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黃金蟒

  現實生活中你見過最大的蛇是怎樣的?你見過蟒蛇嗎?蟒蛇又是怎樣的動物?讓小編來和你一起了解蟒蛇的相關資料

  世界上最大的黃金--------蟒

  世界上最大的蟒蛇

  印度尼西亞官員表示,印尼村民捕獲一條巨蟒,這條蟒蛇長達49.21英尺,重992.07英鎊。如果能夠得到進一步的驗證,它有可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蟒蛇。 這一訊息公佈之後,諸多的新聞媒體便蜂擁而至,同時,數以百計的居民都前來參觀巨蟒。據當地媒體披露,這條巨蟒現被關在印尼爪哇島的一個動物園中。 據吉尼斯世界記錄的記載,美國伊利諾斯州的一條緬甸蟒蛇長達32英尺***9.75米***,重量達到403英鎊***182.76公斤***。這是目前世界蟒蛇之最。此次印尼官員透露這條巨蟒將重新整理此項吉尼斯世界記錄。

  蟒蛇的主要特徵是體形粗大而長,是世界上最大的較原始的蛇類,具有腰帶和後肢的痕跡。在雄蛇的肛門附近具有後肢退化的明顯角質距,但雌蛇較為退化,很容易被忽略。另外,它有成對發達的肺,較高等的蛇類卻只有1個或1個退化肺。蟒蛇的體表花紋非常美麗,對稱排列成雲豹狀的大片花斑,斑邊周圍有黑色或白色斑點。體鱗光滑,背面呈淺黃、灰褐或棕褐色,體後部的斑塊很不規則。蟒蛇頭小呈黑色,眼背及眼下有一黑斑,喉下黃白色,腹鱗無明顯分化。尾短而粗,具有很強的纏繞性和攻擊性。

  蟒蛇屬於樹棲性或水棲性蛇類,生活在熱帶雨林和亞熱帶潮溼的森林中,為廣食性蛇類。主要以鳥類、鼠類、小野獸及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為食,其牙齒尖銳、獵食動作迅速準確,有時亦進入村莊農舍捕食家禽和家畜;有時雄蟒也傷害人。卵生,每年4月出蟄,6月份開始產卵,每產8~30枚,多者可達百枚,卵呈長橢圓形,每卵均帶有一個“小尾巴”,大小似鴨蛋,每枚重約70~100克,孵化期60天左右。雌蟒產完卵後,有盤伏卵上孵化的習性。此時若靠近它,性凶容易傷人。

  蟒蛇喜熱怕冷,尤喜在溼熱交加的環境中生存。一般說來,活動期最適宜的溫度範圍是20~30℃,飼養最佳溫度是25~28℃;韓國相對溼度為50%~80%。若溫度過低,蟒蛇不願活動;溫度過高,又易造成死亡。因此,在盛夏季節來臨之前,要提前落實好遮陽設施,避免陽光直接暴晒。因蟒蛇有在樹蔭下盤成一團或橫躺在陰涼處靜止不動的習慣,所以要給予滿足。此外,蛇場、蛇窩的溼度不宜過大,否則會引起蟒蛇周身性水皰疹和區域性面板潰爛,應加以預防;但也不能過於乾燥,使之不能正常蛻皮,影響正常的生長和增重。

  繁殖期短,為每年4~6月。繁殖率高峰為4月下旬至5月下旬,卵生,雌性每次產卵8~32枚,其卵白色,重80克左右。雌蟒有蜷伏卵堆上的習性,此時不食,體內發熱,體溫較平時升高幾度,有利於卵的孵化。

  蟒蛇體重達5千克以上實際達到性成熟。可以從外形上進行雌雄鑑別。雄蟒靠近肛門對那段尾巴較為膨大,尾巴自前往後漸漸變細;雌蟒則肛門後尾部膨大不明顯,尾巴在肛門之後突然變細。另外,雄蟒在肛門兩側有明顯的後肢殘餘痕跡,雌蟒則無;雄蟒的肛門後數釐米處若用手指擠壓,由後往前平攤,會從洩殖肛腔內露出兩條有肉汁倒刺的 交配器,雌蟒則沒有。在人工飼養狀況下,雌、雄蟒的比例搭配為1:3較為適宜。

  蟒蛇有纏繞性,常用體後攀纏在樹杆上,也善於游泳。喜熱怕冷,最適宜溫度35~55℃,20℃時少活動,15℃時開始麻木狀態,如氣溫繼續下降到15-16℃即死亡;在強烈的陽光下曝晒過久亦死亡。蟒取食在25℃以上, 冬眠期4~5個月,春季出蟄後,日出後開始活動。夏季高溫經常躲陰涼處,於夜間活動捕食。繁殖期短,為每年4~6月。

  蟒和蛇是同一個祖先,隨著進化發展而形成不同的科。蛇的種類很多,全世界有3000種左右,毒蛇約佔1/6。我國有蛇160多種,其中47種是毒蛇。各種蛇的大小,相差十分懸殊。小盲蛇像蚯蚓,只有9釐米長,可以放在手心上。蟒科的蛇最大,生活在南美洲的水蟒,也叫森蟒,是一種半水棲、半樹棲的大蛇,全長達11米以上,體圍1.2米,體重137公斤,是現在活著的最大最長的蛇。亞洲及歐洲的網斑蟒,長可達10米,重120公斤左右。非洲的巖蟒,全長8米。產於我國南方的蟒蛇,長亦可超過7米,體重達70公斤。但這些大蛇和已經絕滅的巨蟒相比,還不算大,早在5000萬年前,巨蟒生活於現在的使及十地上,全長達到18米以上。

  至於蛇為什麼能夠吞下比自己頭部大幾倍的動物?經科學家研究發現,蛇的頭骨構造很特別,尤其是下頜,是通過方骨間接連在顱骨上的,因此蛇能把嘴巴張開到130度左右。而下頜的兩半在頦部有韌帶相連,所以嘴巴還能左右移動。當蛇捕獲獵物後,依靠鉤狀牙齒的幫助,將食物送進喉頭。由於蛇沒有胸骨,體壁能夠自由擴張,加大了泌出的唾液的“潤滑”性,食物就很快被送進了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