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餵養與護理全攻略

  世界衛生組織將胎齡小於37周、出生體重小於2500克的新生兒稱為早產兒。早產兒面板鮮紅,呼吸淺、快而不規則,吸吮力差,體溫調節功能和各種反射差,覺醒程度低。早產兒的餵養和護理方面要特別的注意。有哪些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

  

  一、餵養篇

  1、合理補充微量元素

  早產兒比足月兒生長髮育要快得多,對維生素A、C、D及鈣、鐵等礦物質的需求量也相對比足月兒要多。出生體重1000-1500克的早產兒,一歲時的體重可達到出生時的7倍;出生體重1500-2000克的早產兒,一歲時可達到出生時的5倍半,而足月兒一歲時的體重一般僅為出生時的3倍。

  早產兒體重增長得是否合理,是餵養是否科學的重要標誌,一般每日增長體重25克較合理。另外,若不及時給早產兒補充營養,易患貧血和佝僂病,體質也會很弱。

  2、餵奶

  對於早產兒來說,更需要母乳餵養,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肌體免疫能力。因為早產兒的胃容量很小,每次餵奶量宜少,時間間隔宜短。

  如果嬰兒體重在1500克以下,每1小時就要餵奶一次;1500-2000克者每2小時喂一次;2500克左右的早產兒則每3小時就喂一次。如果早產兒的吸吮能力差,媽媽可以用滴管或小匙慢慢地喂。如果媽媽母乳不足,可以適量補充一些適合低體重兒的專用奶粉***雀巢、惠氏等***配合母乳餵養。

  二、護理篇:

  1、做好衛生消毒

  給早產兒餵奶、換尿布前應洗手,做到衛生、無汙染,其用具更要天天消毒。還要天天給早產兒洗澡、及時更換衣服。

  2、創造適宜的中性環境

  因為早產兒不能穩定地維持正常體溫,所以在出生後要特別注意保暖。在家庭護理中,室內溫度要保持在26-28℃,相對溼度55-65%之間,空氣新鮮。嬰兒體重越輕,周圍環境的溫度應該越高。

  媽媽要每天給嬰兒量體溫,讓體溫保持在36.5-37℃之間,使其四肢末梢溫熱、光潤。早產兒所用的尿布、衣服及包裹身體用的被子等物件均應加熱後再使用。

  如何選擇早產兒餵養方式

  早產兒父母應諮詢有經驗的醫生,選擇合理的餵養方式。

  1、母乳:對於出生體重>2000克、無營養不良高危因素的早產兒,母乳仍是出院後首先的選擇。要注意母親的飲食和營養均衡。

  2、母乳+母乳強化劑:極***超***低出生體重兒和出院前評價營養狀況不滿意者需要繼續強化母乳餵養至胎齡40周。此後母乳強化的熱卡密度應較住院期間略低,如半量強化***73kcal/100ml***,根據生長情況而定。

  由於母乳餵養對早產寶寶尤其重要,因此在寶寶住院期間,媽媽要堅持每天把奶擠出來送到醫院。吃不完可以將母乳冷凍,在6個月內沒有問題。這樣媽媽的奶水才會越來越多,當寶寶出院後可以繼續吃到母乳。

  3、早產配方奶:人工餵養的極***超***低出生體重兒需要喂至胎齡40周;如母乳餵養體重增長不滿意可混合餵養***早產配方奶不超過每日總量的1/2***,作為母乳的補充。

  4、早產兒出院後配方奶:適用於人工餵養的早產兒或作為母乳的補充。

  5、嬰兒配方奶:適用於出生體重>2000克、無營養不良高危因素、出院後體重增長滿意、人工餵養的早產兒或作為母乳不足時的補充。

  早產兒餵養注意事項

  餵養早產兒,切忌奶水濃度過高

  由於早產兒在醫院多與媽媽分房而居,所以很多寶寶失去了吃母乳的機會。除了母乳之外,早產兒專用配方奶粉就成了早產寶寶的最佳食品。但目前,專用配方奶粉只有在醫院才能吃到。

  由於早產兒的消化功能非常不完善,奶中的脂肪含量不宜過高,所以除了母乳和專用配方奶粉,大眾化的脫脂奶粉成了寶寶必要的營養來源。

  早產的寶寶腎臟沒有發育完善,如果奶的濃度過高,對寶寶的體重增長會帶來影響。因為早產兒的體內含水量很高,一般新生兒的含水量占人體的70%,而早產兒達到了80%-85%,體內含水量高了,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容易脫水。如果奶水濃度太高,從小便中帶出的水分也越多,即便吃得再多,也會從小便中溜走,體重增長也會非常緩慢。

  所以早產兒的奶水濃度應是2:1,即2份奶,1份水,相比較而言,新生兒的奶水濃度是3:1的比例。早產寶寶的早期階段就是按照2:1的比例吃,一直吃到滿月***假如提早出生一個月,寶寶雖然已經2個月了,但真正月齡應以滿月寶寶計算***,然後再逐漸按照 3:1的濃度給寶寶餵奶,逐漸過渡到吃全奶。

  除了市面上賣的脫脂奶粉外,家庭也可以自制脫脂奶--將普通牛奶煮沸,去掉最上面一層奶油,用同樣方法連煮三遍即可。

  半臥位慢喂方式餵養早產兒

  由於早產兒吞嚥功能不完善,有時會發生吐奶及呼吸運動不協調現象,使奶逆流至咽喉部,再吸進肺部,引起吸入性肺炎,嚴重者會立即窒息致死。所以餵養時,最好使寶寶處於半臥位,奶嘴最好質地軟,吸入孔大小適宜。如果發現溢奶,立即將寶寶俯臥或側臥,讓口中奶流出。對吸吮力很差的寶寶,可用小匙餵養,但需注意保持奶的溫度,不可太涼。

  按需給早產兒餵奶

  寶寶吃得慢是早產兒的進食特點,媽媽要有耐心,而且吃奶時要給寶寶一個休息時間:吃一分鐘後,讓寶寶停下來休息一下,等十秒鐘後再繼續餵食,這樣可減少吐奶的發生。

  二、護理篇:

  1、做好衛生消毒

  給早產兒餵奶、換尿布前應洗手,做到衛生、無汙染,其用具更要天天消毒。還要天天給早產兒洗澡、及時更換衣服。

  2、創造適宜的中性環境

  因為早產兒不能穩定地維持正常體溫,所以在出生後要特別注意保暖。在家庭護理中,室內溫度要保持在26-28℃,相對溼度55-65%之間,空氣新鮮。嬰兒體重越輕,周圍環境的溫度應該越高。

  媽媽要每天給嬰兒量體溫,讓體溫保持在36.5-37℃之間,使其四肢末梢溫熱、光潤。早產兒所用的尿布、衣服及包裹身體用的被子等物件均應加熱後再使用。 早產兒的護理

  防止感染

  除專門照看孩子的人***母親或奶奶***外,最好不要讓其他人走進早產兒的房間,更不要把孩子抱給外來的親戚鄰居看。專門照看孩子的人,在給孩子餵奶或做其他事情時,要換上乾淨清潔的衣服***或專用的消毒罩衣***,洗淨雙手。母親患感冒時應戴口罩哺乳,哺乳前應用肥皂及熱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保暖

  對早產兒要注意保溫問題,但保溫並不等於把孩子捂得嚴嚴的,在家庭護理中,室內溫度要保持在24一28℃,室內相對溼度55%一65%之間,如果室內溫度達不到,可以考慮用暖水袋給孩子保溫,但千萬注意安全。嬰兒體溫應保持在36—37℃,上、下午各測體溫1次如最高體溫或最低體溫相差1℃時,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以保證體溫的穩定。當嬰兒體重低於2.5千克時,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嬰兒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皺褶處。若體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達100毫升時,可與健康新生兒一樣洗澡。但在寒冷季節,要注意洗澡時的室內溫度和水溫。

  精心餵養

  早產兒更需要母乳餵養。因為早產母親的奶中所含各種營養物質和氨基酸較足月兒母乳多,能充分滿足早產兒的營養需求:而且早產母親的奶更利於早產兒的消化吸收,還能提高早產兒的免疫能力,對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所以媽媽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適合餵養孩子,要想辦法讓孩子吃到母乳,或者想辦法讓孩子出院後吃到母乳。母親要儘可能地與早產兒接觸,如孩子住院的醫院有母嬰同室病房,媽媽一定要陪伴孩子住入母嬰同室病房。對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孩子,媽媽要按時擠奶***至少每三小時擠一次***,然後將擠出來的奶喂嬰兒。

  嬰兒撫觸

  撫觸給孩子帶來的觸覺上的刺激會在孩子大腦形成一種反射,這時孩子的眼睛、手腳跟著活動起來,當這種腦細胞之間的聯絡和活動較多時,就促進了孩子智力的發育。還有一個好處是孩子可以減少哭鬧,可以更好地睡眠。而腹部的按摩,可以使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強。

  有下列情況時,應及時與醫生聯絡:

  ①體溫下降到35℃以下,或上升到38℃以上,採取相應的升溫或降溫措施後,仍沒有效果者;

  ②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時;

  ③吃奶驟減,臉色蠟黃,哭聲很弱時;

  ④突然發生腹脹時;

  ⑤發生痙攣、抽搐時。

 

  在護理早產兒時,千萬不要急躁,要精心,多觀察孩子變化,但不要過分緊張,要科學調理,要有信心,孩子一定會健康成長的。實踐證明,2歲前是彌補先天不足的寶貴時間,只要科學地餵養,在兩週歲以前早產兒的體質趕上正常兒是完全可能的。這樣的早產兒,體力、智力都不會比正常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