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排石中藥方

  膽結石又稱膽石症,是指膽道系統包括膽囊或膽管內發生結石的疾病。可以用中藥方來治療。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排石顆粒

  【處方】連錢草、車前子***鹽水炒***、關木通、徐長卿、石韋、瞿麥、忍冬藤、滑石、檾麻子、甘草

  【性狀】本品為黃棕色的顆粒;氣微,味甜、略苦。或為灰色至灰棕色的顆粒;味微甜、微苦***無糖型***。

  【炮製】上十味,取連錢草***相當於總量的15%***,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併煎液,靜置沉澱,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備用;取剩餘的連錢草及其他車前子等九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放冷後,加乙醇適量,靜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並濃縮成稠膏,備用。將上述兩種稠膏混勻,加蔗糖及其他輔料適量,製成顆粒,乾燥,即得;或將上述兩種稠膏混勻,乾燥,加輔料適量,製成顆粒,乾燥,得無糖型顆粒。

  【功能主治】清熱利水,通淋排石。用於腎臟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等病屬下焦溼熱證者。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3次;或遵醫囑。

  【規格】每袋裝 ***1***20g***2***5g***無糖型***

  【貯藏】密封。

  利膽排石湯

  【處方】制大黃9克,枳實9克,虎杖15克,鬱金15克,金錢草30克。

  【功能主治】疏肝理氣,利膽排石。主溼熱內蘊,積久成石。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膽道排石湯

  【處方】金錢草3克 茵陳 鬱金各15克 枳殼木香各9克 生大黃6~9克

  【功能主治】清熱利溼,行氣止痛。主膽道結石屬於溼熱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利膽排石片

  【處方】金錢草250g 茵陳250g 黃芩75g 木香75g 鬱金75g 大黃125g 檳榔125g 枳實***麩炒***50g 芒硝***精製***25g 厚朴***姜制***50g

  【性狀】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後顯棕褐色;味苦、鹹。

  【炮製】上十味,木香、大黃、芒硝粉碎成細粉;其餘金錢草等七味加水煎煮,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狀,加入上述細粉,混勻,製成顆粒,乾燥,壓制成10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功能主治】清熱利溼,利膽排石。用於膽道結石,膽道感染,膽囊炎。

  【用法用量】口服。排石:一次6~10片,一日2次;炎症:一次4~6片,一日2次。

  【注意】體弱、肝功能不良者慎用;孕婦禁用。

  【貯藏】密封。

  膽結石病因

  造成膽結石主要原因可能有:

  1.喜靜少動有些人運動和體力勞動少,天長日久其膽囊肌的收縮力必然下降,膽汁排空延遲,容易造成膽汁淤積,膽固醇結晶析出,為形成膽結石創造了條件。2.體質肥胖平時愛吃高脂肪、高糖類、高膽固醇的飲品或零食,而肥胖是患膽結石的重要基礎。3.不吃早餐現代許多人不吃早餐,而長期不吃早餐會使膽汁濃度增加,有利於細菌繁殖,容易促進膽結石的形成。如果堅持吃早餐,可促進部分膽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貯存膽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膽結石的危險。4.餐後零食當人呈一種蜷曲體位時,腹腔內壓增大,胃腸道蠕動受限,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膽汁排洩,飯後久坐影響膽汁酸的重吸收,致膽汁中膽固醇與膽汁酸比例失調,膽固醇易沉積下來。5.肝硬化者這與肝硬化病人身體中對雌激素滅活功能降低有關,身體中雌激素滅活功能降低,則雌激素水平較高,加上肝硬化病膽囊收縮功能低下、膽囊排空不暢、膽道靜脈曲張、血中膽紅素升高等多種因素可造成膽結石。6.遺傳因素遺傳因子在明確膽結石危險性方面顯然起著重要作用。膽結石在膽固醇膽石症患者的近親中更經常發生。

  膽結石臨床表現

  1.膽囊結石其症狀取決於結石的大小和部位,以及有無阻塞和炎症等。部分膽囊結石患者終身無症狀,即所謂隱性結石。較大的膽囊結石可引起中上腹或右上腹悶脹不適,噯氣和厭食油膩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狀。較小的結石每於飽餐、進食油膩食物後,或夜間平臥後結石阻塞膽囊管而引起膽絞痛和急性膽囊炎。由於膽囊的收縮,較小的結石有可能通過膽囊管進入膽總管而發生梗阻性黃疸,然後部分結石又可由膽道排入十二指腸,部分結石則停留在膽管內成為繼發性膽管結石。結石亦可長期梗阻膽囊管而不發生感染,僅形成膽囊積水,此時便可觸及無明顯壓痛的腫大膽囊。膽囊結石在無感染時,一般無特殊體徵或僅有右上腹輕度壓痛。但當有急性感染時,可出現中上腹及右上腹壓痛、肌緊張,有時還可捫及腫大而壓痛明顯的膽囊。2.肝膽管結石肝膽管結石是指肝內膽管系統產生結石,所以,又稱肝內膽管結石。常與肝外膽管結石合併存在,但也有單純的肝內膽管結石,又稱真性肝內結石症。近年來,肝內膽管結石的病例越來越多,結石的分類多屬膽紅素結石。肝膽管結石多有黃綠色塊狀或“泥沙樣”結石的成分,多為膽紅素鈣。結石中心常可找到蛔蟲卵,所以有人認為肝膽管結石系由膽道蛔蟲、細菌感染致膽管阻塞所致。肝膽管結石以左葉肝管居多,肝左外葉上、下段肝膽管匯合處的膽管略為膨大、結石多停留在該處,右側肝膽管結石多見於右後葉膽管內。臨床特點多表現為:***1***患者年齡較膽囊結石患者為輕,部分病人與肝內膽管先天的異常有關。患者常自幼年即有腹痛、發冷、發熱、黃疸反覆發作的病史。***2***肝功能有損害,而膽囊功能可能正常。反覆發作期可出現多種肝功能異常,間歇期鹼性磷酸酶上升;久病不愈可致肝葉分段發生萎縮和肝纖維化。***3***腹痛、黃疸、發熱是主症,但很少發生典型的劇烈的絞痛。***4***併發症多且較嚴重。較常見的有化膿性肝內膽管炎、肝膿腫、膽道出血等。***5***膽造影可顯示肝內膽管擴張而無肝外膽管擴張,肝管內有小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