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後注意事項

  日常生活中,刮痧成為十分普遍的養生方法。那什麼是刮痧?刮痧能治何種疾病?刮痧後應該注意哪些事項?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什麼是刮痧

  所謂刮痧法,是指應用邊緣光滑的硬物器具或手指、金屬針具、瓷匙、古錢幣、硬幣、玉石片或頭髮、苧麻等,蘸上食油、凡士林、白酒或清水,在人體病變部位面板上,反覆進行刮、擠、揪、捏等物理刺激,造成面板表面淤血點、淤血斑或點狀出血。刮痧通過刺激體表面板及經絡,以達到扶正祛邪、調節陰陽、活血化瘀、清熱消腫、軟堅散結等功效的治療方法,民間流傳廣泛,我國南方地區更為廣泛應用。刮痧過程中出現的淤血點、淤血斑或點狀出血稱之為“出痧”。

  

  1、治療刮痧時應避風和注意保暖治療刮痧時應避風,注意保暖。室溫較低時應儘量減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溫時不可在電扇處或有對流風處刮痧。因刮痧時面板汗孔開洩,如遇風寒之邪,邪氣可通過開洩的毛孔直接入裡,不但影響刮痧的療效,還會因感受風寒引發新的疾病。

  2、每次只治療一種病症每次治療時刮拭時間不可過長,嚴格掌握每次刮痧只治療一種病症的原則。不可連續大面積出痧治療,以保護正氣。

  3、治療刮痧後飲熱水一杯治療刮痧使汗孔開洩,邪氣外排,要消耗部分體內的津液,刮痧後飲熱水一杯,不但可以補充消耗的水分,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

  4、洗浴的時間。治療刮痧後,為避免風寒之邪侵襲,須待面板毛孔閉合恢復原狀,方可洗浴,一般約3小時左右。但在洗浴過程中,水漬未乾時,可以刮痧。因洗浴時毛孔微微開洩,此時刮痧用時少,效果顯著,但應注意保暖。

  5、刮痧不必非要出痧,出痧是體內有毒素的外在表現,如果身體健康,即使用大力刮痧,也不會出痧,反之即使手法不重,出痧也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