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駕駛有哪些致命盲區

  車廂框架在保護乘員安全的同時阻礙了部分視線,觀察車外時,人員的視線會產生盲區。那麼,呢?下面小編告訴你。

  汽車駕駛的致命盲區

  A柱盲區

  前擋風玻璃兩側的斜柱叫A柱。拐彎時產生盲區。如果安裝智慧安全系統,可通過盲點報警警惕此盲區,若未安裝,一定要減速慢行,留意前方,確認好再拐彎。

  超車盲區

  超越同向行駛的車時,前車的前方為自己的盲區,如果前車突然減速,可能是在避讓行人,一定要注意;與對向會車時,對方的後方為自己的盲區。

  內輪差盲區

  拐彎時,前內輪轉彎半徑與後內輪轉彎半徑之差,形成盲區。

  後視鏡盲區

  當轉彎角度大時,從後視鏡會看不清轉彎過去車道上的車輛。如果後面車輛突然消失,可能已經進入盲點。

  光線盲區

  出隧道時,眼前會發黑,造成視覺盲區。所以,隧道里千萬不要跟車太近。

  山路盲區

  許多山路看似普通轉彎,其實是連續S形彎路。另外,前方坡度很陡時,也是大盲區。一定要注意提示牌內容。

  相關閱讀:汽車的發展

  1769年,法國人N·J·居紐製造了用煤氣燃燒產生蒸汽驅動的三輪汽車。但是這種車的時速僅4公里,而且每15分鐘就要停車向鍋爐加煤,非常麻煩。後來車在一次行進中撞到磚牆上,碰得支離破碎。

  1879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Karl Benz***,首次試驗成功一臺二衝程試驗性發動機。1883年10月,他創立了“本茨公司和萊茵煤氣發動機廠”,1885年,他在曼海姆製成了第一輛本茨專利機動車,該車為三輪汽車,採用一臺二衝程單缸0.9馬力的汽油機,此車具備了現代汽車的一些基本特點,如火花點火、水冷迴圈、鋼管車架、鋼板彈簧懸架、後輪驅動前輪轉向和制動手把等。1886年的1月29日,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為其機動車申請了專利。同年11月,卡爾·本茨的三輪機動車獲得了德意志專利權***專利號:37435a***。這就是公認的世界上第一輛現代汽車。由於上述原因,人們一般都把1886年作為汽車元年,也有些學者把卡爾·本茨製成第一輛三輪汽車之年***1885年***,視為汽車誕生年。

  1829年,英國的詹姆斯發明了時速25公里的蒸汽車,該車可以作為大轎車使用。這種汽車裝有笨重的鍋爐和很多煤,冒著黑煙,汙染街道,併發出隆隆的噪聲,而且事故頻繁地出現。1860年,法國工人魯諾阿爾發明了內燃機,用大約1馬力的煤氣發動機來帶動汽車,但效果不好。不過,汽車就是在這種內燃機的影響下產生的。從此,有很多人想改進內燃機,要把內燃機用在汽車上。1882年,德國工程師威廉海姆.戴姆勒開始進行內燃機的研究。他發明了用電火花為發動機點火的自動點火裝置,然後,在這一發明的基礎上製造出優秀的汽油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每分鐘900轉,結構簡單緊湊,而且能產生很大的功率。1883年,戴姆勒完成了這種汽油發動機,第二年開始裝配在二輪車、三輪車和四輪車上,製成了汽油發動機汽車。特別是1886年製造的汽油發動機四輪載貨汽車,裝有l.5馬力的發動機,時速達1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