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節氣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白露過後,氣溫下降速度加快,此時人們要注意保暖,及時新增衣物,以防感冒發生。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白露節氣養生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白露節氣養生1、精神調養

  白露,秋意將漸濃。除了早睡早起之外,在情志行為上,由於肺主金,在志為悲,肺金之氣在秋天主令,易為秋悲所傷,常常會帶給人“悲涼”的感覺。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人體內的陽氣會隨著自然界的這種變化而潛藏於內,更易出現低沉甚至抑鬱的情緒。建議地適當多走動,與外界多接觸、多交流,以滌盪身心、暢達情志,調養好心神,打破“悲秋”情結。收斂神氣而不外露、寧靜神志而順秋氣,減緩肅殺秋景對情緒的影響。

  白露節氣養生2、起居調養

  人們常說“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受到冷空氣的影響,各地氣溫有一定範圍的下降幅度,而且氣溫下降速度逐漸加快,早晚溫差變大,首先要從衣著方面注意。正如俗話所說:“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白露季節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穿過於暴露的衣服,露背裝、露臍裝都已不合時宜了。特別是體弱老年人及兒童,應隨外界氣溫冷暖及時增減衣服,衣服宜選用輕柔、鬆軟、保暖性強的材料。還要注意夜晚保暖,不蓋被子或被子過薄。

  其次要注重休息,《黃帝內經》裡指出:“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中醫認為秋季起居應做到早睡早起。“早睡”可調養人體中的陽氣,“早起”則可使肺氣得以舒展,可防止收斂太多。秋季起居最佳時間:一般來說,秋季入睡時間宜在子時***晚上11點***之前入睡,早晨6至7點起床比較合適。

  白露時節,天氣漸漸變涼,人的各項生理功能相對減弱,這時應適當增加運動量,以增強心肺功能,增強身體的抗寒能力。運動養生要順應人體內陰陽精氣的收斂內養狀態,避免太過激烈的運動,以防汗液流失,傷耗陽氣。因此,可選擇慢跑、打太極拳、養生操、打籃球、羽毛球等,以汗出但不疲倦為度,這樣有助於機體內氣血調暢。

  白露節氣養生3、飲食調養

  在飲食調養上,在此時節要少食辛辣之品,因為秋燥本身就易伐傷肺金,耗其津液,如果再服食辛辣之品,過度發散瀉肺無疑是火上加油。可以增用酸味以便收斂肺氣養肝,以防肺金太盛,克伐肝木。蔬菜可選擇新鮮汁多的蘿蔔、黃瓜、冬瓜、西紅柿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梨、山楂、烏梅、椰子、棗類等。但脾胃虛寒者立秋以後不要生食大量瓜類、水果,以免引發胃、腸道疾患。下面為大家推薦兩道食譜:

  大棗烏梅湯

  原料:大棗20克,烏梅20克,冰糖適量。

  製作:將大棗、烏梅洗乾淨,人沙鍋加水適量,文火煎取濃汁,兌入冰糖溶化即成。

  功效:滋陰、益氣、斂汗。

  人蔘百合粥

  原料:人蔘3克,百合15-25克,枸杞8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製作:先將人蔘研末;百合剝皮去須,洗淨切碎;後共與粳米同入沙鍋,加水適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攪勻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益氣滋陰、潤肺安神。

  白露節氣養生4:白露養生妙招

  秋天要使人體陽氣更好收斂,就需要有良好的睡眠質量,而熱水足浴不失為是一個最簡便的家庭保健方法。

  方法:用40℃左右的水浸泡雙腳***浸泡最好沒過踝關節***,熱水中可加入少量生薑或艾葉以將強溫通氣血的作用。每晚睡前可浸泡10-15分鐘,以微微汗出為宜。臨睡前用熱水進行足浴,可以起到促進氣血執行、溫潤臟腑的作用,同時對中樞神經系統能產生一種溫和的刺激,促進大腦皮質進入抑制狀態,使人安然入眠。

  在熱水足浴的同時可以配合搓揉湧泉穴、內關穴、神門穴這三個穴位,以交通心腎,養心安神更有利於促進睡眠。

  定位:

  內關穴:位於掌心面,手腕橫紋上2寸。

  湧泉穴:是人體足底穴位,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

  神門穴:位於掌心面的手腕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