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養生粥有哪些做法

  立秋後脾胃功能減弱,這時喝粥養生最合適。那麼立秋養生粥怎樣做呢?接下來小編和你一起了解立秋養生粥的相關做法吧。

  立秋養生粥的做法

  1、山楂大棗蓮子粥

  材料:山楂肉、大棗、蓮子各50克、粳米200克。

  做法:先將山楂洗淨去核,然後把大棗、蓮子和山楂肉一起放入陶器罐內,加入適量的清水,煮至蓮子熟爛後,放入洗淨的粳米,煮熟後即可食用。

  功效:立秋時節食用可健脾開胃消食。

  2、銀耳百合蓮子粥

  材料:百合、銀耳、蓮子各25克、糯米2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百合、銀耳、蓮子、糯米洗淨後放入鍋中,先用大火煮到八分熟的時候再加入冰糖,改用小火煮開後即可食用。

  功效:百合可以起到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銀耳潤肺生津、養胃提神,蓮子可強健脾胃,此菜餚很適合立秋食用。

  3、山藥大棗粥

  材料:粟米、山藥、大棗適量。

  做法:把山藥洗淨切成小塊,把大棗、粟米洗淨。把三者一同放入煮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大火煮熟即可。

  功效:山藥和大棗都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此款粥很適合脾胃虛弱者食用。

  4、紅棗蓮子粥

  材料:紅棗80克左右,蓮子50克,粳米200克。

  做法:紅棗洗淨去核,蓮子、粳米洗淨;將以上4樣東西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滾,後改用文火熬至成粥,再用少許鹽調味即可。

  功效:紅棗食性平和,具有良好的補益作用,與蓮子、粳米同煮,具有補脾養胃、澀腸固精、養心安神等功效。

  立秋養生的水果

  1、葡萄

  葡萄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葡萄制幹後,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2、石榴

  石榴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乾、煩渴不休者,可作食療佳品。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3、柑桔

  柑桔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4、大棗

  大棗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滋脾土、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髒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5、甘蔗

  甘蔗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有“天生復脈湯”之美稱。中醫常把其作清涼生津劑,用於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6、柿子

  柿子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乾脣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症。

  立秋的養生湯

  1、山藥枸杞鯽魚湯

  材料:活鯽魚1條,枸杞20粒,淮山藥250克。鹽適量,蔥姜適量,白酒5毫升,胡椒粉適量。

  做法:鯽魚洗淨。在魚身上抹少許鹽。平底鍋加入橄欖油。放入鯽魚煎至兩面微黃,砂鍋水燒開。放入煎好的鯽魚。加入蔥姜。加入白酒。再倒入去皮切塊的淮山藥。加蓋大火煮至20分鐘。把枸杞用清水浸泡。魚湯煮至奶白加入鹽,胡椒粉調味。最後放入枸杞關火。

  功效:潤燥滋補、滋陰補陽、增強新陳代謝的功效;還可以降血脂、調理腸胃,是立秋時節理想的滋補佳品。

  2、白菜乾羅漢果瘦肉湯

  材料:羅漢果1/10個,白菜乾60克***用冷水泡軟***,南北杏各5克,蜜棗4枚,陳皮1塊,瘦肉250克。

  做法:將上述材料清洗乾淨,等水開了之後,放入所有材料,再次水開之後,將火調至小火煲2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羅漢果甘、酸,性涼,有清熱涼血、生津止咳、潤肺化痰等功效,可用於肺燥咳、咽痛失音、腸燥便祕等症狀。白菜乾能養心調血、除煩止渴,有消除燥熱、通利腸胃、下氣消食的作用。此湯清潤甘爽,立秋時食用喝湯吃湯渣,可以清肺熱、治咽炎聲嘶等。

  3、雪梨南杏仁海蜇湯

  材料:雪梨1個、海蜇皮60克、南杏仁10克、姜2片。

  做法:雪梨洗淨去皮去核,切6瓣;南杏仁洗淨,稍浸泡;海蜇皮切成細條,以清水浸泡,漂去異味,撈起擠幹水分;煮沸清水,倒入燉盅,放入所有材料,隔水燉一個半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天氣炎熱,口乾舌燥,不妨試試雪梨南杏仁海蜇湯。雪梨能生津清熱,南杏仁潤燥補肺,海蜇化痰消積,合而為湯則清潤祛熱,化痰止咳,潤腸通便,是夏秋之交的消暑靚湯。