:百會—會陰—湧泉***兩線中心點***連成一線。所謂“上下如一線貫穿”。要做好這一要求,必須調整胯與命門。

  純陰式的要求是:“囪門—會陰—湧泉”一線與“百會—會陰—腳踵”一線相互交替。

  人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會不自覺的身體重心前移,然後後仰。

  意念沿著手三陰經絡走向,將氣血下沉至湧泉入地。這一要求為日後的訓練“斷接俯仰”打下基礎。配合呼吸:三吸一呼。

  純陽式的要求:“囪門—會陰—湧泉”一線與“百會—會陰—腳踵”一線相互交替。人身體在這一交替過程中是整體的前移和後仰,如一“倒鐘擺”。

  人身體在這一交替過程中是整體的前移和後仰

  意念沿著足三陽經絡走向,將勁路貫穿至手指,同時需領頂勁從囪門領起。配合呼吸:三吸一呼、一吸一呼。

  二、攬雀尾

  如果要學攬雀尾,起勢也非常的簡單,就是在運動的時候,將其反向的運動,就會形成一個抱球。

  反向運動的目的是為了訓練上下相隨,使得手三節與足三節通過身體三節得以節節貫穿。

  棚、捋、擠、按四手必須認真訓練。基本要求也是通過胯向兩端的開啟來帶動動作的完成。日久便能夠做到上下相隨、左右相連。

  胯的開啟,實際上是做到身體內側的開啟下沉。所謂“逢轉必沉”,其實就是胯的下沉。

  就象“熱水瓶”,內膽下的襯底壞了,內膽下榻了的感覺,熱水瓶的外殼並沒有下沉。由此可見。“沉”與“蹲”有著本質的區別。

  三、單鞭

  特點是左手出掌前有一個捩、肘的過度動作,並在出掌時,右手的勾手由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倒拇指一一領起作勾手狀,猶如開啟自來水的籠頭,“水”由右手通過手三陽、含胸拔背到左手的側掌立面。

  四、提手上勢

  與起勢一樣,“勢”與“式”不同。起勢要將“氣勢”起來,提手也必須將“氣勢”提起來。

  在提手之前,孫式太極拳有兩個“抱”、“捩”的過度動作,和採、肘、靠勁。所謂“以隅補正”。

  “抱”的要求也象攬雀尾中的反向運動一樣,必須注意上下兩盤如水推磨的運動要求。

  提手時必須將胯向兩外端開啟,就勢下沉,使得將拳勢提起。提起的兩手如“洋龍”的噴水口,口子越小,水流越急。

  五、白鶴亮翅

  亮翅前有“靠、肘、迎面掌”三個過度勁路。在大捋訓練中十分重要。

  亮翅的要點是訓練“顧、盼”兩勢。猶如運刀時的“藏頭裹腦”。一顧一盼之間將“刀”沿著一個上下弧線將面前的一個無形的大球剖開。左手如扶著大球狀,以免球的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