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吃什麼藥調理

  女人一旦到了更年期,總會有些不自覺的躁動,此時除了自我調節外,飲食也是個很重要的方面。面對女性更年期這種情況吃什麼中藥調理較好呢?下面小編分享了女性更年期的中藥調理,一起來了解吧。

  女性更年期的中藥調理

  定經湯

  【組成】菟絲子、白芍、當歸各30克,大熟地、山藥各15克,白茯苓10克,黑芥穗6克,柴胡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主治】更年期綜合徵。

  歸脾龍牡湯

  【組成】炙黃芪20克,白朮10克,黨蔘10克,當歸12克,雲苓10克,遠志6克,炒棗仁20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煅龍牡各15克***先煎***,白芍10克,生薑3克,紅棗7枚。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面赤者加地骨皮10克,或粉丹皮10克;情緒不穩易激動者加淮小麥30克;水腫者加茯苓皮6克。

  【主治】更年期綜合徵。

  甘麥大棗逍遙湯

  【組成】柴胡、鬱金、白芍、當歸、遠志、柏子仁、熟地、炙甘草各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主治】更年期綜合徵。

  安更湯

  【組成】黨蔘、炒遠志、白芍、柏子仁、鹿角膠、沙蒺藜、白蒺藜、生地、熟地各10克,白朮、川斷、杜仲、五倍子、五味子各6克,炙甘草、砂仁各5克,山萸炭15克,蓮房炭12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主治】更年期綜合徵屬心肝脾俱虛者。

  更年期的飲食調理

  蓮子

  性平味甘澀,有益腎氣、養心氣、補脾氣的功用。《本草綱目》中說“蓮子交心腎,厚腸胃,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利耳目”。適宜女性更年期心神不安煩燥失眠,或夜寐多夢、體虛帶下者食用。

  淡菜

  有補肝腎、益精血的作用。《本草匯言》說:“淡菜,補虛養腎藥也”。清王孟英亦云“補腎,益血添精”。故肝腎陰虛、目眩耳鳴、心悸自汗、月經錯亂、腰痠腿軟的更年期女性,宜常食之。

  鴨肉

  性涼味甘甜,是一種滋陰清補食品。《別錄》稱它“補虛除熱”。《除息居飲食譜》說鴨肉能“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對於女性更年期陰虛火旺者食之最宜。

  甲魚

  性平味甘,有滋陰作用。清王孟英說它能“滋肝腎之陰,清虛勞之熱”。故對肝腎陰虛,或陰虛內熱,出現手足心熱,或煩熱不安,或頭昏腰痠、月經紊亂不止,或烘熱汗出、舌苔光剝者,最宜食之。

  女性更年期症狀

  女性更年期中最典型的症狀是潮熱、潮紅。多發生於45~55歲,大多數婦女可出現輕重不等的症狀,有人在絕經過渡期症狀已開始出現,持續到絕經後2~3年,少數人可持續到絕經後5~10年症狀才有所減輕或消失。人工絕經者往往在手術後2周即可出現女性更年期,術後2個月達高峰,可持續2年之久。

  1.月經改變

  月經週期改變是圍絕經期出現最早的臨床症狀,分為3種類型:

  ***1***月經週期延長,經量減少,最後絕經。

  ***2***月經週期不規則,經期延長,經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斷,然後逐漸減少而停止。

  ***3***月經突然停止,較少見。由於卵巢無排卵,雌激素水平波動,易發生子宮內膜癌。對於異常出血者,應行診斷性刮宮,排除惡變。

  2.血管舒縮症狀

  臨床表現為潮熱、出汗,是血管舒縮功能不穩定的表現,是圍絕經期綜合徵最突出的特徵性症狀。潮熱起自前胸,湧向頭頸部,然後波及全身,少數婦女僅侷限在頭、頸和乳房。在潮紅的區域患者感到灼熱,皮膚髮紅,緊接著爆發性出汗。持續數秒至數分鐘不等,發作頻率每天數次至30~50次。夜間或應激狀態易促發。此種血管功能不穩定可歷時1年,有時長達5年或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