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扣殺球的基本姿勢及錯誤危害

  打羽毛球能鍛鍊身體,還能放鬆心情,是個不錯的運動專案。而且只要不是正式的比賽就不要場地的制約,所以很適合平常運動。下面是,歡迎大家閱讀:

  羽毛球扣殺球的基本姿勢:

  當對方擊來扣殺球時,大多場合是由於我方擊出滯空時間較長的擊球,一般有充分的時間調整姿勢,首先應回到基本姿勢上來,兩腿分開,與肩同寬或更寬些,腳尖稍微向外,形成八字,重心放在腳尖:也有人右腳稍微前置,我認為沒有很大的差異,一般認為平行就可以,然後膝蓋微屈。用語言敘述很繁冗,總而言之,最重要的是保持身體自然。I

  球拍在體側,肘臂伸開.如照片所示伸開900以上。持拍方法,我在單打時大多用正手、雙打時反手擊球的方式持拍,兩者均可。上半身微微前傾,是為了儘快反應1本來預測是扣球卻落在前場的來球。這個姿勢看上去似乎有些難以應付落在後場的球,實際卻不然,這是因為估計到落在後場的球滯空時間較長,有足夠時間可以應付。

  上述是最基本的接 扣殺球姿勢,當然因人而異,有人右腳前置,有人前傾幅度大,都沒有什麼關係。我是屬於站得較直的。是自己最易於揮拍的姿勢、便於最快移動的姿勢就行。最高水平的選手的快速扣球,甚至超過了人類的反應時間的限度,要想接住這樣的扣球,必須有理想的基本姿勢,在動作中毫不浪費時間才行。

  羽毛球扣殺球的錯誤危害:

  打反手球:軟骨易撕裂

  打羽毛球時,無論是擊打、扣殺還是吊、挑、推、撲、勾球時都要求手腕有基本的後伸和外展的動作。隨著不同的技術要領,手腕還會快速 伸直閃動鞭打擊球或由後伸外展到內收、內旋閃動切擊球。這種情況下,手腕部的薄弱環節三角軟骨盤會不斷受到旋轉輾擠,特別容易造成損傷。

  頻頻“殺球”:警惕肩關節受傷

  羽毛球還可造成肩部損傷。肩關節是上肢與軀幹的連線部位,是人體活動範圍最大的關節。王文說,打羽毛球常見的肩部損傷包括盂脣軟骨撕裂、關節囊增厚以及“肩部撞擊症”等等。

  盂脣是肩關節內的軟骨組織,其上連線著關節囊和韌帶,其中關節囊的鬆緊程度決定著肩部的活動範圍。奮力殺球時姿勢不正確以及用力過 猛,都可能導致盂脣撕裂。盂脣撕裂有個典型症狀,就是不動不痛,但是抬肩就會痛,而且可聽到關節裡面咔咔響。有些白領平時坐著不動,關節受了傷都不知道, 一直到週末再去打球,一抬肩痛得厲害,才醒悟到自己受了傷。

  抽球太猛:當心“高爾夫肘”

  很多人都知道打羽毛球容易得“網球肘”,其實,打羽毛球也可能導致“高爾夫肘”。高爾夫球肘與網球肘發生的原因相同,差別 是施力點的位置不同,受傷的位置也不同。“網球肘”是手肘外側受傷,患者多喜歡反手擊球,而“高爾夫肘”正相反,是手肘內側受傷,患者多喜歡正手抽球。

  “高爾夫肘”,在醫學上的名稱是肱骨內上髁炎,是指發於屈肌***起到屈曲手腕和手指等作用的肌肉***起點處的慢性損傷性炎症,因為高爾夫球手比較容易受這種損傷,所以也稱其為“高爾夫肘”。

  反覆揮拍:引發“肩部撞擊症”

  羽毛球引拍、揮拍時,肩關節外展,這時肩峰下關節內部組織可因反覆摩擦、撞擊而產生一種慢性肩部疼痛綜合徵,叫做“肩部撞擊症”。 其臨床特徵是肩關節主動外展活動時有一疼痛弧,而被動活動疼痛明顯減輕甚至完全不痛。主要症狀為肩部疼痛,疼痛部位以肩峰周圍為主,夜間較重;患肢無力活 動受限,上臂外展到70度時明顯疼痛,感覺被“卡”住。肩關節開始外展時無疼痛,到達60度開始疼痛,超過120度疼痛又消失;被動活動時減輕或消失。 “肩部撞擊症”急性發作時應進行區域性封閉,緩解後立即活動,以防發生粘連。

  飛奔“救球”:髖關節易受傷

  在比賽中,球員不顧一切飛奔救球成功往往能獲得觀眾熱烈的掌聲和由衷的讚歎。但是,實際打球的時候,這種動作容易導致“頭臼撞擊綜 合徵”。眼見球落下的位置離自己還有好大一截,有的人情急之下會抬腿猛跨,恨不得一步到位追上去。救球心切固然可贊,但此時股骨頭和髖臼之間會猛烈撞擊, 如果熱身的時候沒有活動開,就可能發生“頭臼撞擊綜合徵”。

  “頭臼撞擊綜合徵”的特點是平時沒什麼異常,但屈曲髖關節就會疼痛。這種傷害一開始可能並不嚴重,但如果不能及時修復,可慢慢累計,最後造成關節內部的大問題。“關節內的軟骨是不可再生的,一旦受損就再也長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