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吃什麼食物對身體好

  小滿養生,小滿養生吃什麼呢?適合小滿養生吃的食物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滿節氣適合吃的食物,供大家參考!

  小滿節氣適合吃的食物

  玉米:

  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慾不振等症。

  高梁:

  有健脾益腎、滲溼止痢的功效,適用於小兒消化不良、溼熱吐瀉、下痢等症。

  苡仁:

  有利水滲溼、健脾止瀉等功效,適用於小便短赤、水腫腳氣、風溼痺痛、脾虛洩瀉、扁平疣等病症。

  扁豆:

  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溼等功效,適用於暑溼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洩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症。

  水芹:

  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於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帶下等病證。

  冬瓜:

  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等功效,適用於暑熱煩渴、水腫、小便不利、消渴引飲以及水氣浮腫喘滿等病症。

  洋蔥:

  具有和胃下氣、化溼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於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馬齒莧:

  具有清熱祛溼、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症。

  鯽魚:

  有健脾利溼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鮑魚:

  具有養血柔肝、滋陰清熱、益精明目、利溼行痺的功效,適用於陰虛內熱、血枯經閉、乳汁不足、陰虛陽亢、夜盲內障,以及溼熱內蘊所致的五淋、黃疸等病症。

  小滿節氣養生原則

  原則一:清熱利溼、生津止渴。

  因人體在夏天津液消耗較多,所以夏天應注意清熱生津止渴,並且因這一時期暑溼並重,所以應在日常多注意清熱利溼、清暑化溼。中醫認為,長夏在五臟中歸於脾,也宜清補。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過溼對脾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但應注意,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瀉能燥能堅的功能,所以不宜多食。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飲水多,導致溼氣易侵入人體。外溼入內,使水溼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運化功能產生障礙,就會積水為患,引起食食慾不振等。因此,夏天要常吃利水滲溼的食物,這樣能夠健脾和胃,脾健則其升降運化功能得以恢復,有利於行水利溼。

  原則二:清心祛暑、清熱解毒。

  中醫認為,夏為暑熱,夏季歸於五臟屬心,適宜清補。而心喜涼,宜食酸,比如可常吃些小麥製品,之外可適當多食些豬肉、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中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因此人們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涼味酸食物為宜,儘量不吃辛辣溫燥之物。不過應注意生食冷飲不宜過度,以免傷及人體內的正氣而誘發疾病。

  原則三:健脾養胃,補氣益陰。

  進入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補充營養物質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溼氣候的影響易導致脾胃正氣不足,胃腸功能紊亂。所以在飲食上應以健脾養胃為原則,以湯、羹、汁等湯水較多、清淡而又能促進食慾、易消化的膳食為主,這樣才能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同時,少吃或不吃油膩厚味、油煎的食物,並且每餐進食量不宜過大,應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如某些人已有疰夏、傷暑、暑溼、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症狀出現,那麼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注意針對性,辨證用膳,或補脾肺氣虛,或氣、陰雙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