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放***是怎麼回事

  人為什麼會放屁?因為腸子總是在不斷地蠕動著。其實,只要腸蠕動存在,就會有氣體從肛門排出,就會放屁。那麼有些人放的屁是無氣味的,而有的人放的屁卻是其臭無比,這是怎麼回事呢?

  

  放屁,聽起來很不雅,但它卻是每一個人必不可少的一種生理現象。據腸內細菌分類的創始人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岡知足說,在大腸內,特別是在大腸到直腸這一段,居住著大約有100種100萬億個細菌,這些細菌使食物容易分解,在食物分解過程中會產生有害氣體,這些有害氣體集中起來排出體外就成了屁。

  為什麼消化道會有氣體呢?這是因為人在吃食物時,由於消化道正常菌群的作用,產生了較多的氣體。這些氣體,隨同腸蠕動向下執行,由肛門排出。排出時,由於肛門括約肌的作用,有時還產生響聲。所以,放屁是腸道正常執行的一種表現。相反,如果不放屁,或放屁過多過臭,則為一種異常現象。

  放屁有臭味的原因:

  ***有兩種情況

  一是大便稀溏,放出來的屁屎臭味很濃,如果大便排出,屁便中止。從這一點來看,“屁是屎頭”是有道理的。

  二是屁的臭味特別濃,如同臭雞蛋一樣臭不可聞。這是由於進食過多蛋白質類食物,使腸道發生了食物滯留。滯留的蛋白質食物在消化道內被分解後,產生了胺類,胺就具有這種惡臭味。解決的辦法是減少食量,特別是減少含蛋白質類食物的量

  無屁原因:

  如果長時間不放屁,說明問題嚴重。新生兒不放屁,要檢查是否為無肛症或肛門發育不全。大人沒有屁放,腹部發脹如鼓,說明腹部脹氣,這就要考慮肛門直腸是否有毛病,如炎症、腫瘤、便祕、痔瘡等,必要時需肛門插管排氣。患有腸套疊、腸扭轉、腸梗阻無屁,是因為屁被腸子堵住。

  ***有哪些成分 :

  屁的成分最多的是氮氣,佔80%左右;其次是二氧化碳,佔2%至19%;還有氫、甲烷、氧等。上述物質中,無臭氣的氣體佔99%。此外,消化不良者因食物在胃腸分解緩慢,也會產生大量惡臭氣體,分次排出,雖然不“響”,但都很臭。 吃薯類與蘿蔔放響屁, 屁的成分與食物的種類有關,例如吃了薯類食品或蘿蔔,它們在分解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這些屁往往響聲如雷,但不太臭。相反,如食用蛋白質、大蒜、豆類等食品過多,則會產生硫化氫,吲哚***一種有機化合物,存在於煤焦油和腐敗的蛋白質中***,和糞臭素等惡臭物質,這樣的屁就奇臭難聞。 在醫學上,屁常作為衡量胃腸功能好壞的一種“測試氣球”。如果人們頻頻放屁,常常是大便的前奏曲,若幾天一直不放屁,不拉屎,陣陣腹痛,則往往是腸梗阻之兆,應儘早診治。如果屁奇臭難聞,往往是消化不良,或進食了過多的肉類食品,這時就需要節食和服用助消化藥物。

  過去一種普遍的認識是,屁的臭味是甲烷釋放出來的。其實,甲烷本身並不臭。現代科學證明:產生臭味的“罪魁”是吲哚***indole***、糞臭素***skatole***、硫化氫等惡臭氣體。

  由於人類的嗅覺對這些氣體特別敏感,所以,大庭廣眾之中,儘管有人偷偷放屁,結果仍能被人們迅速發覺並掩鼻喊臭!

  屁的產生,是因為我們吃的食物,有些未被分解。未被分解的部分,包含纖維和糖類,就成為大腸菌的食物。大腸菌飽餐後就會排氣,這些氣體在體內累積,造成一股氣壓。當壓力太大時,就會被排擠出體外,形成了屁。

  屁的多少還與人的消化機能強弱有關。消化不良時,腸道細菌發酵快,容易產生氣體而使人排屁。

  有個科學家調查發現,一個人每天放屁大約14次。每天,每個人釋放的廢氣,大約500毫升左右。

  屁雖臭,但放屁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需要,它對人的健康有利。一個人一天到晚不放一個屁,這對健康不利。一年到頭絕不放屁的人,極有可能是胃腸道出了毛病。

  改善放***的方法:

  均衡飲食,蔬菜與肉類的攝入要均衡;

  多吃水果,多喝水,促進腸道的蠕動;

  積極鍛鍊,多運動,提高免疫力,幫助腸道蠕動;

  每天喝杯優酪乳,有助於改變腸胃道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